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續 :

"  三、配方篇
尖子茶、二梭、黑条、粗茶;头水、二水、谷花茶……(摘自勐海茶厂
常务副厂长
李文华《标准、配方与普洱茶品牌》)
尖子茶:比较细嫩,带芽茶比较多的茶,我(李文华)推测,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加工,类似现在的1-4级晒青毛茶。这部分料主要是春茶,这就有了老茶品上春尖的描述。而第一波春茶,往往含有一定的小黄片,所以某些古董茶内飞上说拣剔透心,表明他们加工精细,挑拣尽了这些小黄片。当然,尖子茶是一大类茶,比较细嫩,或等级更高的,在清朝贡茶里描述,有芽茶女儿茶,现在分析下来是特级或特级以上的特制产品了。
注:传统上的尖子茶指的是春尖、秋白尖和黑白尖,一芽两叶为主。
二梭,类似于现在的5-6级毛茶,有嫩度,也带有一定的毫,老字号多用来做盖茶也。
黑条茶,是成熟度稍高,肥壮少芽毫的茶叶,类似7-9级晒青毛茶了,这部分茶叶,条索肥壮尚紧结,揉捻稍重,色泽自然乌润,所以称为黑条
注:黑条茶是发酵茶,以二拨春茶为主加上从春尾茶中选出的粗黑条和夏茶中选出的细黑条。
而粗茶,则是十级或级外了,粗茶作为云南紧茶中的主料,这个概念一直延续至今。综观历史上老字号配方的产品,圆茶以及饼茶,用尖子、二梭、黑条拼配制成,而藏销之紧茶(牛心茶、蘑菇茶),则低一个档次,用二梭、黑条、粗茶加工。
注:做圆茶七分黑条、一分春尖、两分谷花,可以说是生熟配,七熟三生,以发酵茶为主。一芽三叶占七成、一芽二叶占三成。有七分叶三分梗之说。
四、陈香篇

1
、江城一带产茶,但以易武所产较好,这一带的茶制好后,存放几年味道更浓更香,甚至有存放到十年以上的,出口行销香港、越南的,大多是这种陈茶。……由于越陈的茶价值越卖得高些,我们一方面在江城收购陈茶,一方面增加揉制产量……到了1940年冬季……(云南文史资料选辑:马泽如
口述原信昌商号经营泰国、缅甸、老挝边境商业始末
简析:可见上世纪20年代之前,古六大茶山的圆茶就是越陈越香的了。

2
、我们对茶叶出口一事,在抗战时期是很重视的,它给我们带来的利润不少。易武、江城所产七子饼茶,每筒制好后约重四斤半,这种茶较好的牌子有宋元、宋聘、乾利贞等,稍次的有同庆、同兴等。这些茶大多数行销香港、越南,有一部分由香港转运到新加坡、马来亚、菲律滨等地,主要供华侨食用。也有部分茶叶行销国内,主要是新春茶。而行销港、越的多是陈茶,新是制好后存放几年的茶,存放时间越长,味道也就越浓越香,有的茶甚至存放二三十年之久。陈茶最能解渴且能发散。……包装材料为竹篮、笋叶、麻布。前两者就地取材,后者购自缅甸,在缅加包。(云南文史资料选辑:马桢祥
泰缅经商回忆
简析:由于圆茶的原料散茶是已经发酵过的,所以当时圆茶交易的主体是陈放几年的陈茶,少数也有存放二三十年的。陈茶能发散,说明陈茶饮用后有让人微发热的发散作用。港、越天气较热,喜食生冷,人容易胃寒,所以喜欢饮用汤色红浓、刺激性小的发酵茶。
简析:综上所述,最迟于30年代,市场已经有了对陈香普洱的需求,且商家也认识到普洱茶存放时间越长,味道也就越浓越香,而刻意将新茶加入存放陈化后再进行销售,包装材料为竹篮、笋叶、麻布。
五、
马帮篇

