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原來市面上的普洱茶有烘青和曬青!

剛加入論壇時俺對於現今有許多的普洱生茶不需存放,立馬可飲,即持有許多"問號";自是從許多國內外學術論壇和普洱的論術汲取知識,亦曾發表了幾篇文章,並感獲許多先進前輩的指點;除了少數支持俺的論點外,多數的論壇茶友是以烘青的角度,提供意見;致使俺一度混淆,並感嘆市面上已充滿著烘青手法的生餅,要買的傳統曬青工序的普洱,反到是十分不易!
       由於俺不是專家,只是傳統普洱生餅的愛好者,因為長期飲用,故亦不斷地添購新的年份的生餅存放,以資長期飲用;寫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到一位原本是台灣烏龍茶的製茶師父,目前是亦是某普洱茶商的總監,他所提出普洱茶的論點,與俺自普洱茶學術論文中汲取的觀念是一致的;除了加強俺對傳統普洱的信念,更肯定學術界的論文研究,絶非子虛烏有!!以下即是俺將其的文章重點摘述,提供各位先進參考:
       據雲南省茶葉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鄒家駒介紹︰雲南省茶葉公司有關普洱茶原料的檔案,規定必須使用晒青加工工藝,不得在普洱茶中拼入烘青、炒青或用其他工藝加工的原料。

  “鮮葉經過高溫殺青,破壞了酵的活化,但多酚類化合物並未消失,變化仍在進行,只是氧化的途徑有所改變,主要是在濕熱作用下發生非酵促性的自動氧化。湖南農學院專家測定,如鮮葉的多酚類化合物含量為15.24%,殺青葉仍有 14.5l %”。

  “烘青與晒青的唯一區別,在於乾燥模式不同。烘干機內溫度高達 130℃ 以上,只用6~7分鐘時間,便可結束茶葉的乾燥過程。高溫殺死了茶葉內殘餘的多酚氧化酵、過氧化物酵和過氧化氫酵,凝固了茶葉內的多酚類化合物,中斷其進一步發展變化的條件,或改變了發展變化的方向。科學家就多酚氧化酵的動力學性質作過實驗,最適宜的溫度為 37℃ ,極端溫度 60℃ ,超過 60℃ 以上使酵迅速失活──烘干機讓普洱茶失去生命,只會越存越苦”。鄒家駒的話挑明了“烘青”普洱是沒有收藏價值這個道理,他道出了一個為眾收藏普洱茶人所懼怕的加工工藝“危機”。

  近幾年來,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機製晒青毛茶,即經滾筒殺青或鍋炒殺青後,經揉捻機揉捻成條,再經日光乾燥而成。鄒家駒說,茶菁經攤晾萎調,含水量降低,用滾筒進行殺青不致溫度過高,所以並未對茶葉的內含成份造成大的影響。但是,毛茶乾燥是以烘干機進行還是以日光自然晾晒,則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加工環節。

  “毛茶乾燥過程(晒青)已為普洱茶定了性﹗烘干機的高溫,宣告了烘青茶在某種意義上的終結。普洱茶中拼入部分烘青料即告存藏失敗。”鄒家駒如是說。

      現在人都為了求速成.所以用烘菁只要幾小時就可以出廠包裝曬菁工序至少要花1-2星期;烘干機烘過的普洱茶會越存越苦!

4

評分人數

採用曬青毛茶壓制也是重要的普洱茶定義之一
1

評分人數

TOP

最大量的烘菁茶產品就屬---下關生沱茶,
但是我覺得手中收藏的下關沱轉化也還算正常,
目前苦澀度也是如大多數茶品般逐年減低,
鄒家駒的這個說法---我不認同!
18

評分人數

  • 豕者豆頁

  • 普洱小峰

  • 羅依

  • andy

  • 小青筆

  • 圓仔花

  • 鎔陞玉璽

  • 熟歇者

  • 農金

  • lin146

  • fmyang

  • 荳荳

  • 射過溪

  • 一頁書

  • 小神童

  • 容爸

  • minca

  • 20110409

TOP

冒昧請教各位前輩  用肉眼或是新茶口感可分的出是晒青或是烘青的茶嗎?
1

評分人數

TOP

烘青這檔事還真要喝才能辨識,在此也請教各位前輩 如新茶聞茶餅清香濃的 品飲卻味淡  也會是烘青麻?感謝
1

評分人數

TOP

我也不認同鄒家駒的說法,我手上的一些老台茶及老綠茶也是轉化得很好呢
存放過程中只有越來越不苦,還沒遇過越來越苦的
也喝過一些自然倉儲受潮的烏龍,包種,綠茶,味道還真像普洱入倉茶

若要久藏,選質強質重的及依據茶性的不同使用適合的倉儲方式才是重點
9

評分人數

  • 舞樂

  • 小青筆

  • teddysu

  • 小神童

  • 農金

  • fmyang

  • 一頁書

  • lin146

  • 20110409

TOP

我也不認同鄒家駒的說法,我手上的一些老台茶及老綠茶也是轉化得很好呢
存放過程中只有越來越不苦,還沒遇過越來越苦的

射過溪 發表於 2014-2-10 13:44

若茶會越放越苦,通常有二個原因.......

1.剛出廠的新茶,因製程的影響,會暫時把茶質茶性鎖住
   隨著時間製成的影響慢慢消失,茶質茶性就慢慢的顯現出來
   苦澀感就會越來越高

2.剛購入的茶,茶體濕度較高,苦澀感會較不顯,喝起來也會感覺比較老
   日後隨著濕度漸減,苦澀感就會越來越明顯,也會讓人感覺這茶越來越年輕

但以上的現象都與烘青曬青無關,而是茶性的變化本來如此
2

評分人數

  • 羅依

  • teddysu

TOP

不知道版主這個題目下的   曬青烘青  是不是都要先經過鍋炒"殺青"
三四月在雲南大多是艷陽高照的天氣,小弟在普洱市茶農山上見過製作過程
有陽光的天氣,鍋炒殺青,揉捻之後曬青只要一個下午就夠
1

評分人數

TOP

會  說  的專家

事實絕大部分是不一樣的...

很多話 很多事  聽聽就好..
當然.....能上台演講..自己也必須有點料..但這點料.
可別奉為圭臬..
尤其..這料...跟事實未必相符合...

TOP

會  說  的專家

事實絕大部分是不一樣的...

很多話 很多事  聽聽就好..
當然.....能上台演講..自己也必 ...
來自高雄 發表於 2014-2-10 19:33



   國內..指台灣有很多親身所為到茶山監製整個製茶過程的人...
多年下來...我反而認為...只要這些人肯說真話

他們的可信度反而會比較高的...  當然..也要您願意聽..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