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好像见过香港茶商称之为89青!
benny 發表於 2012-3-7 10:24

沒入倉的叫88青,有入倉的叫89青

這種名稱還真有趣.
2

評分人數

  • qwer

  • 舞樂

TOP

回復 21# 緣投明


  88青,89青(乾,濕分離),台灣新叫法,
1

評分人數

TOP

89青
那這樣是不是有分為

自然倉
技術倉
輕倉
中倉
重倉

1

評分人數

  • asimon

TOP

回復 15# 緣投明


    命名的作用是為了區別

88青當然必須是純干,我說「港倉88青」即然加了港倉二個字
有何讓人混淆之處?
當然您也可以每次提到此茶都說:入過港倉的80末90初7542
說久了不會口痠?
1

評分人數

  • asimon

TOP

若按嚴格的定義,88靑就是指陳國義先生收到的那批茶,下面是我在07年寫過的



編輯 刪除
2007/11/17 週末午後一個人喝著88青
分類:來喝去喝普洱茶
2007/11/17 18:08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最近工作忙.加上去了日本玩了幾天.人也跟著懒散起來.稍有空閒時就上網t4u隨著網路話題打打字.感覺自由自在的.但是回到部落格裡面構思那些系列文章時.整個人頓時感覺一個頭兩個大了.

星期六下午.一個人在家.懒病又發作了.午飯也沒吃.中午看電視看到睡著醒來已經下午兩點多.隨便在家裡挖挖找找一些果腹的東西塞到肚子裡面交差.然後又對著電視發呆...這應該也算是一種人生的幸福吧.才剛剛有此幸福的想法.馬上不幸福的事情就發生了---竟然按遍了所有的電視頻道也找不到喜歡看的節目...糟糕.沒有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怎麼對著電視發呆?又怎麼能夠產生虛幻的幸福感進入午後的夢鄉??面對這擾人清夢的無可奈何.只好從沙發上坐了起來

泡一壺茶吧



泡茶.對我而言是家常便飯.但是每次的選茶卻是一件煎熬.

到底今天要泡什麼茶好呢?我照例又陷入了苦惱抉擇的象牙塔.這種事情因為太常發生了.導致我有時候不得不採用"輪班制"這一招.什麼是輪班?那就是不管什麼茶.讓他們排成一個圓圈然後一個一個輪著泡下去.這個制度最大的好處是從此不用傷腦筋等一下要泡什麼茶.當然.缺點就是有一點"搞木死灰"...但是我想.古時候的皇帝有時候為了公平起見也要不得不重點式的夜間輪班一下各宮賓妃兼善以免紫禁城後院多起風波.想我小小的烏魯木齊又如何不去維護這百年前優良的皇家傳統?


今天輪到的是這一片88青餅.





88青餅.此茶成名久矣.雖然以他的年紀和輩份.要想不成名也難.但是我卻是打從心底對她有些拒而遠之的.為的是她的冷艷

現在大家口中老是把88青掛在口中.好像是只要這個年代的茶通通統稱為88青.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若以智財權而言.88青這個名字是當年香港的陳老闆所創.指的是他手中那一批1989-1991年那一批沒有入倉的7542的專有名詞.理論上只有他的那一批7542可以獨享這一名詞.但是因為88青這個名字太響亮了.搞到最後幾乎只要是相同年份的7542不管是入倉和沒有入倉的都叫做88青餅


關於這一點.我一開始對那些濫用88青的人是有一點看不起的.因為這樣使用88青這名詞會讓人覺得有混陳老闆的水摸自己的魚然後趁機濫竽充數的居心不良.但是後來我的觀念有了改變.

原因之一是:現在的市面上已經很少人有辦法分辨哪一餅88青是出自陳老闆之手.哪一餅不是.變成只要是相同年代的不入倉7542都變成沒有辨識度.既然沒有辨識度.那麼此專有名詞就無法歸類為陳老闆獨有.

原因之二:假如陳老闆當年把"88青餅"這一名詞拿去申請智慧財產權.而我是審議委員.我也不會讓88青這個名詞讓給某一個人獨有.這可不是我刁難陳老闆.根據智財權的立法原意.88青餅這一個名詞包含的表示範圍和射程太大太遠.頗有一網打盡之虞.如果陳老闆的7542能夠獨享88青之名.那我第一個也要申請89青.90青.91青.92青的專用權.如此一來天下大亂矣.

