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號召...: 匯整 曼生十八式 之各式壺樣 ..

其中一把

----[ 陳洪平-笠翁 ] 展開圖片 收合圖片回上一頁

曼生笠翁

美壺欣賞!期待美壺集成

TOP











石銚式曼生壺



陳鴻壽(1768~1822),清,錢塘人,字子恭,號曼生、曼龔、曼公、恭壽、翼盦、胥溪漁隱、種榆仙吏、種榆仙客、夾谷亭長、老曼等。
清嘉慶拔貢,工詩文,精古隸篆刻,兼善六法,山水花卉蘭竹,靡不精妙,宰宜興時,命匠人創砂壺式樣精巧,並自製銘鐫句,藝林珍之,稱之為曼生壺,著有桑連理集
注︰時,楊彭年、楊寶年、楊鳳年兄妹,乃製壺名手,陳曼生當時與江聽香、查梅史、高爽泉、郭頻迦等幕中友繪製了十八種茗壺式樣,各個都做了題銘,曼生壺實為藝術家集體創作,曼生壺題款常有曼生 小迂、頻迦、阿曼陀室、彭年...等生白齋主人,道之識。

石銚式曼生壺 副本
挑之製 摶之工 自我作 非週種



TOP

2 汲直式曼生壺




曼生十八式,是典型的紫砂壺集大成者,傳世曼生壺,無論是詩,是文,或是金石、磚瓦文字,都是寫刻在壺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滿肩、滿腹,佔據空間較大,非常顯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銘、阿曼陀室、或曼生為七薌題等等,都是刻在壺身最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


尤其值得特別指出的是陳曼生一反宜興紫砂工藝的傳統作法,竟將壺底中央鈐蓋陶人印記的部位蓋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而把製陶人的印章移在壺蓋或壺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TOP

3 卻月式曼生壺





月盈則虧置之座隅以我為規曼生銘

酷愛紫砂壺的陳曼生乃文人才子,自古文人多風流,身居地方官,無奈風月,遂寄情於古典文學,尤好兩情相悅之典故,為官二年,十五之夜,閒暇之餘,夜讀《水滸》,不禁為師師與燕青之情所動,唏噓間,揮毫留師師贈燕青之古詩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默誦數遍,有如身臨其境,不禁黯然傷神。 臨窗抬頭,滿月如輪,掛於天際,浮想聯翩,遂手繪一滿月壺,觀之卻豎置不能立,橫置不優雅,乃棄之。 再看詩詞,“月有陰晴圓缺”何不取月缺之式,以求殘缺之美? 曼生去滿月之角而成卻月壺式。 為壺? 為師師? 不得而知,而又一經典紫砂​​壺式,卻已然成形。

曼生雖有感而發得此卻月壺式,卻是他長期寄情於壺,融情於壺的體現,或許,也正是有了卻月,今人所讀到的曼公行文似乎皆缺少下句,文猶未完,意猶未盡,留與世人無限遐想空間,或許他也在等待知音的到來,此也應了凡事滿則虧,盈則溢之陰陽天機,世人若執卻月能以曼公“置之座隅,以我為規”而行為,或許就是曼公最大的欣慰了吧!

此壺為曼生珍愛,寓意天人合一,陰陽調合,告之世人凡事過猶不及,居安思危,才能寵辱不驚;謹慎行事,才能平安度世。 情之深,意之切,融之入壺。 以壺寄情,可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珍惜擁有,憧憬明天,或曰:愛我所愛,情我所情,無悔無怨。 此壺為弦月狀,有飄逸之風,胸無芥蒂,意趣清遠者方能為之。 此壺現由中國新文人紫砂學術流派出品。


TOP



4 橫雲式曼生壺







此云之腴餐之不癯列仙之儒 曼生

初夏之季,好友二泉喜得貴子,曼生前往賀喜,歸途之中,暴雨突至,於一溪旁草屋避之。
轉瞬雨驟停,一道美麗彩虹橫掛於天,一頭隱於雲端,一頭沒於溪間,有如彩虹渴飲清泉。
曼生本文人,觀如此美景,豈不癡迷,久久不願離去,至飛虹消散,猶戀戀不捨。
及歸至家中,有感而發,繪稿數十種,成得意之壺式。
因心戀彩虹汲水,乃起名飲虹,但覺不足以抒懷,苦思冥想,終有所獲,以橫掛彩虹,飄於雲端為意,而終定名橫雲壺。
此壺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以流暢造型、色澤明麗而顯華美高雅;壺身銘文寓意深遠,乃文人壺之代表。
賞其風格可曰纖穠,細膩纖秀而格調明朗,濃郁華美而清新流暢。
正所謂采采流水,蓬蓬遠春。
窈窕深谷,時見美人。
碧桃滿樹,風日水濱。
柳陰路曲,流鶯比鄰。
乘之愈往,識之愈真。
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壺之精者莫過於此。
此壺形態從容,蘊含天機,其砂質最為細膩,故表面光滑圓潤,銘文寓意深奧,其造型工藝,文化內涵均達到紫砂壺之最佳境界。



TOP

曼生18式只是一概說
就記載實則有28式
未載者應超過28式

贊助4式

TOP

曼生18式只是一概說
就記載實則有28式
未載者應超過28式

贊助4式
平常心 發表於 2011-5-5 14:51



感謝 平常心兄提供的資料與壺型 ..

希望壺友們多多分享資料 . 壺藝有其寬闊的領域 . 溶入生活 . 也演化生命 .
玩壺賞壺 如果只專注在一個小小區間中 .
僅在意 泥料 年代 侍茶性 作者 價格 . .. 的差異 . 那就有點可惜了 .
能走出這樣的框架 . 就如人走出屋外 . 那壓在頭頂的將不再是 3米 5 的天花板 . 而是無有邊際的浩瀚 .

曼生壺設計與出現在是紫砂陶藝很重要轉折點 .  " 土砂罐 " 從此與文人與人文畫上連接線 .
紫砂壺不再只是泡茶的工具 . 更常見到是泡茶是紫砂壺的配料 .
以後只要會做壺的陶手都備受尊崇 . 不論他文化底子有或沒有 . 或厚或薄 ...
這位曼生真造福了後代數不清的製陶人 .
1

評分人數

TOP

請問林大白標時期十色壺也值得收藏嗎?
記得林大好像也有可否提供給大家分享謝謝
還有上面這些壺都粉漂亮心賞了

TOP

真漂亮~~~~~~~~~~~~~~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