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謝謝RTYU前輩蒞臨部落格指導並給予誇獎,
個人退休以後好玩,架設部落格聊茶的是非及一些經驗漫談.
另外,也是體質及嗜好的關係,並順便為傳統炭焙師傅做宣傳,
希望這種專精'辛苦的技藝能永續傳承.
前輩如有空到嘉義,歡迎來奉茶!
2

評分人數

  • 布魯斯

  • 夢幻茶

TOP

四十顆(約五公克)用250cc沸水燜20分鐘,沒有無燜味且內容物一次到位就逼出,
我以前上班,一個早上或下午這樣的茶量就夠了
(茶湯澄清明亮'茶色深紅'茶味濃郁'焦糖香'回甘'喉韻不錯'茶放涼更好喝).
不過前輩可能會覺得這樣沒有層次感,但15年以上的炭焙陳年老茶,
我平常都不捨得壺泡(實在是收藏有限,來源有問題).
前輩哪天有空來嘉義再說好嗎 ?
(大庭廣眾之下答應這個,我可能會跑路;不然用9年陳年茶壺泡,那比較沒問題)
1

評分人數

  • RTYU

TOP

以前我買的時候,多是12-13年左右的老茶(未再焙火,已陳放5年),
現在只能買陳年茶(我自已定義,指未滿十年),只 ...
fuyung168 發表於 2011-9-5 13:11



    前輩   四十顆可以用小壺泡嗎?  那茶量已經不少了耶  (比賽茶 3g 約20顆)

TOP

以前我買的時候,多是12-13年左右的老茶(未再焙火,已陳放5年),
現在只能買陳年茶(我自已定義,指未滿十年),只有6-7年,需自已陳放,嗣後不必再焙火.
要存作老茶一定要適當發酵並經多次炭焙,因此仍與以前一樣.
前輩不必難過,想喝梨山(或阿里山)陳年炭焙老茶,來嘉義可以找我,不過只能用40顆請客
(以保溫瓶悶20-30分鐘).

TOP

回復  idiot


    沒錯!前輩有空可去走走,了解一下傳統炭焙陳年老茶(有復焙的)之優劣. ...
fuyung168 發表於 2011-9-5 06:12



    您才是老前輩啊  小的不管哪種齡都差您差得遠  
不過那家之前的老茶 被前輩們買完後  新的毛茶製作一樣有古風嗎???
1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8# idiot


    沒錯!前輩有空可去走走,了解一下傳統炭焙陳年老茶(有復焙的)之優劣.

TOP

不好意思新手上路,帖子由word轉過來,編排時沒問題,貼過來總是出格,抱歉!
fuyung168 發表於 2011-9-4 20:19



    您講的是朴子的那家茶店???

TOP

不好意思新手上路,帖子由word轉過來,編排時沒問題,貼過來總是出格,抱歉!

TOP

目前針對存放老茶在整理過程中
有放了對照組
不過目前還沒找到適合的茶器存放   
但年份已久的老茶
其實水 ...
小茶農 發表於 2011-9-4 12:56


有關「復焙對於茶湯口感幫助很大」及「復焙後老味回來很快,而且雜味不見」的部份

,個人非常認同小茶農前輩的高見。

至於「沒有找到適合的茶器存放」的部分,不知前輩所說的茶是否還需復焙,

如已乾透而量少,可以用裝茶塑膠袋密封,再裝入茶葉罐或鐵罐(密閉性要好)


之方法較簡單。

如果量多(十五斤以內),我是買新的酒甕(內外均上釉)弄乾淨後,妥為密封存放。

有關「早期台茶應該很少處理成這樣來特定存放」的部分,的確是如此。

不過個人曾遇到,有一位茶商當年專做阿里山及梨山系的茶,

每季毛茶(有適當發酵)購買量均千斤以上,因不可能賣完,每批總留一些

,他又專精炭焙(年輕曾到鹿谷學傳統炭焙技術,目前還堅持用炭焙),

因此不怕剩茶,沒賣完的每年復焙一下,我試過其茶質的確不錯又具焦糖香。

1

評分人數

  • RTYU

TOP

目前針對存放老茶在整理過程中
有放了對照組
不過目前還沒找到適合的茶器存放   
但年份已久的老茶
其實水氣含量很高  
覆焙時,可看到冒煙的水氣(覆焙後失重比例剖高)   
只要溫度不高,以清掉水氣與雜味即可   
對於再度存放
個人感覺是有幫助的   
另外覆焙後對於茶湯口感幫助很大  
覆焙後再存放一段時間
那老味其實回來的很快,而且雜味會不見
另如果在原茶烘焙時已屬重烘焙
如杜老大的碳焙紅水烏龍應該可以直接存放
但早期台茶應該很少處理成這樣來特地存放   
以上為個人整理老茶時感想  
如有不當地方再請茶友更正
4

評分人數

  • 布魯斯

  • RTYU

  • fuyung168

  • tech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