原因之三:88青這名詞用起來太好用太順口了.以致於我現在也想不出來要用什麼名詞來取代稱呼我手中相同年代的7542.所以.我現在也入境隨俗的稱我手上的相同年份的7542為88青...頂多在88青前面加上一句"那一片入倉的88青"或是"那一片不入倉的88青"...





這一片是"沒有入倉的88青"




背面



我在內票上面註記一些當時購買的資料

為什麼我在前面說此餅沒有入倉的88青"冷艷"?
您看內票就知道了.這一片茶是我在2004年購買的.(雖然那時候買一餅要4500元.簡直是貴死了.但是相對於目前的價格又是便宜多了...)在這三年間.我竟然只有臨幸此餅不到半餅.這種臨幸速度以我的總體泡茶量而言算是很少的.(前面說過我的後宮大致而言是有輪班制的.但那是理論上.實務上我常常是輪到她時就不經意的跳了過去...)為何如此?



基本上我不否認他是一片好茶.

黒硬的茶體配上金黃的芽頭再舖上一層油光.感覺是一個教養很好的貴族少女.輕輕一剝就鬆落的結實度又告訴著人們:我已經日趨成熟...熱水沖泡下去呈現出來的是一份淡淡的茶香.溫潤麗紅的茶色顯示出她絕不做作的歲月年份.茶湯喝入口中.凜凜的性格告訴人們她是冰山美人一個.沒有充分去理解她的生命歷程的人會以為她是個潑辣的失敗品.必須你用心體會才能感受她不妥協的高潔.然後...

大汗淋漓






冷艷的冰山美人.我必須說


這種茶.適合危襟正坐.無法狂歡做樂.
3

評分人數

  • 惠心

  • idiot

  • asimon

TOP

編輯 刪除
普洱記事 2007/9/4 老子都不老子---之後記== 烏魯木齊推想(下)
分類:來喝去喝普洱茶
2007/09/04 19:16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20.
從上面所述我們可以大約的歸納出勐海廠在普洱茶加工製程上有三個分野,
1. 紅印和籃印(1950~19??)時期--以築茶方式收購毛料後加工所制
2. 黃印(約1970~約1980)時期--為模仿紅印和藍印口感而使用特殊發酵工序製成
3. 手工蓋印,雪印等七子餅(約1980~2003)時期--以現代製程所製

其中,黃印製程的演變算是最戲劇化的,因為他是為了延續紅印藍印的口感,在毛料來源改變的情況下所發明的一項新工藝,
然而,這一項特殊製程卻在沿用約10年後又遭廠方放棄…

廠方為什麼放棄黃印製程?真正的理由不得而知,我猜想可能是因為麻煩,失敗率高,良率品質不穩定,當然也和成本不無關係,,…在計畫經濟時代,工廠出貨不過是為了交差,反正有貨出去就好,在這種情況下把黃印製程改為比較簡單的現代製程是很合理的.


21.
我會這樣推測倒也不是沒有原因,在普洱茶藝第 16 期中香港茶人浮雲兄有一篇文章就曾不經意的提到一個現象,那是一篇專訪劉裕發茶莊的文章,裡面有一段:


劉國浩對普洱茶最深的印象是大約在1972年左右,對父親購買的青餅(筆者推測應該是七子小黃印)印象深刻,因為進貨價一桶80港元,那是令人震驚的價格,以1970年代的香港物價來說,那是非常昂貴的…..(原文照抄)



22.
再來對照另一篇資料,那是 陳國義 先生在他的網頁上發表的聲明:

一九九三年某天的早上有一位來自香港聯合公司代理雲南普洱茶的前輩〝陳強〞先生到訪九龍荔枝角我店,並遞上兩片我從未見過的新茶餅給我參閱。當時我打開一看該茶餅,晃了一下眼光,或許我從未見過草綠色的普洱餅(有點猶疑亦不太明白的眼光)便問道「這是什麼茶?」前輩答道:「這是生餅茶,放在雲南倉已好幾年沒有人要。如合你用的可平些賣給你。」隨後我把茶深深地嗅了一陣子,感到氣味非常特別,當時第一個感覺是該茶有一股大自然的芬芳,而且帶有點蜂蜜的甜香,再深深地嗅一下,頓時整個人的心田都投入在芳郊寧靜,恬逸的環境裡,實是可愛,迅間,即時來了一個思潮,我不可以捨棄這片茶。再追問什麼價錢?前輩說 $900.00 一支 (十二仝,每仝七餅) 。我當時答道:「好,就給我十支吧!」那時陳強前輩用一個奇異的眼光看著我問道:「為什麼要那麼少?」我反問道:「那麼你有多少貨?」他說:「我們放在倉裡有三十多噸!」我聽後很不明白,反問他:「三十多噸即是有多少貨量?」前輩閉目一算道:「哦!大概一共有三百多支茶吧。」什麼話!我大叫一聲,三百多支?我即時惾了一陣子,不會說話,我心想,予你 閣下定十支茶,已是我新入行的初哥好一個大定單。你幹什麼的,難道要我全部買下來嗎?