1
、每一个马锅头约二三十匹牲口,也有六七十匹的,从年阴历九、十月间出发,要到第二年三四月间才回家,走一转大约要半年的时间。其路程从河西到思茅十五站,思茅到佛海八站,佛海到景栋七站,景栋到清迈十五站,清迈到毛淡棉十七站。每站约五六十华里。到每年三四月间赶马人听见山里有一种雀叫的声音如:阿卡放火,那就说明季节已晚,瘴疫将生,不可久留。于是赶马人就急速回家,否则人马就会染疫生病。(云南文史资料选辑:马桢祥
泰缅经商回忆
简析:由于车佛地区过去瘴气较重,马帮是不会在雨季,农历四月到八月进入车佛坝区的。圆茶的主料黑条茶是经过了一个雨季的自然发酵茶。可以做一个推测,其实,从有圆茶开始,至迟于明代(见滇略·卷三(明)谢肇淛),圆茶就是发酵茶,或原料自然发酵或竹篮发酵或成品自然陈化发酵。

六、作者介绍

1
、李拂一:原名李承阳,
字复一,1901年生于普洱。祖籍广西桂林,台湾国民党终身国大代表。李拂一青年时父母相继去世,普洱道中学毕业后进思茅电报局工作。1923年入普思殖也总办公署任职。19251949年,先后任车里富滇银行分行经理、佛海县和五福县教育局长、云南省主佛海简师校长、车里县县长、云南省政府秘书、云南省政府参议员等职。在西双版纳期间,公务之余,深入民间,对本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民情风俗、宗教、历史、经济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搜集整理出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主要著述有《车里》、《南荒内外》、《思茅厅志》、《十二版纳志》、《十二版纳纪年》、《镇越县新志稿》、《暹种纪略》、《泐史》、《车里宣慰世系考订稿》等。他人著述被译哦多种外文,被世界不少国家图书馆收藏。佛海复兴茶号老板。

2
、张相时:已故云南省至公党省委主委,其张氏家族,解放前曾是鹤庆帮的大商号之一:云南恒盛公商号,在省内外甚至印度都建有分号。

3
、马泽如
:清朝中期至解放前,云南马帮掀起了一股到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周边国家做生意的高潮,由此而引出了许多著名的马帮巨头。其中,曾在昆明开设信昌商号的马泽如就是那个历史时期产生的杰出的马帮首领代表。

4
、马桢祥:滇南商人,在江城开设敬昌茶号,从事茶叶加工的运销贸易,其商号生产的茶叶最初行销省内、国内。后来行销到香港、越南,有一部份甚至从香港远销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
简析:综上所述,所引资料均为云南地方政府正式出版史料,且撰稿人分别为当时各大商号主人,亲身参与当时普洱茶的加工和销售。而各资料均表明当时的圆茶和紧茶已是有意发酵的后发酵茶,当属可信。




"
3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小渣蚱

  • ulumochi

TOP

轉貼另一篇,謹供參考 :

"

