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素水蘭香羅岕乎

當我迎來那墨字紅罐的羅岕茶時,我的心情幾乎被"驚嚇"住了!
是連唐代第一貢茶----"顧渚紫笋"都羞於與岕戰的歷史名茶羅岕麼﹖還是在老師燕京茶會中曾經出現的主角----羅岕茶麼﹖

帶著滿腹狐疑和虔誠的心情,聽見自己的呼吸莫名其妙聲如雷的架勢,我小心翼翼地剪開裡面小包裝的紅塑封袋,一股濃鬱的香氣直沖鼻端,
細細嗅來,竟有股鹹味,類似海苔的味道,感覺若有似無,香是潑潑地散發出來,毫不掩飾。很久不曾嗅出這麼香的茶了,一時竟怔住了。

它喚醒了我沈睡好久的嗅覺!它通體遍香的像剛出浴的美人,實在是香得太甚了!吸了吸,還帶著輕輕的甜香。傾倒出來,看它褐黃色,纖細如眉,
跟一些頂級的滇紅長得好像,當然它除了身披白毫以外。毛茸茸的小精靈撓得鼻翼生出微微的癢感。

準備了幾隻素瓷和玻璃公道杯。就鄭重地泡起茶來。敝口的玻璃杯,可以觀茶舞,不一會兒它就鮮活地立在水中,塵毫漫舞,在冬日微溫的太陽底下格外
炫目。

也不管功不功夫了,赶緊呷了一口,香留水底,韻留喉底。也帶著跟紫笋一樣的潤滑感。只是心裡更迷糊了﹕這是素水蘭香的奇花異草嗎﹖
用香深味老去形容,也應不負此名,但跟甚麼清虛太味相去甚遠啊!

猶記起某一年的某君千里之外給我捎來一斤湖州顧渚紫笋,它倒是有出塵若蘭的情狀身姿,更有如蘭似蕙的幽遠意味.......再瞧瞧這羅岕茶,香似乎顯得太喧鬧了。
說它馥之香勝梅,不若言閙之香襲桂,總之是少了蘭的幽遠,更少了梅的清絕。倘若你說它是水中仙子,我倒不反對。

想起紫笋貢茶應是明前茶,也是皇帝老子專屬的"急程茶",而這羅岕,賞賞它的葉底,紅褐柔亮,是200前失散的姐妹﹖我不禁淺笑﹕唉,莫問莫問,只管喝茶罷!
我想我是沒有金沙的泉煮羅岕茶,那"盈鍋玉泉沸,滿甑雲芽熟"的光景我只有從遠古人的詩中去體味一二了!
6

評分人數

  • macro

  • 瑩瑩

  • 素還真

  • 射過溪

  • idiot

  • 若水

若以蒸芽的工序來解..
是很接近綠茶作法
而香之來源...得仰賴茶種...環境與氣候之提供
所以臆度
昔日岕茶的 ...
素還真 發表於 2012-1-28 12:42



    這倒是想起“恩施玉露“來!
可是原汁原味的蒸青綠茶,不過湯色是綠的,毫白而已~~
好冷的天呵,竟然想起綠茶~~

TOP

回復  曼芊

呵~弟只是有興趣看"古文觀止"
很多也是一知半解

「新廟後﹑棋盤頂﹑手巾條﹑姚八房及吳江周 ...
素還真 發表於 2012-1-28 12:35



    還是師兄好,三兩句就說得明明白白的。古文釋義有時覺得艱澀難懂,但有的卻是深得我心!新一年,向師兄學習,也祝師兄茶好,文好!

TOP

若以蒸芽的工序來解..
是很接近綠茶作法
而香之來源...得仰賴茶種...環境與氣候之提供
所以臆度
昔日岕茶的口味應該就是淡的
茶色如白水....淡中有雅味
茶香如空谷幽蘭...縹緲不散
得品者..清...靜..和...

一點看法
.
1

評分人數

  • 瑩瑩

TOP

回復 14# 曼芊

呵~弟只是有興趣看"古文觀止"
很多也是一知半解

「新廟後﹑棋盤頂﹑手巾條﹑姚八房及吳江周氏地,...

這段應是指茶產地

香幽色白,味冷雋,與老廟不甚別.....


與您解的那一段剛好呼應

總之品岕茶至此,清如孤竹,和如柳下,併入聖矣

可見有幾處產岕茶
且有評比過

整段觀來....
作者認為岕茶應當香幽色白
飲之清...靜....和
以入聖之境
但當時卻有以色濃香烈的作法
是不加審察..人云亦云.....
而感到頗不以為然

不知對否?
1

評分人數

  • 瑩瑩

TOP

本帖最後由 曼芊 於 2012-1-27 16:06 編輯

我知道素師兄的古文很好,下面這段可願意幫忙翻譯翻譯?