我頓時頭腦很混亂,真不是味兒呢!內心亦非常惶恐與茅盾,又捨不得放棄該茶,思索良久後,便向陳強問道:「那麼你可否再送兩仝來給我看清楚。」他答應好!「茶在雲南廠裡,明天便咐廠方寄兩仝來給你看吧。」果然十天左右陳強再送來兩仝茶樣,我打開後即時把每一片都深深地再嗅一遍。確是同一批茶,茶面明亮草綠色泛銀光,和暖而平靜的結構馬上反射給我內心無明的喜悅。

再下來令我頭痛的問題有兩方面:第一我不是真正的大茶商,只是一個小小的新派茶舖,何來有那麼大的空間存放這批茶?第二,這批茶貨銀要好幾十萬港元的現金,如何達成?是否值得將這巨資投放在一個有限的貨種上?再頭痛者是何時才可消化把它賣個清光轉換資金?真是難!難!難!呀!

頓時自我安慰一番,心想凡事只要是有心人便可排除一切困難的。稍靜良思片刻,我推辭陳強說,給我好幾天想一想罷!想前想後,結果想通了。方法是,好!首先決定將整批茶定下來,其次要求廠方把這批貨分三至四次,兩年內全部運到香港來。最后是將茶寄存在公倉內每月付上存倉的租金即可,然後開設一個晚上的茶藝課程,好讓愛好優質茶的茶友學習青餅普洱給他們多一個選擇。

接著的問題是用什麼名稱把這茶介紹給客人與晚上的同學們呢?從記憶裡陳強前輩告訴我這批茶放在雲南倉庫已好幾年了,但廠方也沒有清楚告訴他確定的生產年份,那麼我想應該不離三至五年罷!最后我落實把這批茶命名為 88′青餅。原因是記念我茶店開業的年期,其次是以廣東人的口音8字是代表行運與發財的好兆頭。第三88′者亦喻意發財後可再發的意思。當然經歷這十多年來我一直都未有向任何人道出這片青餅取名的意義,個因是頗銅臭嗎!

今天是我首次在〝三醉齋〞向網友們透露出 88′青餅取名的來歷,實在有點不好意思向各位顯出個人的銅嗅思維。這次也是我首次在網上學習發言,內心總有些激動,百思集交,今天晨早五時半起床,窗前遠望對面山頭剛昇起紅潤的太陽,想起飛 花 小姐在〝三醉齋〞為我打開了個人的貼子良久都空懸在網上,今早六時正當打開〝三醉齋〞的網頁又看到自己未讀的貼子,很是內疚,心想非執筆行動不可,否則有失所望亦於禮不合吧!也順道表達一下這回認識〝三醉齋〞網友,個人感到有幸和福祉,在網內,看到各齋友的茶情奔放流露,自然率性內容甚為豐富,真心的代各茶友感到一份幸福與喜悅,也為我們身為中國人,和國茶同感觸目與驕傲,深感人與物同時充滿著憧憬和希望。

值此機會也好讓我向兩位女仕致以謝意,首是馬來西亞茶友 許玉蓮 小姐,她也是《喝茶慢》一書的著作者,由紫藤出版,是她介紹我觀看〝三醉齋〞茶馬古道內文才認識這個網址的。第二位是飛 花 小姐,因為在我打開三醉網頁時很多專題與內文都不讓我觀看,整整兩個多小時都彈動不得,突然間我看到有一活動是由飛花主持的還有聯絡電話。好呀!有救星了,我馬上致電給飛花向她道明原委。幸好這次找對人了,她即時為我解救,好使我當晚可應用〝三醉齋〞網的資訊,她還為我開出了一道等待我發言的空貼子。這是我第一次上網玄妙的經歷,很感謝她!

有關余與 88′青餅共渡十載有多的一段情懷容後再與各齋友分享!

