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渥堆後發酵陳化與普洱茶品質的形成
對渥堆後發酵陳化,國內外不少科技工作者作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渥堆後發酵陳化是普洱茶品質形成的關鍵工序,影響渥堆後發酵陳化主要因數有水分、溫度、氧氣、微生物、胞外酶、持續時間、茶葉中的內含物成分等

渥堆後發酵陳化,原蘇聯科學家波波夫認為是氧化酶的再 生;紮姆哈傑則認為是多酚類在濕熱作用下非酶性白動氧化的結果;日本科技工作者富金孝原認為是某些黴菌中所分泌在酶類促使茶葉進行發酵;中國學者趙龍飛、周紅傑等人認為普洱茶發酵是個微生物及其酶性和非酶性氧化的緩慢過程,是形成普洱茶品質特一的核心,普洱茶不同風味的陳香與酵母菌在普洱能發酵過程中的作用密切相關。胡月齡、胡建程、錢澤澍等認為普洱茶渥堆發酵陳化是氧化作用、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溫瓊英、劉素純等認為,在渥堆過程中隨著葉溫的升高,PH值的升高和含水量的變化,都是微生物新陳代謝活動的結果。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的研究結果顯示:普洱茶原料在貯放、渥堆過程中,由於濕熱的作用給微生物滋生和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其中黑麯黴的繁殖最為旺盛,其次是青黴、根黴、灰綠麯黴和酵母菌、乳酸菌等在濕熱條件下,酶把茶葉中的碳水化令物逐漸轉化成糖,含量的增加為酵母菌提供了大量營養,迅速繁殖,並分解出大量營養物質。西南農業大學劉勤晉教授等認為,黴菌代謝能分泌酶,不僅可 分泌氧化酶,而且還可分泌多種酶類,如澱粉酶、脂肪酶等。


同時,普洱茶在渥堆過程中,抗壞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比原料茶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多酚氧化酶與黑麯黴的增長呈高度正相關(r0.9241),與微生物群落的總量消長也呈同一趨勢(r0.9358),抗壞血酸氧化酶呈增 長趨勢,過氧化物酶增長緩慢。因此,普洱茶的後發酵陳化是一個微生物及其酶性和非酶性氧化的過程,是形成普洱茶品質的核心。


在幹倉條件下進行的長時間、自然、緩慢的自動氧化和酸性氧化共同氧化的後發酵陳化過程,而在濕倉和渥堆條件蔔進行的是人工快速的自動氧化和真菌作用共同進行的後發酵陳化過程



王平盛、梁名志等研究結果顯示,普洱茶的渥堆後發酵過程是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多酚氧化酶、抗壞血酸酶等)酶促作用下發生的茶多酚氧化、縮合與蛋白質的分解、降解,碳水化物的分解以及產物之間的聚合等系列反應的結果。


劉仲華、黃建安等研究結果表明,纖維素酶、果膠酶和蛋白質等水解或裂解的酶類,在渥堆期間較為活躍,其中尤以纖維素酶為甚。渥堆中新的酶系統的形成來源於微生物代謝所分泌的胞外酶。微生物類群數量的變化與酶系活性的強弱存在高度的關聯性。


因此渥堆中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為茶葉中兒茶素的氧化、纖維素的分解、果膠質的裂解和蛋白質的降解提供了有效的生化動力,並由此而影響茶葉色香味品質形成相關的其它成份發生複雜的生化變化。


何國藩、林月嬋、徐福祥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普洱茶渥堆早期,黴菌最先發展起來,中後期逐漸讓位於酵母菌,細菌早期較多.以後逐漸下降,到後期已極少,但未發現有致病細菌。放繞菌早期不顯著,後來有所發展,顯然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各種微生物間拮抗作用的結果。在黴菌中,以黑麯黴(AsPergilusniger)和毛黴(Mucor)為主,酵母菌(Sarccharomyces simulated)在渥堆開始幾天數量甚少,到中後期便大量發展起來,完全成了優勢菌種


