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高級享受
花蜜韻
ak12v 發表於 2011-5-13 09:17

感謝兄,不過小弟在簡體中,並沒有喝出花蜜韻,
幾年前在首批繁體中,有聞到花粉香,但是近幾年也沒有了。

TOP

發表於 08-12-30 14:16
泡茶日記12月30日,天雨,溫度:室內21.8℃

80年末90年初7542。
纖維薄紙小七7542,也就是和統稱的88青餅一樣包裝紙,
據說由80年末生產到92或93年。
一般因為最後為93年,所以小弟都說為93年7542。



下圖為88青餅



再此市儈一下,說一下市場價值,
小七和大七的包裝紙,在93年應該有交接,
但是在市場的價格上,同樣是93年的大七和小七,
其價格卻有將近4-5成的差距。

93~95大七7542(細字繁體廠內飛),

PS:以前這一片都說是93年,但是後來小弟都說是95年,這樣比較保險,
圖片打上93年,那是以前的通稱。



[img]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08/3149219657_fa1422502f.jpg?v=0[img]

TOP

表於 08-12-30 14:27
泡茶日記今天喝這一款小七7542,標準的港倉茶,
為小第07年初買進,是小弟買的茶中,
倉儲情形比較不符和理想的一批,
在大陸方面,一些接觸港倉茶比較晚的茶友,
或許會不滿意,
但是在臺灣老茶友的眼中,
這一款茶的倉儲,算是正常的港倉茶。

還是請出粉胎朱泥壺


茶乾比較沒有亮的感覺

TOP

茶湯和茶底







TOP

茶湯入口,有一點雜味,那是不屬於茶本身的味道,
不是黴味,是那種渾沌陳悶的濁味,
這是入倉茶沒退乾淨時的共通點。

要消除這種雜味,
其實很簡單的,在溫潤泡後,將壺蓋打開,
搖晃茶壺,讓熱氣冒出來,
冒到看不到白煙,再從頭來一次溫潤泡,
開湯,這時那雜味,如果重的,可以去掉6-7成,
如果輕的,可以完全去除。

小弟這一泡,因為要忠實的紀錄茶湯表現,
所以沒有把上述不外傳的武林秘笈拿出來用。

言歸正傳:
第一泡因為有雜味,所以淺嘗就倒,
第二泡,
雜味已消失了一大半,
第三泡,基本上已經表現出茶的本性了!!

這茶,大約有17-8年左右,
所以稍有陳味,因為並未完全退倉,
所以嗅覺的香氣並不明顯,只有一股甜味,
入口還稍稍有苦澀味,茶湯過喉後,
升起一絲絲的野菁味,並且若隱若現的藥味,
畢竟是將近20年的茶了,
野菁味有感覺,表示這個茶基本面還是良好。

厚沙感,留存度,
甜稠方面,一如厚紙7542,
該有的它都有,只是圓滑度不如,
還有待時間讓茶慢慢提升,
反正小弟以為,這些小七的7542,
不管厚紙薄紙,除了第一批外,
其他的基本表現都差不多,只有時間的差別而已。

以小弟的經驗,大約在2-3年,
應該可以雜味完全退除,
表現其色、香、味,美好的一面。
5

評分人數

TOP

茶友問:港倉的特色

以下為小弟的回答:
首先必兄要確認『倉』的定義,
現在約定成習的『入倉』,
是指香港幾十年來的老倉庫。

小弟有一餅茶,
剛好可以說明,退倉完全後的三種倉儲,
純乾倉、乾倉(或說輕入倉)、濕倉。

其實是同一個儲存地點,
只是濕度不同而已。



另一種:叫做嚴重濕倉,那等於叫黴變又質變的茶。
小弟買一餅做實驗,唉~~這種茶還是要花錢買滴~~



1

評分人數

TOP

發表於 08-12-30 19:17
茶友問:鐵壺炭火煮的水好還是銀壺炭火煮的水好?
            有試過用銅壺炭火煮的水泡茶嗎?

以下為小弟的回答:

小弟個人觀點,銀壺小弟沒有用過,
也沒打算買來用,
因為小弟覺得銀只是導熱快,散熱快而已,
說會釋放銀離子,改善水質,小弟是不相信。

銀是僅次於金的穩定金屬,
如果用裝水就能煮出銀離子,
怎麽能說穩定呢???

銅壺小弟有一把,
但是不敢用,因為銅的合金裡有很多種金屬,
有些對人的身體不好,小弟也搞不懂,所以不敢用!!

TOP

發表於 08-12-31 09:28 |
泡茶日記——期待09!2008年的最後一天,
天氣:陰雨   溫度:室外13.8℃   室內:18.4℃

96年外紫內紅紫大益

這款茶,到現在還是紅遍半邊天,
在90年代的茶中,有著顯著的地位。

小弟在98年初誤打誤撞,買了這款茶,
等於是在小弟手中,從新茶出廠不久(據說這茶是96年12月出廠),
連續觀察時間最久的一款茶。







TOP

用80年初一厂段泥壶







TOP

發表於 08-12-31 11:35
十多天來所喝的茶,
對於這一款96紫大益,以喝的感覺來講,
算是失望的。

這款茶,小弟也很熟悉,
雖然不常喝,但也喝過不少餅,
今天的表現,讓人很失望,但不訝異,
因為對茶與時間的賽跑之中,品感的起起落落,
對小弟來講,也是常常遇到的事。

98年會買這款茶,是因為它的『苦』,
那種又厚又實在又飽滿的『苦』,
當時也沒管以後會如何變化,只因為當時公司忙翻天,
火氣大,只單純的認為『苦』可以退火,所以買了。

喝這款茶,最多反而是在98~2000年時,
刺激性最大,口感最濃烈的當時,當降火茶喝,
一餅一餅的拆,也不知喝掉多少餅。

回歸今天的口感:
稍有煙熏味,野菁味也少了很多,
第一泡水倒出來,眼睛一看茶湯,已經覺得茶湯濃稠度不像以前,
反而不覺其濃稠,
果不其然,一入口,只有淡淡的煙熏味夾雜著不重的野菁味,
其他覺得並沒有特別的醇厚感,以前那股獨特的香氣,
也只剩遊絲般若有若無,這與記憶中有著太大的落差。

茶湯顏色卻是鮮豔漂亮,
但是有色無味,喝到第六泡,已經不想再喝下去了!!

小弟的經驗告訴自己,這可能就是這款茶的『尷尬期』,
也就是變化的低潮期,這款茶,以前在各方面的表現,
是令人激賞的,小弟相信,再過幾個月,讓茶在經歷過本次的轉化,
當會有更好的表現!!所以只能在等一陣子看看羅!!
4

評分人數

  • Lilith

  • 張三豐

  • 自得其樂

  • ccr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