陳國義 謹識


23.
從以上兩段文字中,我們可以依稀的摸索出一個道理.
兩篇文章的故事內容發生時間相差20年(1972~1993),但是七子小黃印和88青餅的進價竟然差不多(1972年一片小黃印進價約11.5港元,而1993年的一片88青餅進價約10.7港元)!!!
對照之下可以想見70年代的小黃印的售價是貴多了(以平均每年的通貨膨脹和工資水平來計算,小黃印的售價至少比88青餅貴上10倍以上!!),我想這是因為黃印系列的製作成本比較高的原因吧.


24.
除了以上的資料說明黃印系列的成本比較高以外,單從口感也很容易分別出黃印系列和之後生產的七子餅系列的不同.
在台灣,相信仍然存有許多未入過倉的黃印和73青餅,把這兩種前後期的青餅對泡比較,很容易就能得出兩種系列的青餅製程做法的不同,尤其看兩者的葉底最為清楚,保存良好的未入倉73青的葉底幾乎和2000年出產的7542一模樣,至於黃印的葉底相對比較僵硬,有鑿斧的痕跡.


25.
不管當年勐海廠是持有什麼原因而改變原有的製程,總之,黃印的特殊口感從此劃下了休止符,新的現在製程於是開始,問題是,消費者接不接受?
這是一個好玩的議題,我認為買到新制程的消費者根本無法接受,於是理所當然的出現了大滯銷,我這麼說有何根據?請看上 文陳國義 先生的內文,文中說:

一九九三年某天的早上有一位來自香港聯合公司代理雲南普洱茶的前輩〝陳強〞先生到訪九龍荔枝角我店,並遞上兩片我從未見過的新茶餅給我參閱。當時我打開一看該茶餅,晃了一下眼光,或許我從未見過草綠色的普洱餅(有點猶疑亦不太明白的眼光)便問道「這是什麼茶?」前輩答道:「這是生餅茶,放在雲南倉已好幾年沒有人要。如合你用的可平些賣給你….


26.
從上文可知
1. 直到1993年,經營茶葉生意五年之久的 陳國義 先生還沒有見過這種新製程茶餅
2. 這些茶餅已經放在雲南倉庫中好幾年沒有人要了
3. 這種新餅是” 我從未見過草綠色的普洱餅”,可見之前的新餅(黃印系列新餅)的餅面並非草綠色的,那麼是什麼顏色?
4. 當年的 陳強 先生會跑到九龍荔枝角推銷新餅,這是不尋常的.據我所知,荔枝角那裡的位置已經遠離市區接近貨櫃港口,..一個代理商會跑到市郊小茶行推銷新餅,可見 陳強 先生先前應該已經在不少的市中心的大茶行大酒樓推銷過了,極有可能陸續遭到拒絕後才會往市郊推銷
5. 由上一點可知新制程生餅至少從1989~1992年是滯銷的.那麼1989年之前呢?大慨也是大獲惡評,我猜想,剛開始的前幾年香港的買家可能是被連拐帯騙的買了新青餅,隨即幾年他們向代理商發出惡評反彈---這種東西能喝能賣麼???,於是廠方只好祭出配給制這一招---買熟餅要配給一定比例的青餅,但是因為熟餅的產量有限,於是青餅慢慢的在倉庫中累積下來,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不得不處理,只好請 陳強 先生到香港各茶行推銷…
6. 問題來了,從1980~1993年這十幾年間,那些被拐被騙或者是硬被配給的新制程生餅要怎麼處理??當然是放入倉庫等待熟成了.


而這,又開啟了普洱茶另外一個美麗錯誤的開端.


27.
正所謂山不轉路轉.
記得我在我的部落格中曾經提過,入倉青餅根本不能算是一個美麗的錯誤,而是必然的過程,
想想看,茶行酒樓買入了一堆又苦又澀不能喝的青餅要怎麼辦?當然得要動腦筋去消化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丟入地倉中熟化,等到熟成後再把它撥散和熟茶散茶一起丟入大茶壺裡面泡飲…


28.
想想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印級茶時代,所謂的發酵工序是由茶農們操刀,他們把毛茶以築茶的方式讓茶一籃一籃的發酵,爲的是運送方便

到了黃印系列的年代,發酵的工序變成了茶廠代勞,目的是想要仿效當年印級茶的口感和效果.

