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投票~品飲曬青毛茶愈陳愈香醇是那一朝代開始的?

單選投票, 共有 262 人參與投票 查看投票參與人

投票已經結束

2.29% (6)
1.53% (4)
5.34% (14)
0.00% (0)
3.82% (10)
2.29% (6)
0.00% (0)
0.76% (2)
3.82% (10)
0.00% (0)
11.07% (29)
1.53% (4)
9.92% (26)
22.14% (58)
35.50% (93)
您所在的用戶組沒有投票權限
普洱愈陳愈香醇.
想了解普洱的歷史,不知是那一朝代開始知道可陳放幾十年再喝會更香醇?
1

評分人數

雲南普洱茶千年來從未如此興盛過..
是現代茶人的功勞阿
1

評分人數

TOP

近代香港大量囤茶,應該在1949年戰亂。

1949年是中國近代史上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因為當時國共鬥爭,大陸 ...
愛呷茶 發表於 2011-2-22 22:50



    非常贊成兄所言,香港人重利,沒有利絕不會去存茶的!所以為了怕戰亂而存茶的說法並不合理。
但是,就本主題而言,文中這句
「直至清末仍以普洱邦小葉種茶苦澀味低為勝,說明那時的普洱茶尚未形成長期陳化氧化的技術。現存清末民初的普洱茶標籤也沒有一種提及儲存陳化的相關信啟、。」
如果可信,倒是可以視為普洱茶被「有系統」的存放是不早於清末,但是一般人發現普洱曬青毛茶可以愈陳愈香就無法判定了。
1

評分人數

TOP

形容普洱茶"越陳越香"記得是鄧時海說的
在他之前是否有人說過,這不可考

TOP

回復 101# 來自高雄


    當然啦...我這段只是小插曲..跟主題品飲曬青毛茶愈陳愈香醇是那一朝代開始的

沒有關西...

大家可別自我連貫, 以為我的主張是1970年代之後才有曬菁毛茶..
可不是這個意思!
1

評分人數

TOP

以上都沒錯........
喝老茶的習慣..相信很久以前就有了   
但是形容普洱茶 "越陳越香" 這句形容詞
在1970年代之前 包刮樓上文章 好像也沒提到..
只是我們把他連貫的猜測

TOP

撇開曬青普洱,弟只說人们何時開始懂得藏老茶喝老茶...........

要明確的考證出開始的時間點,我想會很難的
也許早在唐朝龍團鳳餅的時代就有了也不一定,但我無法考證

就台灣而言,據以前老一輩的說法...........
在清末民初時,就有一些茶廠茶商會藏一些老茶自用及贈送貴賓
民間一些大戶人家也有這樣的做法,主要是為了老茶不傷胃,並不是為了商業上的增質考量

另外三十幾年前我開始喝茶買茶時,也遇到許多有賣老茶的茶行及喝老茶藏老茶的茶友
可見喝老茶藏老茶的行為很早就有了,只是不像現在這麼大規模且有商業目地的進行著
只在茶人間默默的做著.
2

評分人數

  • puerh

  • 愛呷茶

TOP

我想  是否是靠著孔明的智慧呢
1

評分人數

  • puerh

TOP

近代香港大量囤茶,應該在1949年戰亂。

1949年是中國近代史上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因為當時國共鬥爭,大陸情勢已不看好,很多人急著把資產轉出大陸。但是茶品相對其他財貨屬笨重又便宜的物品,逃難者帶大量茶品出逃不符合常理。港商所以囤茶,是因為大陸即將易幟,面對不可知而又對資本主義帶有敵意的中國共產新政權,根本無法保證將來商業是否能進行自由貿易。為了怕中共鎖國阻礙貿易,因此1949年左右,港人多少囤積了茶品,不是因為要期待茶品陳放而日後賣個好價錢,而是許多港人此時已經嗜飲普洱,多少買些茶囤積的目的是以備將來自用。
4

評分人數

  • puerh

  • 瑩瑩

  • lee480318

  • 南地子

TOP

又,香港是彈丸之地,倉儲成本昂貴,清末民初許多大商號在香港設分號,目的只是要轉銷到其他各地,大量囤積商品,積壓資金成本,不是商人打的算盤。如果只是純供當地港人消費自用,以當地人口計算,也不需要太大量的商品囤積。


而且香港屬海島型氣候,物品久置有可能產生霉變而損毀,因此倉儲中的貨物得要快速運銷,否則一旦毀損就血本無歸。除非已經知道茶品長期陳放將使後市更可期,不然商人不會做這等可能導致虧本的行為。
3

評分人數

  • puerh

  • lee480318

  • 南地子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