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明清已有加水發酵作法,只是發酵程度上比不上後來的 " 渥堆 " 發酵來得高

轉貼一篇網路的帖子,謹供參考 : ...
bossbo 發表於 2011-8-24 23:26



   
2、紧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底茶”。二水茶包于底茶之外曰“二盖”。黑条者再包于二盖之外曰“高品”。……“高品”须先一日湿以相当之水分曰“潮茶”。经过一夜于是再行发酵。成团之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之发酵。数日之后,表里皆发生一种黄霉。藏入自言黄霉之茶最佳。……印度茶业总会,曾多方仿制,皆不成功,未获藏人之欢迎。这或者即是“紧茶”之所以为“紧茶”之唯一秘诀也。(勐海文史资料:李拂一1939年著《佛海茶叶概况》)
简析:可见当时紧茶的工艺中,有加水强化发酵一法。


在" 壺藝 " 30期專訪百歲茶人李拂一 P129 頁中間有一句 : 底茶絕不能潮水......

難怪印度人想模仿製茶技術.搶得西藏市場地位,卻又不得其門而入.




另外,壺藝29期P12-101對" 入倉 " 有數篇專訪報導,也可以參考!

TOP

以我個人經驗來說,現今港倉的專業技術倉跟純乾倉茶品之品飲比較
僅僅在入口與吞嚥後的香氣,純乾倉顯然韻味較勝,但是若以同一年份
茶品加以比較,在品茶的整體表現來說,港技術倉的陳香韻味所帶來的
品飲樂趣與陳韻,顯然高出乾倉甚多,想像一下,兩個陳期15年的茶餅
一個泡出湯色黃棕,入口苦澀,生津與餘韻皆悠揚(純乾倉),一個卻是
湯色紅亮,入口滑順,陳香迷人有如30年老茶的口感,您會選擇哪一個
?
我現在一定選港技術倉,因為每次想到純乾倉還要等15年就..........
2

評分人數

TOP

續 :

"  三、配方篇
尖子茶、二梭、黑条、粗茶;头水、二水、谷花茶……(摘自勐海茶厂
常务副厂长
李文 ...
bossbo 發表於 2011-8-24 23:27



   
注:做圆茶七分黑条、一分春尖、两分谷花,可以说是生熟配,七熟三生,以发酵茶为主。一芽三叶占七成、一芽二叶占三成。有七分叶三分梗之说。


至此好像沒人發現問題 ?

1.既然早已有前置發酵的技術與作法,為何現今作法與古法不同? ..........現代生茶好像不加水潮濕發酵.

2.臻味號主人當初進易武時,張鄉長遍尋老者拼湊記憶,(或許加上呂老的指點),方製成普洱茶餅,易武不是百年來各大老茶號駐守與六大古茶山之地
照理說,技術.原料.配方都不成問題,是什麼原因產生斷層 ?

3.鄒X駒(雖然小弟認為他經常胡謅)說80年代香港茶商要買的茶葉是要又會苦又會澀的茶,另一方面港茶樓卻不太喜歡這類茶(因茶客不喜,茶樓只好拼配).
那麼這些不入濕倉茶賣給誰呀?



好像開始進入主題了.....

TOP

乾倉好還是入倉好 ???

關於這個議題,大家在思辨時千萬不要有yes or no,wright or wrong 的二分法思維
因為乾倉入倉(濕倉)只是一個方便性的說法而已
這之間還有自然倉呢,且自然倉也還有不同的濕度呢
有的濕度高的地方,還可以放出輕倉及中倉的效果,且沒腦人的倉味.

且要注意一個事實.....現在主流的茶跟以前的茶,於調性上並不一樣,不適合拿來一起比
討論上應該有所區隔才對,不然就會雞同鴨講,畢竟這是二個不同調性的東西
應該要拿調性一樣的東西來比較,才有意義.

就個人而言,拿以前苦澀度高的茶來講,乾倉濕倉我都喜歡,但有不同的賞飲時機

以約90中的乾倉茶為例..............
這類茶還不適合大口喝,大量喝,但小口喝,少量喝,是很爽的
勁道足,回甘強,早上上班時喝點,可提神醒腦,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的,絕非倉茶可比
這年份左右的乾倉茶,入紫砂罐醒茶一段時間後會轉化得很快
雖還不適合多飲,但苦澀度已是個人可接受的範圍了

至於倉茶.........
個人喜歡輕and中倉茶,太重的就無福消受
且入到中倉的茶,茶性一定要很強悍的才可以,這樣才會無損茶質,喝來才不會鬆鬆垮垮的

倉茶個人也只喜歡90初及90初以上的茶,90中至90末的,喝來總覺得還不夠圓潤成熟,不上不下的
雖然有些入倉較重且退倉乾淨90末的茶,圓潤度及成熟度都不錯,但力道上總差了些,不是個人的選項

以上純屬個人的喜好,聊供茶有參考而已.
4

評分人數

TOP

乾倉好還是入倉好 ???

關於這個議題,大家在思辨時千萬不要有yes or no,wright or wrong 的二分法思維
因為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1-8-26 20:00



    同意 ~

如果喝過乾倉88 青與濕倉88 青(嚴格上稱為92青),小弟個人認為92青好飲過88青
1

評分人數

TOP

小弟比較中庸喜歡飲新茶,當年茶都好,也喜歡80年以上老茶,進過傳統倉的,唯獨沒覺到干倉88青好在哪裡?
1

評分人數

  • bossbo

TOP

至此好像沒人發現問題 ?

1.既然早已有前置發酵的技術與作法,為何現今作法與古法不同? ........ ...
bossbo 發表於 2011-8-26 19:52



   
您的問題很好
等我有空回一篇長文給您參考

TOP

回復 73# bossbo


   
1.既然早已有前置發酵的技術與作法,為何現今作法與古法不同? ..........現代生茶好像不加水潮濕發酵.

2.臻味號主人當初進易武時,張鄉長遍尋老者拼湊記憶,(或許加上呂老的指點),方製成普洱茶餅,易武不是百年來各大老茶號駐守與六大古茶山之地
照理說,技術.原料.配方都不成問題,是什麼原因產生斷層 ?

我推測認為當年各茶莊/號做法並不統一,本來就各有獨自的方法來做生茶的後發酵,
因為不會有產品要售出後,要客户放個十數年才能消費使用的,
而當時生茶發酵雖然有做,推測其品質變數很大,每天每批做出來的茶都不會一樣,
所以在50-60年代只用少數家大廠集中生產的情形下,是很難持續採用這種品質掌握度低的"古法",
(客户會抱怨交貨品貨落差,且与樣品不符)......

同樣的推論:在只用少數家大廠集中生產的情形下,地方茶山只做毛料,久了就不會做成品,
有了貨車取代馬隊,運送時也不必再用難掌握品質的潮水了.....

TOP

這之間還有自然倉呢,且自然倉也還有不同的濕度呢
有的濕度高的地方,還可以放出輕倉及中倉的效果,且沒腦人的倉味.
射過溪 發表於 2011-8-26 20:00

這點我補充一下...........
一般較潮濕的自然倉雖沒有倉味
但茶葉受潮後會產生一種"青味",這味道跟倉味有些雷同
其實一般所謂的倉味就是這種"青味"加上倉庫的味道共同形成的.

TOP

今年欲過一款04年的香菇頭
茶面非常乾淨
但是剛開箱時會有一點點倉味
整顆拿出來文就沒啥味
要撥散後才會再出現倉味
不知是自然倉還是非常乾淨的濕倉
期待以後的變化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