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黑白太極
茶乾外表觀之黑太極較粗壯,枝梗較多,而白太極較細小,芽頭較顯,兩者香不顯,褐黑色而非墨綠色,感覺非新製茶。
黑太極之茶湯為金黃色,清澈透明且富膠質。飲之,有一股含蓄微淺的香氣,不感覺苦澀,但茶湯入喉後在上下顎卻有澀的縮歛感,整體感覺醇和並帶有微微的稠厚感,會生津,耐泡。
白太極之茶湯為淺金黃色,清澈透明。飲之,有一股微微的蜜糖香氣,微澀,但茶湯入口後馬上感覺甜水,茶質較薄有些微水味,整體感覺柔和清爽。

欲參加7月3日之奉茶。
3

評分人數

TOP

本帖最後由 chpb7516325 於 2012-5-13 15:22 編輯

..............茶乾        茶湯            茶香            刺激性                        茶捨
白太極    緊結        栗黃平順     淡香            二泡三泡會咬上顎     有碎葉
黑太極    較鬆易撥 栗黃質好     較香且較長 無滑順                       完整
以現飲來說黑太極較白太極好喝!
感謝贈茶學習
3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1# wenhan74


   怎看到大家喝完飲後感我好像與大家都不同
剛好呈現相反的狀態>_<

TOP

個人品飲後

覺得白太極味道豐厚且帶有淡淡的花蜜香

略回甘轉化度較高其湯色也較為深,此外茶底較為粗壯

相較之下黑太極味道上略淡口感亦是其湯色也如味道一樣

較為淡色,兩者以黑太極較為耐泡雖各有其特色

個人較喜歡厚實點的風格

謝謝板大的贈茶學習
3

評分人數

TOP

2012/ 05/11 環境濕度60% 氣溫28度
100cc 6.5g置茶量  條索明顯完整且葉梗稍較白太極長
黑太極 洗茶一次 有青草帶微微果香味
20秒 微果香味 茶味較淡 應該是茶質還未出
30秒 茶質出 膠質感也提升 澀感較白太極低 口水出 甘甜會化
40秒 膠質出 順口感佳 上顎微澀感 舌面甘甜會化 口水在最後湧出
50秒 厚度出現 甘甜帶澀 但會化
60秒 甘甜度稍降 開闊感不錯
70秒 水味漸出 水尾有甜 可以沖8~9沖

兩相比較起來 個人較喜歡 黑太極!!!
4

評分人數

TOP

2012/ 05/11 環境濕度60% 氣溫28度
100cc 6.5g置茶量
白太極  洗茶一次 有輕果香味
20秒 有膠感 香中微甜 茶質還未釋出
30秒 微青草香 青澀感但會化 帶有些許花果香 飲後舌面微澀感 膠質感也出
40秒 厚度出現 澀感也跟著提升 口水跟著變多 喉尾會有騷癢感
50秒 澀感依舊在 但有帶著香甜 舌面飲後依舊會有澀感 不太會化
1  分  水味漸出 香甜味時間變短 澀感稍微停留
後面水味逐漸出現 但澀感變低 水尾還是有些許甜味...

因為怕 兩者比較上會有困難度 所以 隨後就沖泡黑太極
4

評分人數

TOP

二茶同時品飲 黑太極 葉較長 較香 生津快 杯底較香 似蘭香 稍有苦味 有涼感 兩茶泡35秒皆有澀味 白太極 茶為較濃 較澀 較耐泡  感謝贈茶學習
3

評分人數

TOP

分二日泡飲,黑,白太極都是好茶,飲後兩頰生津不斷,亦是印象中的班章茶,但無苦感,唯白太極飲後上顎有澀感與黑太極相較較薄水
3

評分人數

TOP

本帖最後由 若水 於 2012-5-12 10:59 編輯

  

茶乾聞起來~~白的清香....黑的濃郁..



茶湯喝起來~~白的較清香..但質稍薄了點....澀感重
                    ~~黑的稍濃些...質有比較濃一點點..澀感也稍濃

  

泡這兩款茶方式:德國B牌濾水器的水質..不鏽鋼白鐵電壺煮水....蓋杯侍茶
                             1~2泡20秒....3~4泡40秒.....5~6泡1分鐘
                             與會茶友共六位共同品飲學習

感謝   慷慨免費贈茶學習.....
6

評分人數

  • 悟心

  • 瑩瑩

  • t4u2005

  • 圓仔花

  • ROCMC

  • sand

TOP

茶樣4.5克,使用約100CC磁蓋杯,洗茶10秒,第1泡40秒,第2-4泡30秒,第5泡40秒,第6泡50秒
●黑太極:
一、茶乾:條索緊結度低,緊壓度低,微量白毫
二、茶湯:色金黃透亮,甜香味,膠質感3級
三、茶滋:苦0.5級,澀1級,酸0.5級,甜5級,茶質平,喉韻甘甜綿長,適口性6級
四、泡水:3.5級
五、茶底:茶菁以完整一心二葉芽葉居多,柔韌,稍細長
六、現飲評級:4.5級
七、未來期待性:3級
○白太極:
一、茶乾:條索緊結度低,緊壓度稍高,白毫多
二、茶湯:色橙黃透亮,微酸甜香味,膠質感3.5級
三、茶滋:苦1級,澀3級,酸1級,甜3級,茶質平,化轉速平,喉韻甘甜,適口性5.5級
四、泡水:3.5級
五、茶底:茶菁稍細碎不完整,柔韌,稍粗壯
六、現飲評級:4級
七、未來期待性:3.5級

綜合感想:
此兩款茶品應為同一茶區,採不同拼配方式呈現太極圖像中黑白(陰陽)的概念,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白太級呈現陽剛、黑太極呈現陰柔茶性,當陰陽調和應該臻於完美境地,所以小弟混合兩茶湯試試(白熱黑冷,也來個陰陽概念),果然勝於個別飲之,還沒開喝的茶兄不妨試試,總之,是兩款極具用心製作之茶品,它們的未來,值得觀察。

Ps:
1.以上各評級自低到高均為0-7級(有些用以紀錄程度之強弱,非關優劣)
2.純屬個人口感愛好,極具主觀性,各項評級與實際品質無關,僅供參與奉茶茶兄討論參考
7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