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52# brownsheep


    您且慢動怒~對於意見相左之人~~我絕對歡迎他引用”正確~客觀”的理論來反駁~

但我只是個~凡人~無法像”耶穌基督”那樣~當別人打他的左臉~他還把右臉轉過去讓人打


我所引用之各項論述~並非自己想像出來的~

辭海註解

行政院食品藥物管理局~所刊載之”衛生管理法(函示)”

行政院食品安全週報(網站)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研究所”研究報告”(非營利機構)

SGS檢驗發霉普洱茶之報告

林口長庚”毒物科權威”林杰樑教授之論述

只因此處無法連結網址~故而請您自行前往觀看我於mit的帖子~

您一句~”危言聳聽”~就否定這些專業知識~我也只好以對待”吐巢之人”的模式來回覆您的發言~


我們都並非~”專業人士”~所以許多看法也不見得100%正確~我們只能小心客觀的看待每一項有關的”證據”

從中獲得~正確的(詳細的)答案~

舉一實例與您分享:::

我在mit的帖子當中引用弟弟的說法~指稱那是發霉~結果引來茶友吐巢說~我弟既然專長是”植物”我卻拿

他的說法來背書?~

我想了想也對~他學的是”植物”~怎麼能具有”高中生物科教師”的資格呢?~問他之後~在他的書架上找到一本

課本”普通植物學”~裡面竟然有著許多篇幅講解”黴菌”~他簡單的解釋:完全不懂黴菌~植物生病怎麼辦

我了解到~在此之前~我與那位吐巢的茶友一樣”無知”~但還好~我肯吸收”知識”並將之轉換成”常識”

TOP

毒物科教授只是對毒物的了解,
但不如醫生對人體透徹的理解.
就像毒品中很多用量適度.他就是可醫人疾病的藥. ...
chiang168 發表於 2012-4-20 17:58



    這位~”毒物科權威”~不單是毒物科教授~也是位~”腎臟科醫生”

你所引用那位”家醫科”的醫生.專業的是對人體透徹的理解.

他不只是對毒物的了解,~對人體透徹也很理解~~~~此時.你還能再”強詞奪理”嗎????

”家醫科””毒物科”這兩種科別~都是醫療院所.開放為民眾看診的(意即.毒物科主治之人.必定也是為”醫生”)

連這種基本常識都沒有~你又有何顏面批評別人???~


別忘了你認為我的觀點”偏頗”~我也只好”引經據典”的讓你知道~其實是你”坐井觀天”

TOP

回復  菜鳥

請教菜鳥兄:
你送SGS檢的~~"發霉普洱茶"~~---可曾有驗出多少量的致命毒素?

你是否 ...
小胖 發表於 2012-4-20 14:53



    小弟係因與茶友爭論”普洱茶之發霉現像.並非白霜”~故送SGS檢的~~"發霉普洱茶"~~是檢測”菌叢數”

並非檢測~”黴菌毒素”~~~因論壇間不少茶友認為發霉後.仍需以益菌.害菌來區隔.(並非全是”壞”)

故小弟曾向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研究所(非營利機構)恰詢”菌種分析”之費用~唯價格太高(單一種類要價萬餘元).非小弟個人能力所及.

”黴菌毒素”.為黴菌二次代謝下之產物(排瀉物.分泌物之類)~~~

”發霉食品”~係不特定之狀態下使空氣中各種”雜七雜八”之”菌絲體”萌芽.成長.繁殖~

與”發酵食品”.(養樂多.熟茶.臭豆腐.醬油)不能等同而論~~


按生物學分類:~介~門~綱~目~科~屬~種~~已知的黴菌約6萬餘種~小弟認為這非一般常人”需要”或是”有能力研究”之問題.

是故.依照學者專家之建議而為之.即可~下列相關食品法令供您參考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官網).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一款函釋 食品如已有發霉現象(指已大量繁殖長出霉斑肉眼可見者),且該現象非屬正常之加工過程.表示食品已腐敗變質.不得製造、加工、調配、包裝、運送、貯存、販賣、輸入、輸出、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普洱茶的生茶.正常之加工過程不會發霉)


小弟於~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之網站中並未發現任何以”發霉現像”之普洱茶做研究~

不同環境下之食品(溫度.濕度.物質)所產生之”發霉現像”內之”黴菌種類”不盡相同~

目前於奇摩搜尋中.僅發現某一大學教授.對發霉食品(普洱茶)做過研究.但僅針對3.5種”黴菌毒素”檢測(非全面性)