到了現代製程,普洱青茶餅的發酵工序之操作人竟然變成了茶行酒樓,目的無他,只求為了讓又苦又澀又滯銷的青餅好入口.

直到前幾年,普洱茶在港台大陸及週邊國家興起,收藏人和消費者一筒又一筒,一件又一件的把青bb又苦又澀的普洱青餅搬回家中倉庫,以長期抗戰的方式發展出另一種新興的自然後發酵手法…


就這樣一連四代,代代的手法不同,但是目的卻是一致---盡量去接近當年印象中老普洱的口感.至於成效演變各自如何?



看造化了.



29.
本文到此已近尾聲,但是我仍然要補一張資料,這一張資料就是從70年代以來就沿用至今的七子餅內票,其內容數十年來幾乎千篇一律,大致如下:


雲南七子餅茶,亦稱圓茶,系選用馳名中外的普洱茶作原料,適度發酵,經高溫蒸壓而成,湯色紅黃鮮亮,香氣純高,滋味醇厚,具有回甘之特點,飲之清涼解渴,幫助消化,却除疲勞,提神醒酒.

其中有兩句話很有意思,那就是”適度發酵”,”湯色紅黃鮮亮”,


讓我們回到本文一開始po出的現代化製程圖片,從圖片中可以得知其新制青餅應該歸類為未發酵茶的一類,既然如此爲什麼內票會有’適度發酵’四字?難道先前(80年代)茶廠的七子餅製程和現在不同?

那也不對,陳國義先生在文中分明說過” 我從未見過草綠色的普洱餅” 可見至少在1989年時候的7542青餅也是泡出來青bb又苦又澀的,…
由此可知所謂的”適度發酵””湯色紅黃鮮亮”等等形容言詞都是廠方把當時黃印系列的內票文宣照本宣科亂抄一遍的忽悠之詞了.



30.
這倒也符合共產制度中計畫經濟下國營事業的風格.
3

評分人數

  • chernjiajang

  • huangfafo

  • asimon

TOP

回復 14# huangfafo

88青是陳國義先生命名的,他的文章說:

   用什麼名稱把這種茶介紹給客人與晚上的同學們呢?從記憶裡陳強前輩告訴我這批茶放在雲南倉庫已好幾年了,但廠方也沒有清楚告訴他確定的生產年份,我想應該差不多三五年。最後我把這批茶命名為「88青餅」,為了紀念我茶店開業的年期,其次是以廣東人的口音,「8」字是代表行運與發財的好兆頭。第三「88」者亦寓意發財後可再發的意思。當然經歷這十多年來我一直都未有向任何人道出這片青餅取名的意義,箇中原因其實是頗有銅臭味,難以言明。這也是我首次向網友們透露出「88青餅」取名的來歷。


所以嚴格講,88青只有從陳先生收藏一批7542,倉儲若干年後陸續賣出去的才算,由於陳國義先生也不知正確年份,
故取一個吉祥名字:88青


廣義講,那後來幾年的海廠7542也被茶商美其名稱為88青,不過這些7542(88青)不一定是陳先生收藏過的那一批

雖然狹義的88青被陳國義先生放在香港倉儲存放,但卻是乾倉的,也因此90年代的海廠7542濕倉,就不能歸類於廣義的88青


以上是小弟淺見分析,是否妥適 ?敬請指教

2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緣投明


    命名的作用是為了區別

88青當然必須是純干,我說「港倉88青」即然加了港倉二個字
有 ...
ulumochi 發表於 2012-3-8 00:12

........入過港倉的80末90初7542

那是你個人的說法不代表別人要跟你一樣.

我到是覺的香港茶商稱89青很不錯,如上面茶友所說88青的名稱來源是取其發的含意

那其他入過倉的取為89青那就更有意思了,因為入過倉遇水則發發更久且讓更多人發那豈不很好.

TOP

我個人實在不懂88青為何那麼紅
我有一筒88青,開第一餅時餅緣部位很好喝
喝到一半時就有一股惱人的菁味
現在喝第二餅,菁味更重,我個人覺得不好喝
2

評分人數

  • 莫愁

  • 圓仔花

TOP

請問1.如何區分從陳國義先生乾倉賣出來的88青非陳先生收藏過的1989-1991年的未入倉7542之88青?

        2.88青好喝應該是陳國義先生的倉儲貢獻吧!既然如此,非陳先生收藏過的1989-1991年的未入倉7542之88青好喝嗎?
                                                                                                                                              後者應該未必一定好喝吧!
.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