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下关沱茶之渊源解析

[导读] 沱茶经昆明、昭通销往四川泸州、宜宾等地销售。因泸州地处沱江、长江汇合处,茶商为了推销这种茶,大肆宣传“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 砣与沱谐音,从而下关砣茶也就逐渐被称之为“沱茶”。

下关沱茶,因产于云南省大理市下关而得名。
下关,西靠苍山十九峰最南端的斜阳峰,东邻烟波浩瀚的洱海,不仅空气清新,四季如春,而且自古以来就是滇西的咽喉要道,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和博南古道在这里交汇,千百年来,就是物竞人杰的宝地。
说起下关沱茶的历史,不能不讲讲茶马古道。
云南是茶叶的故乡,唐朝樊绰的《云南志》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银生”是唐代南诏国(748-937年)六诏以外的六节度之一,银生城为现在云南省的思茅、西双版纳一带。云南盛产茶叶,西藏出产马匹及皮毛、药材等山货,一条沟通滇藏物资贸易往来的商道,穿越千山万壑,将产自云南的茶叶运销到西藏乃至印度、尼泊尔。当时茶叶交易主要在思茅普洱进行,因此,普洱成为茶马古道主要的茶叶交易地。
清末民(国)初,由于滇南瘴疠肆虐,加之常有兵匪之乱,藏商马帮不敢贸然前往,茶叶交易地便转移到位于茶马古道要冲的下关,下关逐渐成为西南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和紧压茶加工中心。
当时茶叶运输主要靠马帮驮运,长途跋涉、风吹雨淋,茶叶容易破碎、受潮霉变,常使茶商蒙受损失。下关的一些茶商在一种被称为“姑娘团茶”的基础上悉心改进,于1902年创制出了呈碗臼形的“砣茶”(云南人习惯将圆形的块状物称为砣),茶叶经过加工后体积紧缩抗压,不仅便于运输,解决了茶叶在运输途中受损的问题,而且经过蒸、揉、压和干燥工艺加工,使沱茶具有一种特殊的口感和优良内质。
沱茶经昆明、昭通销往四川泸州、宜宾等地销售。因泸州地处沱江、长江汇合处,茶商为了推销这种茶,大肆宣传“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 砣与沱谐音,从而下关砣茶也就逐渐被称之为“沱茶”。民国5年(1916年),陈邦贤在他的《自勉斋随笔》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四川一带饮茶之风盛行,以沱茶为最多,沱茶又以下关的沱茶为上品,茶味颇浓,颜色呈金黄色,而且耐泡”。从这些史料上看,“下关沱茶”在四川等地的家庭及茶馆饮茶人中成为最受欢迎、最具代表性的云南茶叶品牌。“下关沱茶”在四川,特别是在重庆已是人人皆知。
建国后,云南省下关茶厂传承了下关悠久精湛的茶叶制作技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不同结构的下关沱茶产品系列,提升下关沱茶内在品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关沱茶于1981年、1985年、1990年三度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于1986年、1987年、1993年三次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随后又获“中国名茶”、“云南名牌产品”和“中国茶叶名牌”等荣誉。2002年,经国家质监总局审核批准,下关沱茶获“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 (证书号为“000078号),是国内茶叶产品中最早获得此项认定的产品。2003年以来,“松鹤”牌下关沱茶连续三届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2008年,下关沱茶获国家农业部授予的“中国名牌农产品”荣誉。
下关沱茶百余年来之所以深受欢迎,除了其独特的制作技艺之外,更重要的是下关沱茶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和独特的原料拼配方,亦可称为下关沱茶加工制作上的“不可复制性”。首先,下关地处苍山之麓,大理苍山终年不绝的淙淙泉水,为下关沱茶加工提供了优质的水源条件;其次,由于下关沱茶集团公司位于下关西南部,正对大理苍山和哀牢山峡谷之间的下的风口上,为下关沱茶加工制作的自然干燥提供了独特的气候条件;再加上下关沱茶原料来自不同海拔、土壤、湿度等多个茶区,不同品质的原料经过特殊配方拚配,形成了下关沱茶独特的香气、滋味和耐泡的品质。
进入新世纪以来,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引进国际上先进的C21、C23袋泡茶机等进口设备,努力生产适应不同消费结构的产品系列,如今的下关沱茶,己形成近百种的消费型、礼品型、典藏型的产品系列,甲级下关沱茶、特级下关沱茶、苍洱沱茶、销法沱、金丝沱等下关沱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2005年以来,下关沱茶全国连锁专卖店已遍及广州、北京、重庆、辽宁、新疆、海南等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并且出口到欧盟、俄罗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



茶叶网转载,仅供参考!                                                                                                                        


3

評分人數

  • 千尋

  • 045045045

  • 小神童

好棒的 下關沱茶.2004..2005..2006...2009年買的.放20年會不會相 80~90年代的一樣..
        好喝好味道..好像很一廂情願..也有一些期待..等20年或更久..好像也 大有人在.. ..?
3