這是因為黴菌能利用各種多糖作碳源,它們代謝的結果產生了大量的雙糖和單糖,使酵母菌有了足夠的營養,於是迅速繁衍。黴菌和酵母菌大量繁衍的結果,抑制了細菌的生長。同時,大量微生物的各種新陳代謝的產物,特別是產生的多種酶類,使茶葉細胞互相分離,細胞壁溶解,胞內物質產生了一系列與其它茶類不同的氧化還原反應,自然形成了各種特有的生化產物,這很可能是普洱茶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最基本原因。從渥堆葉片組織的顯微結構變化中證明微生物分泌酶及代謝產生熱量對茶葉內含物的氧化還原反應以及普洱茶品質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從而形成了普洱茶甘滑、醇厚、陳香的品質特點。


陳宗道、劉勤晉等人的實驗結果顯不,普洱茶在渥堆過程中,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多酚氧化酶、抗壞血酸酶等)及代謝產生的熱量對普洱茶品質的形成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並在渥堆過程中存在有黑麯黴、青黴、根黴、灰綠麯黴、酵母菌等微生物,其中黑麯黴占80%左右


王增盛等人的實驗結果證實,渥堆過程中強烈的水熱作用及微生物分泌的各種胞外酶作用下,茶葉中固有的揮發性香氣成分和各種香氣物質(如糖類、氨基酸、脂肪、類胡蘿蔔素、萜烯甙、兒茶素及其氧化產物等)發生轉化、異構、降解、聚合、偶聯等反應,形成了以萜烯醇類和酚類為主體的香氣組分配比。而茶多酚卻在胞外酶PPO的作用下,部分氧化、聚合形成了水溶性有色產物茶黃素TF、茶紅素TR、茶褐素TB等。


同時,在以微生物胞外酶PPO的酶促作用和濕熱作用以及微生物內代謝作用下,以茶多酚、氨基酸、糖類、嘌 呤堿等為主體的滋味物質發生了氧化、聚合、降解、分解。轉化,使得兒茶素(尤其是酯型兒茶素)和氨基酸總量的減少及內部配比的改變(尤其是人體必需的8種 氨基酸的增加),可溶糖的減少,單糖、雙糖配比的改變,嘌呤堿內部的相互轉化,使這些鮮、甜、酸、澀、苦、醇味物質,通過消殺、變調、相柔、阻礙等作用,綜合協調形成了醇和甘香的品質特點。


周紅傑、李家華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渥堆過程中茶葉的內含物成份發生一系列的反應,包括氧化、縮合、降解、聚合等生成更為複雜但對普洱茶品質有利的產物。普洱茶經渥堆後碳水化合物。水化果膠、水浸出物的增加,茶多酚的降解,都直接表現在普洱茶甘、滑、醇、厚的品質特點上茶褐素、水浸出物、水化果膠、碳水化物的增加,茶多酚、粗纖維的減少都是沿著有利於普洱茶品質形成的方向發展。普洱茶渥堆的買質是以微生物的活動為中心,通過生化動力——胞外酶,物化動力 ——微生物熱,茶葉內含化學成份分解產生的熱以及微生物自身代謝的協調作用,使茶葉的內含物發生更為複雜的變化,塑造了普洱茶特殊的品質風味。因此,渥堆是形成普洱茶品質的核心,掌握渥堆時的溫度、濕度、通氣狀況是形成普洱茶品質好壞的關鍵。


羅龍新等人的買驗結果顯示:普洱茶在渥堆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為主體的一系列複雜而又劇烈的化學反應,這些反應是以曬青毛茶的內含物成分為基質,在微生物分泌胞外酶的酶促作用、微生物呼吸代謝產生的熱量和茶葉水分的濕熱作用的協同下,形成了普洱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質特徵。而微生物的作用在普洱茶品質的形成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普洱茶品質形成的實質是在酶促作用和濕熱作用下,茶多酚的氧化、縮合、蛋白質和氨基酸的解。氧化、降解、聚合、縮合以及各產物之間的氧化、分解、水解、降解、聚合、縮合等一系列化學反應,生成了更加複雜的。對普洱茶品質有利的物質,如茶褐素(TB)化合物等產物的生化反應過程。反應的結果,茶多酚減少了60%、兒茶素總量減少了75%、特別是苦澀味極重的酯型兒茶素已損耗殆盡80%左右的茶黃素(TF)和茶紅素(TR)氧化、聚合,游離氨基酸減少了60%,可溶性糖下降了40%,茶褐素(TB)增加了130%,水不溶性茶多酚增加了80%,水浸出物減少了4%~9%,從而使普洱茶湯中的收斂性和苦澀味物質明顯降低,從而形成了較高的可溶性糖(在高溫濕熱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有利於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可溶性糖),從而形成了普洱茶色澤紅褐,滋味醇厚,香氣陳香的品質特點。