關於人工加速後發酵普洱茶工藝技術及廣東普洱茶發展簡況
廣東是茶葉生產的主要省份之一,也是茶葉消費省,而且是茶葉出口的重要口岸。廣東茶葉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普洱茶的生產歷史已有50多年,可以說,普洱茶熟茶工藝起源於廣東。
一、廣東普洱茶發展及人工加速後發酵工藝技術研製背景
新中國成立後,廣東茶葉產銷發展較快,尤其是茶葉出口快速發展。廣東的茶葉出口由成立於1952年的廣東茶葉公司負責經營。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普洱茶由廣東口岸集中出口,並以出口原料茶(青茶)為主,出口市場主要是香港、澳門及東南亞。由於港澳及東南亞地區對普洱茶有較大的需求,因此,在四、五十年代,香港茶商根據市場需求,利用地窖的特殊溫濕環境,人工促進普洱茶的後發酵過程。隨著普洱茶市場的不斷發展,至五十年代後期,香港的茶樓以普洱茶為主,占了60%以上,而消費者又喜歡喝有陳香味紅湯褐底的熟普洱茶。
由於香港地價昂貴,地窖式小作坊的普洱茶加工模式已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為了滿足這一市場對普洱熟茶日益增長的需要,解決供需矛盾,加快普洱茶的熟化醇化過程。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從香港茶商將普洱青茶放入地窖中催熟的做法中得到啟發,1955年成立普洱茶攻關小組,從事人工加速後發酵普洱茶工藝技術(俗稱普洱茶發水技術)研究。
二:普洱茶人工加速後發酵工藝技術研製及工藝流程
普洱茶人工加速後發酵技術攻關小組由袁勵成、曾廣譽、張成等同志組成,負責收集整理散存於港、澳等地茶商有關普洱青茶人工加速後發酵工藝技術,並參照香港茶商貯存的具有陳香味、紅湯的普洱茶樣,在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屬下的大沖口簡易倉庫進行發水發酵試驗。經過兩年的反復實驗研究,1957年獲得成功,大大縮短了之前傳統普洱茶的後發酵陳化過程和時間,為現代普洱茶加工技術的革新和生產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普洱茶人工加速後發酵技術工藝主要流程為:
曬青(有時也用烘青)毛茶原料——潤水——渥堆——翻堆(解塊)——攤晾——起堆——篩分——拼堆——裝包——貯舊——成品。
其關鍵工序是渥堆,包括加水量、溫度及發酵度的控制。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於1957年開始利用此項技術在大沖口倉庫進行普洱茶發水批量加工,並加工成散茶和緊壓茶,普洱熟茶從此誕生。人工加速後發酵工藝加工的普洱茶品質湯色紅濃、香氣純正、滋味醇厚(和)、葉底黑褐,存放一段時間後陳香明顯,特別適合港澳及東南亞、日本市場消費者的口味,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三:廣東普洱茶的出口及人工加速發酵工藝技術的傳播
廣東普洱茶的原料比較複雜,以廣東大葉青茶為主,還有其他產區的中小葉種,也有進口茶。港澳及東南亞市場主要以大葉種為主,日本以大葉種拼中小葉種為主,產品有散茶、熟餅,也有青餅。至1965年普洱茶出口已達572公噸。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邊生產邊改進工藝,邊組織擴大生產,並於1970年建成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第二茶廠(簡稱河南茶廠),進行普洱茶加工,以滿足出口的需要。當時生產的餅茶稱廣東餅,也稱廣雲貢餅,很受港澳市場追捧,廣東的普洱茶生產量和出口量均大幅增加。至1974
發水加工普洱茶1000多噸。隨著出口量的不斷擴大,為了解決普洱茶加工場地的不足,省公司生產擴大到屬下英德、肇慶、四會、韶關、惠陽等支縣公司生產,產量快速提高,1975年出口達1235噸。1980年開始,普洱茶的生產從手工操作轉入半機械化生產,1983年加工出口達3858噸。從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由於普洱茶生產原料短缺,省公司又從越南、緬甸進口青茶,進行拼配加工普洱茶,使普洱茶出口得以持續增長。
雲南省有關方面得知廣東人工快速發酵加工普洱茶工藝獲得成功的喜訊後,於1974年派昆明茶廠吳啟英,猛海茶廠鄒炳良、曹振興等技術人員到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屬下第二茶廠學習此技術,並將發水茶技術帶回雲南。從此,雲南開始效仿廣東做法進行加速發酵工藝試驗,以後逐步在雲南推廣和完善。雲南依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原料優勢,使普洱茶的加工生產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年。這一事實在雷平陽所著《普洱茶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及劉勤晉所著《中國普洱茶之科學讀本》(廣東旅遊出版社)中均有記載闡述。
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首創的人工加速後發酵加工普洱茶工藝屬於保密技術,至今國家仍未予以解密。因此,當時技術都是通過省茶公司的技術人員和技工以言傳身教的形式傳授的,並未將此技術加以總結形成任何檔,直至1984年才形成內部保密技術資料。
1984年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在英德召開普洱茶專業會議,對普洱茶的加工生產和出口做了一個較為全面的總結,對今後的生產計畫做了詳細安排,並邀請省茶科所、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院校參與進一步深入研究普洱茶加工過程中有關微生物變化及衛生等深層次問題。
以上一段歷史根據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有關歷史資料及參與研究加工工作瞭解這段歷史的廣東老專家、老師傅回憶口述整理而成。知情人有:吳子先、丁俊之、薛秋祥、張成、林茂河、徐福祥、梁振龍、田洪恩、湯桂林、周繼紅等。
人工加速後發酵加工普洱茶工藝技術即熟普加工工藝技術,是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40年前發明的專利技術,是廣東老一輩茶人的心血和貢獻。如當時有專利制度的話,肯定可以申請工藝技術專利。望有關部門在編教科書或寫普洱茶的發展史時,實事求是,不要忘掉廣東的歷史及其貢獻特別是首創人工加速後發酵加工普洱茶工藝,加工生產熟普洱茶

