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真的看不懂,幾個問題請教:
1. 『葉體細』是什麼意思?
2.  小葉紫檀的年輪細是因為樹種原因還是樹齡原因呢?小葉紫檀因為成長緩慢所以輪距都很小,這應該是不分樹齡吧?
3.  樹幹的年輪粗細跟葉片細有什麼關係?難不成您喝的茶葉都是好幾年的老葉作的?
chen6955 發表於 2017-5-7 09:43

恕末學不是學者,無法用專業術語,憑體感依理連想。
1,葉體細指得的是葉主體革質層密度高。
2,小葉紫壇僅是舉例,初期頭幾十年會長比較快,越老長越慢,
   所以年輪越老越老密度高越細。
3,年輪密度高,類似比例的葉芽生長就慢,葉芽密度越高,泡出
    茶湯越細越柔越雅....

TOP

您是否將大小與古新給混淆了?
古跟大是可以對比的嗎?
chen6955 發表於 2017-5-7 09:47



   大樹指的是百年以上大樹。古樹指的是近300年以上。

TOP

恕末學不是學者,無法用專業術語,憑體感依理連想。
huangchan 發表於 2017-5-7 17:17


簡言之...妳所有的言論都是來自自我的幻想
難怪跟常理悖離那麼遠...那麼遠......

不過這也是茶氣症候群之一啦
氣宗人士都有這症頭,妳算是比較嚴重的
1

評分人數

TOP

普洱茶類大部份是益菌也就是真菌,是陽光曬青下之後與茶體交互作用的。
詳細菌種,作用百度一下就有。
所 ...
huangchan 發表於 2017-5-7 06:21

你真的很會利用夾雜的論述偷換概念
新茶的香型與老茶的醇韻(或稱老韻,陳香)是一類的嗎 ???

你不是說你的曼松茶的松香一,兩年或幾年就不見了 ?
怎麼現在又來個新茶的茶香越陳越香的自打嘴巴偽論了

對了! 優質的新茶如果保存得好的話,香氣維持個十年以上沒問題
雖然會漸漸減少,但絕不會一,二年或短短幾年就不見了
可見h兄的曼松茶,品質有問題,難怪要不斷的用虛構的洗腦文騙人.............
1

評分人數

TOP

前輩的古樹圈,沈香圈太大了,真的是道路不同
huangchan 發表於 2017-5-7 05:24

當然不同,因為你的道路是歪道,與常理不符自我幻想的胡說八道
簡言之....就是一種騙術
1

評分人數

TOP

前輩好
末學很用心在分享,也請前輩分享有營養的論點,才是眾茶友之福! ...
huangchan 發表於 2017-5-7 08:43

是用心在騙吧,  虛構的偽論及幻想文一堆......
真的太用心了........
1

評分人數

TOP

你真的很會利用夾雜的論述偷換概念
新茶的香型與老茶的醇韻(或稱老韻,陳香)是一類的嗎 ???

你不是說你的 ...
你不是說你的曼松茶的松香一,兩年或幾年就不見了 ?
怎麼現在又來個新茶的茶香越陳越香的自打嘴巴偽論了

對了! 優質的新茶如果保存得好的話,香氣維持個十年以上沒問題
雖然會漸漸減少,但絕不會一,二年或短短幾年就不見了
可見h兄的曼松茶,品質有問題,難怪要不斷的用虛構的洗腦文騙人.............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5-7 21:09

新茶的松林韻鮮爽香跟陳香是二種概念
松林韻的香形態是鮮,松林韻的轉化是陳,松林香漸淡是由鮮甜轉熟甜,在轉換過程中,鮮當然就不見了。
那麼請問前輩青春玉女跟熟女有一樣?而變為熟女後您不能說她不是同一個人啊,是不是?
萬物都一樣,轉換過程形態是會改變的,所以您不能說它是同一個,也不能說它不是同一個,猶如水跟蒸氣。

松林香韻無論如何保存最慢二年,必然鮮香減了50%以上,口感也不一樣,新茶的鮮爽厚稠滑膠質於二年後
轉熟甜熟香。

TOP

新茶的松林韻鮮爽香跟陳香是二種概念

.....
[color=rgb(153,153,153)].....
[color=rgb(153,153,153)]

huangchan 發表於 2017-5-7 21:49

呦! 話鋒一轉,你現在又懂得新茶的香與陳香是不同的喔
那你之前在凹個什麼勁呢,真會自打嘴巴...哈哈哈.....

松林香韻無論如何保存最慢二年,必然鮮香減了50%以上,口感也不一樣,新茶的鮮爽厚稠滑膠質於二年後
轉熟甜熟香。

[color=rgb(153,153,153)]

那你的茶品質還真爛啊,這麼快就變質變性變味了
[color=rgb(0,0,0)]當然看到這點,你又會凹轉為很快變質變性變味才是好茶的特性.....
1

評分人數

TOP

你真的很會利用夾雜的論述偷換概念
新茶的香型與老茶的醇韻(或稱老韻,陳香)是一類的嗎 ???

你不是說你的 ...

對了! 優質的新茶如果保存得好的話,香氣維持個十年以上沒問題
雖然會漸漸減少,但絕不會一,二年或短短幾年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5-7 21:09


今天去另外一家茶店品03老班章,確實是老班章,因為鮮爽的松參韻依稀約僅剩二成。
老闆於05年參加中國茶文化協會辦理學者講座研討,當時鄧時海教授也有參加,他順道買了
03龍潤做的老班章,現在賣到僅剩155克,一克要賣17元草紙。
這老班章跟末學14年取得的老班章黃片趨勢一致,連甘甜深度都很接近,瓮打開熟氣
香隨氣場而奔放,因為末學很熟悉,故買了幾十克當茶樣偶而品一品。
當然因為是密封又是蘇州較乾燥區,葉底泡開還蠻綠的,轉化速度大概只由台灣的一半。

TOP

呦! 話鋒一轉,你現在又懂得新茶的香與陳香是不同的喔
那你之前在凹個什麼勁呢,真會自打嘴巴...哈哈哈.....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5-7 21:59



   前輩的觀察跟末學的觀察表達方式不一樣~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