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續 到底什麼是朱泥? ( 扼要短文 普通級)

本帖最後由 小胖 於 2011-4-13 19:54 編輯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d.php?tid=981&extra=page%3D6&page=1到底什麼是朱泥?
以上講一大堆
邊都沒摸到

世界何等大 工業調色強
所以處處有朱泥
且永遠不斷代

若要找出文字上的朱泥
永遠沒結論
因為懂得不會說
人都是自私的
所以處處有朱泥
且永遠不斷代
去思考那以茶敗家的因果
便知永遠不會有答案

卻讓那仿得了乖
平常心可見如此不堪
道德心不願如此不堪

心有所求 所欲 便永不的休止
既然喜歡 文字打轉


應該留一些道理與解答給後人


呵呵

尋朱泥者
每天走來走去 
找到的只是垃圾桶裏面
別人拋棄的東西

竊朱泥者
每天高高興興
得到的確是文物金顏玉
別人找尋的東西

稱呼荼茗器藝
朱泥的世界裏吊詭法式

金錢的茶與砂
繽紛灑金玩耍
赤滿俗氣商賈
文明社會罪罰
固執追尋跌下
遊蕩迷失方向

宜興泥 者
5 色也




紅 者 任何法 不可得烏 非法也
唯 朱 任意法 皆能易得 物之別

紫砂着能得其骨
非窯 非燒 非人 ...

傳世之文多不能數
距眼最近
(葛公認最後一個燒黃龍朱者)
(俞公認最後一個燒趙庄朱者)
(二者皆有瑕瑜 唯得骨胎之器 麟毛鳳角)

茶必XX 壺必XX 杯必XX
傳誦了千年之久 (宋 之前就有)
還聽不懂

非真朱則陶不過茶判
(無真味 不論茶藝多頂顛尖)

宜興紫砂珍賞
宜興陶器圖譜
紫玉金砂1*+1*期 (不想造成收購之風)
一直一直透露

看不懂的人
永遠看不懂

講太明
懂得人
永遠是少數

想當少數人
用心思
必能得

以上

大哥我常常把您的回文都看完以後都不知您的重點耶常常霧煞煞那ㄟ阿ㄋ

TOP

不知有無幼幼級,真的看無

TOP

老紅泥 俗稱 黃龍山朱泥 (片層狀)
嫩紅泥 俗稱 黃龍山朱泥 (土塊狀)


質量非常好的紅泥 = 嫩紅泥礦


紅泥與紅泥中的極品朱泥,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


歷史上紅泥產地 = 趙莊,已不產紅泥。
據採礦人說趙莊曾經產出質量非常好的紅泥。
但靠近川埠鄉的趙莊於2000年左右已停產嫩紅泥礦。


黃龍山礦也產紅泥,且有兩種,產量很小。
其性能也與紫泥想類似且耐高溫俗稱紅紫砂。


黃龍山紅泥適合拍打成型且耐高溫,顏色不是鮮紅色。
黃龍山紅泥收縮率大,燒成溫度在1080oC左右,只能制小件器物。
現產紅泥礦主要集中在川埠鄉的蔣笠、紅衛等處,用來配製一般所謂的“現代朱泥”。


趙莊大紅泥:產於泥礦夾層中,極少量出現。
片狀結構,呈硃砂紅色澤,鮮豔明麗。


趙莊紅泥礦土外觀呈磚紅夾色,以粘土為主的粉砂岩土,可單獨成陶。
而所謂優質紅泥,就是石黃含量高的紅泥。


自古以來,陶製產品花鳥上色,凡紅色必定用石黃研磨、用筆蘸之著色。


顧景舟先生在一九八0年四月的備課筆記中講述:“趙莊紅泥,蘊藏在嫩泥的底層(俗稱石黃又稱硃砂泥),產地在西山前(即任墅)趙莊嫩坭礦的下層。趙莊紅泥的定義:片狀結構,不溶於水。
上世紀八十年代,顧景舟先生上下班,途經合新廠攤泥場。
夏日,在烈日暴曬、傾盆大雨過後,他就到嫩泥攤場揀紅泥,累積兩桶(1980年紅泥礦源已稀少)。
七十年代中期,趙莊紅泥甚缺,即改用川埠紅泥加嫩泥替換,川埠紅泥礦土呈土黃色,石質堅硬,成陶與其相似。
八十年代以伏東紅泥製壺,其玻璃相重,燒成溫度在1050oC左右,成陶後色朱紅,聲脆亮。
現產紅泥礦主要集中在川埠鄉的蔣笠、紅衛等處,用來配製一般所謂的“現代朱泥”。
紅衛、蔣笠的紅泥溶於水,成細膩泥糊狀。