日本川上美智子認為,渥堆茶中成分的改變,主要是微生物發酵和氧化的結果,許多新形成的有典型黴昧和陳香的物質,如1,2-二甲氧基-4-甲基苯等物質都 是通過黴菌作用而甲化反應形成的。

TOP










圖表會說話




2

評分人數

  • brownsheep

  • 菜鳥

TOP

回復 208# 大庄


    小弟這兒有幾顆”重倉沱茶”~您有空的話.要不~幫忙派一下囉~

 (已怖滿霉斑.保證夠重倉)~

TOP

這個...這個   大家說了這麼多    撇開嚴肅與未知的衛生問題吧     就互相派個茶樣嘛   brownsheep 兄和huangfafo 兄能否提供你們覺得適口性最好的重倉茶讓我等後輩品嘗學習    彼此了解一下不同的口味   茶聚的時候大家品一下   總比這樣說到嘴角都是泡沫實際多了    也許喝過了  就更能包容彼此了   是不?   
打給公 赫恩赫阿
2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菜鳥

TOP

就實際上的證驗,個人及周遭共同喝茶幾十年的朋友來講
就常喝到霉變普洱而產生身體不適的狀況...喉嚨刺癢痛,腸胃不適,悶恶....等狀況
而論壇的一些帖子也時有所見,不可不甚.

這世間沒有甚麼食品或茶飲不會腐敗或敗壞的,這是很一般的常識
做為日常的茶飲,與我们的健康習習相關,我们不能不注重衛生.
射過溪 發表於 2012-7-5 12:22


就個人而言,我是寧願相信自己的身體也不會去相信那些以偏概全的"研究報告"
這茶我喝了感覺很恶很不舒服,這時就算別人拿了10,000篇"研究報告"跟你講...這霉變茶是安全的
我也不可能再喝下去,畢竟身體的健康是自己的,我不會拿自己的健康來實驗.

另外討論上很可笑的是.....似乎就有些人喜歡脫題的延伸解讀或不當的解讀
下例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http://jft4u.com/chat2/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66124&pid=811515&fromuid=1869

這題也是,人家在討論的是入濕倉霉變的普洱,結果就有人延伸到所有的普洱,怪哉
3

評分人數

  • UMC

  • 小神童

  • 菜鳥

TOP

回復 203# brownsheep



黴菌毒素之危害及控制
Risk and Control of Mycotoxin
黃錦城 資深研究員~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http://www.firdi.org.tw/2/foodmagz/food_magz_201004-1.pdf


目前發現約有164種黴菌能產生大約 200 多種黴菌毒素。各種黴菌毒素的毒性和致病性差異很大,

有些黴菌毒素的毒性甚強,動物急性中毒時,會立刻造成死亡;慢性的中毒時,

會造成癌症和其他組織器官的損傷,甚至死亡。

有些黴菌毒素的毒性很弱,除非中毒量極高,才會使動物發病中毒,甚至有些黴菌毒素的毒性不但

非常低,且其本身又具有抑菌或其他醫療等用途。

一般而言,黴菌的生長和黴菌毒素的產生會依溫度、濕度和pH值條件之不同而異,所以


在亞熱帶地區特別容易導致黴菌的繁殖,而造成黴菌毒素污染。

相同的黴菌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有時會產生不同的毒素,如Fusarium在8~18℃時會產生