幾詳盡,不過時間同人物有少少岀入,雲南省公司應該系1971年第一次派人到廣東學習,前後共兩次,第二次系1972年底,下關嘅代表系馮炎培。


"
4

評分人數

  • 千尋

  • 射過溪

  • 小渣蚱

  • ulumochi

TOP

明清已有加水發酵作法,只是發酵程度上比不上後來的 " 渥堆 " 發酵來得高

轉貼一篇網路的帖子,謹供參考 : ...
bossbo 發表於 2011-8-24 23:26



   
普洱記事 2007/9/4 老子都不老子---之後記== 烏魯木齊推想(上)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 ... 2&l=a&fid=6

普洱記事 2007/9/4 老子都不老子---之後記== 烏魯木齊推想(下)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 ... 3&l=a&fid=6

古今之美 (10)烏魯木齊再次推想(上)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 ... -/article?mid=11957

古今之美-(11)烏魯木齊再次推想(下)
http://tw.myblog.yahoo.com/jw!87 ... 7&l=a&fid=6
1

評分人數

  • 千尋

TOP

順便參考文章:

普洱事件 2007/7/15 曬青與烘青

普洱事件 2007/7/17 閒逛三醉齋三兩帖 之三---斥鄒會長誤人子弟的幾個觀點

普洱事件 2007/8/23 謎 之惑星


普洱事件 2007/8/28 (上半部) 老子都不老子了.娘什麼娘

普洱事件 2007/8/29 (下半部) 老子都不老子了.娘什麼娘


普洱記事 2007/9/4 老子都不老子---之後記== 烏魯木齊推想(上)


普洱記事 2007/9/4 老子都不老子---之後記== 烏魯木齊推想(下)


普爾事件 2007/9/10 伊里帕斯 的戀母與弒父

TOP

回復 64# ulumochi


    建議烏兄,集合文章出一本書吧,否則還要東找西尋,不方便閱讀。

TOP

2004年後已沒有人將茶入倉了,大家可知生茶不入倉須陳放多久方可口有陳味,現在買的生茶須留給孫子品飲.......

TOP

2004年後已沒有人將茶入倉了,大家可知生茶不入倉須陳放多久方可口有陳味,現在買的生茶須留給孫子品飲.... ...
c544754321 發表於 2011-8-25 12:33



    這幾天把家裡的擺設喬一喬,找到初接觸普洱時買的茶,上面都有著年份標號!
不貴,所以都擺在牆邊,潮濕的地方!有二片建國玉市隨便買的熟茶,上面爬滿了蠹魚,
整張包裝紙被咬的稀巴爛!有一片是2004年雙雄茶廠的得獎茶,有一片是2004年六大
茶山的佛海白毫,還有一片是2001年大陸申奧成功的紀念茶青雲茶廠出的,在t4u未成立
前就在茶顛問過這一片茶。今年是2011年了,有10年、7年了,稍微看了一下,還是青青青,
蟲子連咬都不想咬,清香撲鼻,一點陳味都沒有!
還真的如兄所言要留給孫子喝了!但是現在人生的少,或不生,沒有兒孫,那這些茶豈
不是要送給國家,或是到時被當成「遺物」丟到垃圾桶去了!

「茶還是能喝就喝,才是正道!」

TOP

2004年後已沒有人將茶入倉了,大家可知生茶不入倉須陳放多久方可口有陳味,現在買的生茶須留給孫子品飲.... ...
c544754321 發表於 2011-8-25 12:33



    我喝了73年纯干仓,是私人藏茶,青味高爽,尚无陈味迹象,距今快40年了,要出陈味100年之内估计都不行,大家想想在干仓存木材要多少年才能陈腐?几百年能行吗?这样是不是可以说,生茶不入仓永远出不了陈味那,我认为是这样的。
1

評分人數

  • 容爸

TOP

請問甚麼是陳味?

TOP

回復 59# ulumochi

現在的茶為何較不苦澀?
從您發帖至今兩個小時,持續了十多帖,竟然沒有人講到真正的原因

    這問題我己問過十個人(老茶人),大致上人言人殊,沒有共識...........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