返回列表 發帖

普洱有靈 送來驚喜

也許是近來區區努力在 U普網爬格,“普神”感應,送來驚喜。

日前住宿來客是祇喝印號級老生普養氣的茶人

被區區在網上談古琴的“神態”吸引,偕妻專程前來

談琴論道既有相應,區區請出不知名不知年台灣老茶(四十年以上)待客(本想請以老四十年老普,但能還不知來客深淺,先以台茶為導)

客人主動提問喝普洱的經驗

區區告以二十年前常喝各種遠年、陳年乾倉普洱,但不知喝到的是什麼(無外包、無飛、不完整..)95年後準備入山做“仙”(山人),更不知有普洱2000年前後的大變化(當然有些誇大,其實沒那麼封閉!祇是當時另有重心,不願隨相起舞)

客人聽完,從袋中取出小茶包 問

「這是4.75克的双獅龍馬同慶號,從台北周某處購得,買時已散狀,但與同餅相比應該確實無差,可以泡來應此情境?」

客人再問,如何泡好老茶?(他應該不是想考試)

答曰:「若在市區會慎重其事,山人,亭中,則一切隨興!」

....

接下來請普友自行想像,意飲!(另念錯音)

心得:

一.
八十年以上的細葉老生普,湯色清透,仍能揚藥香,論味道,與四十幾年黃印相似而更沉更細膩。所有品老茶的優點均上乘,唯喉韻不長(或已轉弱)。

二.
品號級老茶不能祇以表層感觀體會享受,這些一般三十年以上的好老茶就已具足,甚至更明強。

三.
沒有相對深細氣感的人,不必喝骨董級的老茶,會是一種浪費(錢和茶);茶到號級的老陳,除了稀少性的價值外,它已是“助道品”,仙品,真能讓人“心靜氣安脈暢”。

四.
以 山居吟.神人暢兩琴曲回謝來客,客人大快,問以對老紅印的印象,答以沒印象,即使有當時也不覺如何特別;客人應以儘快再來,並帶上紅印和另一號級茶同飲。

五.
忽然想起,去年來一友,約說下回來時將帶老宋聘分享,至今還沒來;九天前在山下偶遇,提起所約之事,還沒忘記。

六.
普洱有靈,你對它誠心多少,它回你加倍!

2

評分人數

  • gm03isme

  • ulumochi

若操以「漁樵問答」,是否合適?

區區素食久年,以山林生態管理者自認
雖也偶彈吳景略打諎之漁樵問答,但總以自娛或與古人遊時為之
彼時彼景並沒與該曲相應!

茶來茶去兄,也是好琴者?

TOP

上文應是"打譜",打"諎"是錯!

TOP

回8樓w兄:
一般而言應如兄所言,但上述茶品,共飲七八泡 ,待客人離開,又與妻再喝兩泡,湯色與味仍有五分(泡時較長)
或許總體而言,還是要看個別存放和那一種號級茶,而有不同.
至於茶氣.....找個道地的中醫針炙師,幫您針一兩處,順便讓你體會"得氣來氣"的氣感;再依此經驗從正統丹道練家修習簡易"築基"的方法;或從專修

TOP

接上
從專修靜坐或止觀的佛教師父學禪坐,應該就會有基本的氣感.
有較正確深細氣感的人,不祇對茶,對任何可入口的食物或藥品,會逐漸有對自己身體是好是壞影響的即時判斷能力,可避免祇因口腹之欲或他人的言語(包括醫生),而吃多對身體產生負面作用的東西.

TOP

除了88青餅外 ,一直不敢肯定還有更老的"不入港倉茶"(沒喝過)
即使有也應該少到與己無緣
當客人拿出一小包五公克 ,稱說是七零年(非七零年代)沒入港倉的老生茶時,心中是懷疑的
先喝了再說
怪怪!
茶色較三十年生茶淺的琥珀色並帶一絲幾乎分不出的橄欖綠 ,油亮通透,
一股比樟香還淡的似蘭似草的多層次香味,非過去習慣的港乾倉口味
入口舌面微麻(茶氣就在口腔和不同味蕊間遊動),不刺激但一直在,直到喝完仍在
相較起來88青顯得幼稚爆燥 ,但較之老雪印又青澀些許
有點相信是沒入過港倉的老生普

請教客人茶的來歷故事
說是當年拿茶商拿一筒放在架上做樣品和裝飾 ,也沒有要賣,放久了怕也忘了是什麼茶和年份
直到十多年前台灣茶人到香港大量收老生茶,被無意中購入.輾轉分享給朋友嚐鮮

想想 凡事有原則必有例外
二十多年前有88青的事故
為什麼就不能有四十年前一筒黃印的插曲?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