評分人數

  • 千尋

  • 045045045

  • 专业普洱

TOP

回復 2# 小神童


    小弟終於想通了..
    原來 男人比較愛那種 沱茶..
    而不是 這種沱茶.. .. ..?
2

評分人數

  • 千尋

  • 专业普洱

TOP

[導讀] 沱茶經昆明、昭通銷往四川瀘州、宜賓等地銷售。因瀘州地處沱江、長江匯合處,茶商為了推銷這種茶,大肆宣傳“沱江水,下關茶,香高味醇品質佳”, 砣與沱諧音,從而下關砣茶也就逐漸被稱之為“沱茶”。


下關沱茶,因產于雲南省大理市下關而得名。
下關,西靠蒼山十九峰最南端的斜陽峰,東鄰煙波浩瀚的洱海,不僅空氣清新,四季如春,而且自古以來就是滇西的咽喉要道,舉世聞名的茶馬古道和博南古道在這裡交匯,千百年來,就是物競人傑的寶地。
說起下關沱茶的歷史,不能不講講茶馬古道。
雲南是茶葉的故鄉,唐朝樊綽的《雲南志》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銀生”是唐代南詔國(748-937年)六詔以外的六節度之一,銀生城為現在雲南省的思茅、西雙版納一帶。雲南盛產茶葉,西藏出產馬匹及皮毛、藥材等山貨,一條溝通滇藏物資貿易往來的商道,穿越千山萬壑,將產自雲南的茶葉運銷到西藏乃至印度、尼泊爾。當時茶葉交易主要在思茅普洱進行,因此,普洱成為茶馬古道主要的茶葉交易地。
清末民(國)初,由於滇南瘴癘肆虐,加之常有兵匪之亂,藏商馬幫不敢貿然前往,茶葉交易地便轉移到位於茶馬古道要衝的下關,下關逐漸成為西南最大的茶葉交易集散地和緊壓茶加工中心。
當時茶葉運輸主要靠馬幫馱運,長途跋涉、風吹雨淋,茶葉容易破碎、受潮黴變,常使茶商蒙受損失。下關的一些茶商在一種被稱為“姑娘團茶”的基礎上悉心改進,于1902年創制出了呈碗臼形的“砣茶”(雲南人習慣將圓形的塊狀物稱為砣),茶葉經過加工後體積緊縮抗壓,不僅便於運輸,解決了茶葉在運輸途中受損的問題,而且經過蒸、揉、壓和乾燥工藝加工,使沱茶具有一種特殊的口感和優良內質。
沱茶經昆明、昭通銷往四川瀘州、宜賓等地銷售。因瀘州地處沱江、長江匯合處,茶商為了推銷這種茶,大肆宣傳“沱江水,下關茶,香高味醇品質佳”, 砣與沱諧音,從而下關砣茶也就逐漸被稱之為“沱茶”。民國5年(1916年),陳邦賢在他的《自勉齋隨筆》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四川一帶飲茶之風盛行,以沱茶為最多,沱茶又以下關的沱茶為上品,茶味頗濃,顏色呈金黃色,而且耐泡”。從這些史料上看,“下關沱茶”在四川等地的家庭及茶館飲茶人中成為最受歡迎、最具代表性的雲南茶葉品牌。“下關沱茶”在四川,特別是在重慶已是人人皆知。
建國後,雲南省下關茶廠傳承了下關悠久精湛的茶葉製作技藝,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開發不同結構的下關沱茶產品系列,提升下關沱茶內在品質,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下關沱茶于1981年、1985年、1990年三度榮獲國家品質銀質獎,于1986年、1987年、1993年三次榮獲世界食品金冠獎。隨後又獲“中國名茶”、“雲南名牌產品”和“中國茶葉名牌”等榮譽。2002年,經國家質監總局審核批准,下關沱茶獲“國家原產地標記產品註冊” (證書號為“000078號),是國內茶葉產品中最早獲得此項認定的產品。2003年以來,“松鶴”牌下關沱茶連續三屆被評為“雲南省著名商標”。 2008年,下關沱茶獲國家農業部授予的“中國名牌農產品”榮譽。
下關沱茶百餘年來之所以深受歡迎,除了其獨特的製作技藝之外,更重要的是下關沱茶具有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和獨特的原料拼配方,亦可稱為下關沱茶加工製作上的“不可複製性”。首先,下關地處蒼山之麓,大理蒼山終年不絕的淙淙泉水,為下關沱茶加工提供了優質的水源條件;其次,由於下關沱茶集團公司位於下關西南部,正對大理蒼山和哀牢山峽谷之間的下的風口上,為下關沱茶加工製作的自然乾燥提供了獨特的氣候條件;再加上下關沱茶原料來自不同海拔、土壤、濕度等多個茶區,不同品質的原料經過特殊配方拚配,形成了下關沱茶獨特的香氣、滋味和耐泡的品質。
進入新世紀以來,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加大產品開發力度,引進國際上先進的C21、C23袋泡茶機等進口設備,努力生產適應不同消費結構的產品系列,如今的下關沱茶,己形成近百種的消費型、禮品型、典藏型的產品系列,甲級下關沱茶、特級下關沱茶、蒼洱沱茶、銷法沱、金絲沱等下關沱茶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很高聲譽。2005年以來,下關沱茶全國連鎖專賣店已遍及廣州、北京、重慶、遼寧、新疆、海南等全國近30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 並且出口到歐盟、俄羅斯、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
單純幫忙翻譯
3

評分人數

  • 千尋

  • 专业普洱

  • 小神童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