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52# 普普人
   
茶評總分表 好像在容爸那裏
再請容爸鋪上來公布答案

待心得發表告一段落後  再公佈
6

評分人數

  • thisway0625

  • 射過溪

  • 圓仔花

  • tedin5313

  • teddysu

  • 普普人

TOP

原來評茶還要用想像的,
如果想像錯了要怎麼辦?
還有,你如何證明你的想像為正確?
因為你的想像情況可 ...
chen6955 發表於 2012-9-12 10:31



    做什麼是都需要想像力(除非你是機器人,使用0和1來工作)

只要是人,包括你打字的用語,所有的字型都是從你腦袋中以想像力提取出來的
另外
你從茶湯感受的任何東西,也需要想像力,把無形的感受化成有形的文字表達

而我從你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有點不爽和敵意,這種感受也需要很多很多的想像力

請問我的想像力有錯麼??
4

評分人數

  • 信錩

  • thisway0625

  • tedin5313

  • 圓仔花

TOP

如果你的說法可以成立,
那麼台灣茶的比賽方法就要學雜誌,
不該眾多評茶者一起評茶。
但是事實是如此嗎 ...
chen6955 發表於 2012-9-12 10:25



    雜誌的評茶也有其缺點,因為每個人分到的茶樣不一樣

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同一包茶樣,一次沖泡,個別評審(就像考試一樣用格子把茶評員分開)
這樣得到的結果會比較一致
(本次的茶會是比較接近理想的)

不過上面說的方法也有其缺點
那就是所有茶評員必須聚在一起
所以註定只能有區域性代表性
不像雜誌社的範圍可以擴展至港/中/台/大馬/和韓/日
4

評分人數

  • thisway0625

  • tedin5313

  • 圓仔花

  • 蔣爵陽

TOP

華山論茶的評茶員是頗有難度的
因為他不是評新茶,而是評7-8年的舊茶
這一片茶,也許你有,我也有,但是經 ...
ulumochi 發表於 2012-9-12 01:01


原來評茶還要用想像的,
如果想像錯了要怎麼辦?
還有,你如何證明你的想像為正確?
因為你的想像情況可能根本不是事實存在。
5

評分人數

  • thisway0625

  • 射過溪

  • tedin5313

  • 圓仔花

  • 羽身

TOP

盲飲NO.1
淡木質香 水甜 微澀在唇 滋味豐
第三杯(5 6泡)感質弱

個人喜好排4

NO.2
滋味豐 體感強 澀在喉
舌底生津 質厚

喜好排3

NO.3
香味特殊 湯滑水甜後有苦感
滋味豐富 舌尖搜尋回味甚久
體感豐富

喜好排2

NO.4
甜香 澀唇 舌底微苦回甘

喜好排5

NO.5
平順

喜好排7

NO.6
湯滑有質 甜能生津
滋味豐富 體感強烈
唇舌之間唱鳴
第四杯(7 8泡)仍韻味在心

喜好排1

NO.7
微木質香 微酸 微澀

喜好排6

小弟3年前有幸參與99茶會後.3年中甚少喝99年的茶.人有一點年紀茶的滋味忘得快.盲飲要猜是哪一種茶.一點能力也沒有.
普普姊短訊邀今年99茶會.抱著歡喜喝茶之心參與.盲飲不猜 略記個人飲後的一點直接感受.輕鬆喝茶 喝茶輕鬆.
欣賞杜老爺泡茶如行雲流水.仰望容貌有如與仙人喝茶.是幸.
謝謝杜老爺的送客茶 謝謝生活居神仙夫婦 謝謝參與茶友 謝謝大家
15

評分人數

  • 信錩

  • 若水

  • thisway0625

  • 射過溪

  • dulouya

  • 素還真

  • 好喝茶

  • 容爸

  • 圓仔花

  • 蔣爵陽

  • 頑童

  • tedin5313

  • teddysu

  • 瑩瑩

  • 普普人

TOP

《茶艺》每期华山论茶的反思


   
早期華山論茶就是把所有人集中在一起
品出來的評語---非常一致!異常的一 ...
ulumochi 發表於 2012-9-12 01:00


如果你的說法可以成立,
那麼台灣茶的比賽方法就要學雜誌,
不該眾多評茶者一起評茶。
但是事實是如此嗎?
其實分開評茶,影響變數的差異更大,更不準確。
學術研究上的心理實驗,
絕對是在一致的控制環境中進行,
不會是對環境變數毫不控制。