歷史上紅泥產地 = 趙莊,已不產紅泥。
據採礦人說趙莊曾經產出質量非常好的紅泥。
但靠近川埠鄉的趙莊於2000年左右已完全停產嫩紅泥礦。


現存趙莊朱砂泥壺
紫砂工藝廠陳列室原藏有俞國良制紅傳爐壺、色澤艷麗而不嫣、沉穩而不嬌,被稱為“大紅袍”,是紫砂界公認的上好極品紅泥。
而與俞國良同時期的其他紫砂藝人的作品,都無這種上佳泥色。
究其原因,抗戰前,宜興縣縣長鐘竟成,要做一批紅泥茶壺送人,選中名家俞國良製作,而泥料由鐘安排泥坊煉製,所以俞國良有緣得此優質紅泥,鐘所訂製茶壺,皆鈐“鐘竟成贈”方章,有掇球、仿鼓、線圓、傳爐等款式,餘泥悉數歸俞國良所有。
而同期其他藝人,做壺為養家糊口,不可能出高價去選購優質泥。


明 周高起 云:"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乃變紫砂色。"


趙莊紅泥俗稱"朱泥"、"硃砂泥", 因其色似"硃砂紅"故名,成陶後陶乃變紫砂色,產於宜興任墅趙莊山,嫩泥礦層底部,質堅如石,其含鐵量高,產量甚稀。

TOP




紅棕泥:位於礦層中部,呈紫紅色、紫色,隱現綠色斑點,質軟緻密,間有微小的雲母閃爍。

TOP

在紫砂行業內,長期以來習慣把紫泥稱為青泥。
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仍是如此。
1932年出刊的《宜興陶器概要》中記述:“宜興陶器,大體可分兩種。
而在產地內部則可分六種,試分述於後。  
第一類,青泥業(紫砂業)
一、青泥業之業地蜀山、潛洛、上岸;
二、原料產地:青龍山、趙莊山、銀墅山;
三、泥料名稱:青泥(一名紫砂)、綠泥(又名潭砂泥)、大紅泥……”
此處青龍山有誤,應為黃龍山。
上岸即今紫砂村,朝莊即今趙莊、銀墅即今任墅。
之所以引用上段文字,是為印證在紫砂業內一直都把紫泥稱為青泥。
而天青泥則是紫泥中最好的泥,經過焙燒後顏色深沉。
和潤、典雅。具體實物可見許四海收藏的“大亨掇只壺。
舊時紫砂業者用泥都考慮成本,一半的 紫砂壺 所使用的泥料,都是普通的紫砂泥。
為了達到視覺美感,既要成本低,又要收縮率小,用的泥料俗稱棕泥或紅棕泥。
為了達到美感,就在坯件表麵粉刷紅泥或本山綠泥,術語叫化妝土,較大容量的普通茶壺也都如此。
真正的天青泥,因原料稀少,非高手不用,非精品不做。
因為天青泥稀缺,上世紀七十年代,宜興 紫砂工藝 廠一人工合成的方法,欲使天青泥在現。
由此出現了拼紫泥。
但終因基礦、配方基量產等因素,未能如願。
但偶爾也曾出效果,只是較少。
精選基泥,合理配製,掌握火候,還是能達到天青色效果的。
但畢竟不是真正的天青泥 ...


TOP





茶器事物的表面競賽





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正快速消逝中 ...


隨便拿一把出來,這把壺看的懂嗎 ?
不做解說 ...
言歸正傳


茶經 = 懂多少?
時下 ... 太多現象 ...
於茶品,不知所侍為何物,慢嚼細品同牛飲蠻幹相去不遠。
於茶器,盲目的追求名家器具,不過是附庸風雅粗俗之氣。


不辨真假,以價斷物 ...


於茶藝 ,
所謂的現代茶道,只是玩物喪志(智),茶器事物的表面競賽而已。


於茶,真陶勝真磁,
只可惜,
於茶,昔茶勝今茶,
再精湛製茶技術,不能得好山好水好品種,
敗於今日污染所致。


若得路羽之茶,
若得時大之器,
若得蘇廙之湯 ...
喝上一口心已足夠。


瓷器用胎 ...
實際上,1800元跟18元的杯子差不多 ,
事實上,名家跟商家差很大 ,
因為路上很多冤大頭 ,從言行舉止可以輕易分辨 ...


網路競標 ...
實際上,明明就是在賣假貨仿品劣物,
事實上,一元起標一大堆人在競標,
因為想騙別人的人很多,而自己騙自己的人,到處都是 ...


網路茶藝論壇,
真真假假,你能分辨 ?
連出工具書,也是假壺一堆,你能分辨嗎 ?
有錢賺就好,
宜興仿品是700年來未曾間斷過的事實,
宜興 2005年紫砂礦全面禁採,

你還在想撿漏 ?

不怕洗腎,慢性中毒的網路茶客,
慢慢往下看吧 ... ^ ^


這裡沒有謊話,
當然沒有好話,
褪去商業包裝與色彩的文物,
才能顯露她的美好,
太多金錢的俗氣,

讓太多的人失望 ...

TOP

好文

TOP

謝謝分享
好文一篇
除了文字解說之外
還有土胎的照片可供後學參考

TOP

泥料的好壞..正常人是看不懂的..唯有摸過土的概知一二
茶壺的好與壞..貴與便宜.. 看看是不是名家之手就可以定位了..
當然商業行為的茶壺不定是最好的...更可能買到看似好泥料但是他却是化學泥作出來的....
凡是都有可能大家都要小心...近來有很多產品如:溫度變色魚就是沖熱水會變色的魚...請小心使用....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