已知黴菌毒素約200餘種).且該教授之研究~係由”茶商委托”~”客觀性”應審視~


對了.小弟送檢驗之報告~~檢測結果為:”黴菌”1.0(單位)x10 CFU/g(最低檢出值為10 CFU/g.瀕臨未檢出值~低於該數據需以未檢出作為結果)

若未發霉之普洱茶極可能會”未檢出”黴菌

因此處無法連結網址.故您若有興趣.請移駕MIT小弟之帖子.當中均詳列各項~”理論出處網址”~並於主文中張貼”檢驗報告””辭海註解”
3

評分人數

  • qq620909

  • 朝旺德昌號

  • 射過溪

TOP

檢出菌叢---不見得就有菌類代謝而產生的毒素,
因為菌叢有可能受到茶葉內含物質的抑制而無法繁衍產生毒 ...
小胖 發表於 2012-4-22 01:05



    您説的沒錯.
檢出菌叢---不見得就有菌類代謝而產生的毒素,
因為菌叢有可能受到茶葉內含物質的抑制而無法繁衍產生毒素


但是針對~發霉~食品如已有發霉現象(指已大量繁殖長出霉斑肉眼可見者)~

既然已經繁殖~(必然產生二次代謝物質)~端視其中菌種所產生之代謝物質.是否對人體產生毒性反應


茶單寧析出---這種比例很低,
通常茶單寧析出的白霜都是僅分佈在---餅面的茶芽呈線條狀。

此點小弟實分認同.依老茶友經驗.做過之實驗~現像確實如此
1

評分人數

TOP

菜鳥大哥,小弟又沒動怒,只是很懶!
其實你講得很多都對,只是東轉西轉,8.9分真,1分的自己推論,0.1分 ...
brownsheep 發表於 2012-4-23 00:11



    因為此處無法在發表後.特定時間內作~~修正.或編輯~~故發表後覺得不流暢.也只好委屈您囉~

這些~~專業研究~~若以~信仰~論.我便不能表示認同啦~~~

我認為~主觀意識~並無不可~唯先決條件.需先”客觀印證”方具~”主觀”~資格



您說的倒也沒錯~只是~討論茶~但是~~這發霉的普洱茶~~卻常被~不肖奸商~謊稱為~白霜~(新手最多受騙)

故我認為.既然要討論~~~詳細說明~較好些~~~

若說~論文~寫的內容篇幅~我雖沒資格寫.到也看過~~~恐怕比我這些多出幾十倍~您太抬舉我啦~


舉一實例:大家常常討論的(毫毛)
有部份毛植物新生葉或成熟葉子,在葉子表面上會長有絨(或鱗片或分泌油脂、蠟質等)
,這些構造主要為保護的功能。形成原因主要是因樹木遺傳與演化特性,一些特化的組織是因為環境(或天候)
而產生,
例如:有部份仙人掌的毛狀組織可以降低日曬的高溫,寒帶植物葉子的毛主有保溫作用,
咬人貓的焮毛,則是防禦敵人!!還有很多身邊週遭的植物都有類似的毛狀組織
(例如:荷葉上的含蠟絨毛,含笑花的黃色葉毛)~

以上引用資料來源~林業試驗所~


”毫毛”係植物經過千萬年自然演化.~與野生.人工栽種~無關聯性


何謂野生?~非經人工刻意繁殖.即為野生~(不論後來是否由人工澆灌.養殖.動物.植物~皆然)

此一名詞.只不過是專家設定來~彼此溝通用~也常被~不肖奸商~拿來作文章
2

評分人數

TOP

若非茶商,有此精神與態度,欽佩 ...   金錢 + 100 T元




朝旺德昌號

若非茶商,有此精神與態度,欽佩 ...   金錢 + 100 T元



向您報告一下~小弟家兩個男生~自幼對”動植物生態”~便感興趣~又於數年前~先後品飲普洱茶~

舍弟書唸的多些~就朝此方面發展~~先前於其他論壇討論此事時~因引用舍弟對菌類之看法~

不慎遭”奸商匿名檢舉”雖無礙~但小弟便決定~往後凡遇到此類議題~必定詳加解說~

以求盡量減少~茶友不慎被欺騙

~這些”專家學者”之研究~雖不敢說100%準確~但有其一定之正確性

非小弟之知識所能否定~加上小弟十分不認同~”爭眼說瞎話”~故將來即便從事”茶葉買賣”

對於此類能以~”科學印證”~之疑慮~也必然依照”專家學者”之認定論述之~

1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