我想你的顧慮是從衆現象,
這個也是可以從評茶的程序加以控制。
8

評分人數

  • 信錩

  • thisway0625

  • 瑩瑩

  • 射過溪

  • 素還真

  • 圓仔花

  • 蔣爵陽

  • tedin5313

TOP

1999年左右
小弟約20歲
對茶很熱愛.只要有任何可從雲南訂的茶都想參一角
至今共訂了約30處來的茶
當時沒想太多.很多茶都沒壓自家內飛有點遺憾
10

評分人數

TOP

9月9日99茶會  敬老茶會  當然首推老泡手  杜老爺  感恩再感恩  也謝謝餐羽的各位大大  有吃有喝  還有屁可以打 愉快幸福的午後假日
這次茶會 特別的是 所有茶品3年前也品飲過一次  也邀集3年前品飲過的茶友再次比對 觀察  討論  不管式茶品也盡量以3年前的同一餅為優先考量
9

評分人數

  • 信錩

  • AlanLee

  • 若水

  • 射過溪

  • 容爸

  • 圓仔花

  • 瑩瑩

  • tedin5313

  • teddysu

TOP

我記得雜誌社編輯長跟我說過:
其實華山論茶的評茶員不是每個都會評
而他評價誰會評茶?

穩定性!
同一片 ...
ulumochi 發表於 2012-9-12 01:06



    衷心的建議前輩將要表達的論述.分段放在同一篇就好... 如果怕停電資料不見.那就先開個 文字檔 或 word 檔.先整理好檔案再一次po上來...因為這帖不用 [蓋大樓] 還是讓茶友們逐篇的再各位茶前輩的試茶心得引導下.能夠有比較深的體會...

    您的論述個人認為是接近真實的.普洱茶確實是"活"的.同一款茶.極有可能除了應有的特色之外.10個人可能會有10種不同的評語.這就是普洱茶的特性...所以.評茶是非常主觀的.評出來的完全是個人的感覺與表達能力..所以也永遠不會有誰絕對是對.有誰絕對是錯...那麼.茶好不好的標準在那裡^^?  澀苦香甜應是其基本的滋味(味覺.嗅覺).回甘.生津.濃醇...則是演化後的演變(人工或自然)...能感覺到多少.是好還是不好...不只是依個人當時的感覺.還得加入許許多多的環境因素.如此多之不確定因素...那麼...評茶又有何意義^^? 當然還是有意義的...只要評茶人能 .客觀.自然不受影響的說出或是寫出對某茶的感覺(當時的試茶條件與環境最好可以寫清楚).那不論是怎樣的茶.應該都應該可以展現出它應有的"感覺".感覺雖然很主觀.但其基本條件應該也是可以很簡單的---

乾淨.不傷身.是基本要件...適度的澀苦.可以產生適度的生津與回甘...優美的香型可以讓人心曠神怡....優雅的甜味可任人回味無窮...適度的濃醇感.會讓人更享受茶所代來的美好---

這.就是我個人心目中的好茶.至於是否可以讓喝的人喜愛.就看喝的人 "當時的口味" 了.因為.時間.環境.與嗅味覺.也是隨時在變的...但.只要基本條件夠好.不論何時喝茶.應該都會有美好的感覺... 當然.因為茶的不同特性.也會有不同時空環境中較適合的茶....夏喝生.冬品熟...應該就是最佳寫照!

而這一篇.正是多位老前輩.在用他們對茶的誠心.用心的展現他們對各款茶品的一份感覺與尊重.用心的寫出他們當時的感覺.真實又深刻... 可可以讓眾多茶友受益良多(包含我這茶菜鳥在內)... 所以.也衷心的建議.在此帖不要做太多的延伸.讓這帖就只是這帖...過多的論述只會模糊了應有的焦點.這就會很可惜的...

拉雜一堆.不知是否適當.如有冒犯.也請多包涵! 感謝^^\

(同理.我這篇文亦屬多餘.看過後如無存在意義也請刪除之.感激不盡^^\ )
11

評分人數

  • 信錩

  • erickimo

  • AlanLee

  • 射過溪

  • fasinyun

  • 容爸

  • 圓仔花

  • 瑩瑩

  • tedin5313

  • 普普人

  • 蔣爵陽

TOP

多嘴了,請大家繼續發表結果,期待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