T-2鐮刀黴菌毒素,而在15℃時則產生ZEA毒素;Aspergillus flavus 在 28℃以下不會產生黃麴毒

素 B1。黴菌通常無法在水份活性低於 0.68 的情況下生存。雖然每一種黴菌有其最適生長 pH

值,但對酸、鹼的耐力則是相當強,因此酸鹼值對黴菌的影響不大。相同的黴菌在不同的空氣

條件下,會產生化學結構完全不同的毒素,如Fusarium在二氧化碳充足時會產生脫氧雪腐鐮刀

菌烯醇(DON)毒素,而在氧氣充足時則產生ZEA毒素。





乾燥環境之中的黴菌~是呈現休眠狀態的~不會(或微量)產生代謝物質~

潮濕環境下的黴菌~是甦醒過來的狀態~大量繁殖中~也絕對會產生大量的代謝物質~

這些知識~透過發達的網路~讓茶友隨手可得(能上論壇者都可輕易取得)就看您~

選擇盲從~或是覺醒罷了~


為何有人”相信論文~卻不信倉茶?~因為論文是”針對少數幾種”黴菌毒素做檢驗~

”並非全面性針對這200多種”黴菌毒素做檢驗~

您搞錯了~並沒有人反對這些學術論文~而是反對”投機份子”拿這些僅針對少數幾種黴菌毒素做研究的~

專業的學術論文~來”以偏蓋全”的說明絕對安全~

若有朝一日~有個金主肯花大錢~挑選幾種不同環境下產生霉變的普洱茶~

並將之送檢~全面性的200多種毒素~都驗過~那才是對茶人具有正面~實質的效用~~



否則不斷的張貼各校論文~甚至引用國外機構的研究~~全都是針對”某幾種”有何意義?

難到張貼者~看不見各篇研究內容~都是針對某部份~而非全面性檢驗的嗎?
3

評分人數

  • UMC

  • 小神童

  • 射過溪

TOP

說真的啦,只是有點感慨!這些普洱茶的疑點說了那麼久,還是一樣。
到底乾倉好還是技術倉好?吵了半天,做 ...
brownsheep 發表於 2012-7-5 14:39



    希格斯玻色子(Higgs)找到了,並不代表已經解開宇宙之謎了,只是證明此理論的可能性,後面還有很多問題待解,科學的嚴緊就是如此,普爾茶的討論就當做茶後聊天,不要太認真 因都是猜測,或是個人經驗居多,應不會有人做大規模的檢驗,所以公信力就會有落差
2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菜鳥

TOP

相信經驗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相信經驗,現在還會覺得所有的星球繞著地球轉!哥白尼的地動說對你而言只是妖言惑眾之說!
相信經驗,你會覺得地是平的!
相信經驗,你會覺得月亮上有隻兔子!…
你相信經驗,還是相信證據!

TOP

說真的啦,只是有點感慨!這些普洱茶的疑點說了那麼久,還是一樣。
到底乾倉好還是技術倉好?吵了半天,做個實驗吧!有人真的做了,也發表了,堅持的人還是堅持!
倉茶有沒有「鰴菌毒素」?真有人做了,至少驗了四種,44種茶!(怪了,為何都選4),最重要的黃麴毒素也驗了!有人信論文,卻不信倉茶!還有人堅持得要用經驗來判斷!還有人認為論文只是實驗室的結果,不足以推論!其實都對!只是在反對這些學術論文之前,建議大家去看本書,《這才是心理學》,用很淺顯的方式說明研究方法是什麼!
今天有個大新聞,希格斯玻色子(Higgs)找到了,這個只存在於理論中,而且不知有沒有的東西居然被找到了!和Higgs相比,找鰴菌毒素根本不算是很難的問題!相信還有更多的論文在找普洱茶的「毒」!只是沒發表,為什麼?沒有價值嗎!那些食物沒有一點點小毒呢!如果真找到了,可以讓普洱茶「一刀畢命」是很多非普洱茶農希望的事。
己經證明普洱茶中沒有那種最毒的,那你喝不喝?自己決定吧!
1

評分人數

  • SFG

TOP

金錢 +300 T元容爸2012-7-5 12:24同意,但醫師也未必會完整思考用药副作用,毒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2-7-5 12:12

當然.....無良的醫師也是有的
但這是屬於非醫學正道的無良例外了
整體而言我還是寧願相信"實證醫學"也不會去把相對狹隘的研究報告當一切來看.
2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