“新廟後﹑棋盤頂﹑手巾條﹑姚八房及吳江周氏地,產茶亦不能多。香幽色白,味冷隽,與老廟不甚別,啜之差覺其薄耳。總之品岕茶至此,清如孤竹,和如柳下,並入聖矣。今人以色濃香烈為岕茶,耳食而眯其似也。”

《岕茶牋》
明·馮可賓所撰。

“茶雖均出於岕,有如蘭花香而味甘,過霉歷秋,開罈烹之,其香愈烈,味若新,沃以湯,色尚白者,真洞山也。若他嶰(岕)初時亦有香味,至秋香氣索然,便覺與真品相去天壤。又一種有香而味澀者,

又一種色淡黃而微香者,又一種色青而毫無香味者,又一種極細嫩而香濁味苦者,皆非道地。品茶者辨色聞香,更時察味,百不失一。”

古書中言茶香的詞彚

真香﹕穀雨前所炒的茶精華具備,蘊育天地的真氣,即天然的香氣

蘭香﹕炒茶的火候周全分配恰到好處 (火候停匀)

清香﹕沒有炒熟但也已經沒有青味的一種清新香氣

純香﹕茶乾及茶湯的香氣一致 (用某人的話叫表裡如一)

含香﹕沈悶不爽的香氣

漏香﹕失去茶的本香

浮香﹕輕飄很快消失的香氣

問香﹕夾雜其他氣味的香

香幽﹕香氣深幽閒雅持久

孤竹﹕香氣清高如伯夷的清風亮節

柳下﹕形容香氣寬闊如柳下惠的寬和敦厚

香烈﹕香氣強勁濃鬱

蘭花香﹕清雅高深幽幽的香氣

香氣索然﹕存放一陣子就會消失的香氣

點染﹕在茶中加入調味料或調香
2

評分人數

  • 瑩瑩

  • 素還真

TOP

本帖最後由 曼芊 於 2012-1-27 15:39 編輯

查閱了一些史書中提到“岕茶“的部份,摘錄一些翻譯過來看看:

明·周高起所撰之<<洞山岕茶系>>
洞山在江蘇宜興和浙江長興交界處。老廟後,廟祀山之土神者。瑞草叢鬱,殆比茶星肸Xiang3蠁。地不二三畝,苕溪姚象先與婿朱奇生分有之。茶皆古本,每年不廿斤。色淡黃不綠。葉筋淡白而厚。製成梗絕少。入湯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濛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無之外。

這裏提到產於廟後的岕茶,即品級最高的等次。文中說它是用來祭祀土地神的茶,而且被們稱為“瑞草”叢生茂密,葱葱鬱鬱,幾乎是緊密排列生長著這些茶星(奪魁茶)。地不過兩三畝,為苕溪姚象先及其婿分別持有。茶都是老古的品種,每年產量不到二十斤。色澤呈淡黃色不綠,葉的筋脈淡白色而肥厚,制成後茶梗非常少。泡出來的湯色是柔嫩的白色好像晶瑩剔透的露水,滋味甘鮮芬芳,香氣蘊藏在滋味裏,滋味清虛如雲氣空濛耐人尋味,細細啜飲越發如此,以致(精妙的感覺)實是有無之外了。
2

評分人數

TOP


2012年1月17日

時間在流動中永恒
但願人在變化中洗去浮躁
『茶緣』出處欠奉,有緣當相識引見。
『茶品』曠古茶品----離墨紅茶
『茶時』星期二下午
『茶室』家
『茶具』建碗﹑湯匙﹑隨手泡﹑青瓷公道
『水品』過濾水
『茶量』碗約1/4
『湯色』褐紅透亮
『一水』入口綿黏高揚如海藻氣息有點鹹
『二水』茶湯綿黏香氣高昂
『三水』香,湯醇軟甘爽,溫潤感 有幾分覺得像海帶湯
『四水』水明潤,稠,甘爽。色味尤在,觀水底芽兒有賞心悅目之姿。
『茶記』 多絨﹑香鬱﹑味甘﹑形美。耐沖。


4

評分人數

  • 小神童

  • 射過溪

  • 瑩瑩

  • 素還真

TOP

好酷的茶!
好華麗的包裝!
配合著引人入勝的文筆,一切都那麼契合!
沒時間 發表於 2011-12-26 00:37


有很多時候,我們的感官到達某種疲備的狀況,熱情也一樣﹑﹑﹑

喝茶喝得久一點的茶友,都很固守自我,保有主觀,反而像你們……

哇~好! 總是那麼地新奇和興致勃勃,真是多好的事啊!

TOP

好酷的茶!
好華麗的包裝!
配合著引人入勝的文筆,一切都那麼契合!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