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本帖最後由 建達 於 2011-8-23 18:04 編輯

( 七 ) 云何名菩薩非所為忍?不以事故生忍 , 不以利故生忍 , 不以畏故生忍 , 不以受他恩故生忍 , 不以相親友故生忍 , 不以愧赧故生忍。
                                             菩薩常修於忍 , 是名菩薩非所為忍。

【音義】 愧赧:赧,音讀若腩,注音作ㄋㄢˇ。 愧赧是因為羞愧而面紅的樣子。

( 八 ) 云何名菩薩不逼惱忍?若瞋因緣 , 煩惱未起 , 不名為忍。若遇瞋因緣時 , 拳打刀杖 , 手腳踏蹴 , 惡口罵詈 , 於如是中 , 心不動者 , 則名為忍。
              菩薩若有人來起發瞋恚亦忍 , 不起發瞋恚亦忍 , 是名菩薩不逼惱忍。

●注音---ㄘㄨˋ 解釋---、踩。 如:「一蹴可幾」、「一蹴而就」。 一蹴可幾 只要一踏腳...

●注音一式 ㄌ|ˋ 責罵。 但凡罵詈貌似都是惡意侮辱的,事實卻並非如此。


( 九 ) 云何名菩薩悲心忍?爾時菩薩若作王若王等 , 有大功業 , 為苦惱眾生而作其主。是苦眾生 , 若來罵辱觸惱之時 , 菩薩不以我是主故 ,
                                         而生瞋恚。如是眾生 , 我當拔濟 , 常為擁護。云何而得生於瞋惱?是故我今悲心憐愍 , 不生忿恚 , 是名菩薩悲心忍。

●「瞋恚」兩字經常連在一起,但佛陀分開解釋:「瞋」是馬上發脾氣,表現於外;「恚」是自己生悶氣,對人事不順眼、不高興,就放在心裡鑽牛角尖。

●諸佛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眾生之所以無法親遇、親證的原因,都是由於時常生起如烈火般的瞋恚心的緣故。 ...
  又因為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故佛經中常以「火」的意象,來形容瞋恚之心所帶來的災害。 ...

瞋恚是一種生氣的心理。 當年印度的悉達多太子,小時候有一位玩伴,名字叫做"車匿",或叫做"闡陀" ... 佛陀勸了車匿幾次,
  仍然改不了他的傲慢與瞋恚... 所以,大家要好好守護自己的心,不要給傲慢、瞋恚或無明所佔據。 ...

( 十 ) 云何名菩薩誓願忍?菩薩作是念:我先於諸佛前 , 曾作獅子吼 , 發誓願言:『我當成佛 , 於一切生死淤泥中, 為拔諸苦眾生。』
                                          我今欲拔 , 不應瞋恚 , 而惱於彼。若我不忍 , 尚不自度 , 況利眾生。

獅子吼者,獅子乃獸中之王,其發吼聲百獸驚恐,此喻菩薩之說法言音,能摧伏外道天魔令其驚恐,故得名。

(以上節錄)法藏菩薩滿足諸忍 , 故云 「 忍力成就 」。
法藏菩薩成佛後於今十劫 , 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南無阿彌陀佛。

4

評分人數

  • 心香

  • 煎茶人

  • 南地子

  • 千尋

TOP

( 四 ) 云何名菩薩隨佛教忍?菩薩瞋惱毒心起時 , 作是思維:『此身從何而生?從何而滅?從我生者 , 何者是我?從彼生者 , 何者是彼?
              法相如是 , 從何因緣生?』菩薩作是思維時 , 不見所從生 , 亦不見所緣生 , 亦不見從我生 , 亦不見從彼起 ,
                                             亦不見從因緣生。作是思維 , 亦不瞋 , 亦不惱 , 亦不毒。瞋怒之力 , 即便減少 , 是名隨佛教忍。

( 五 ) 云何名菩薩無方所忍?或有夜忍晝不忍 , 或晝忍夜不忍 ; 或彼方忍 , 此方不忍 ; 或知識邊忍 , 不知識邊不忍。菩薩不爾 ; 一切時 ,
                                             一切方 , 常生忍心 , 是名無方所忍。

( 六 ) 云何名菩薩修處處忍?有人父母 ` 師長 ` 夫妻 ` 男女 ` 大小 ` 內外如是中生忍 , 餘則不忍。菩薩忍者 , 則不如是。如父母邊生忍 ,
                                             旃陀羅邊生忍 , 是名修處處忍。

●真正最悲慘的賤民,則是種姓體制外的,被視為不入流的「人中最低賤者旃陀羅」(《法論》用語) ... 「婆羅門如果親近了旃陀羅女子或其他出身最低賤的女子,或者吃了她們的食物,或者接受了她們的布施,那麼過失犯者將喪失種姓。

●玄贊九曰:「旃陀羅,云屠者不律儀也,正言旃荼羅,此云嚴熾。 惡業自嚴,行持標幟,搖鈴持竹為自標故。 」玄應音義三曰:「旃陀羅,或云旃荼羅,此云嚴熾,謂屠殺者種類之名也,一云主殺人獄卒也。

●田溝裡的花朵 旃陀羅兒 [url]http://www.minlun.org.tw/3pt/3pt-1-10/275.htm[/url]。


4

評分人數

  • 心香

  • 煎茶人

  • 千尋

  • 南地子

TOP

本帖最後由 建達 於 2011-8-4 12:24 編輯
<寶雲經>於菩薩所修法 , 各說十法 , 中說忍法。
菩薩有十法 , 能淨於忍。
何等為十?

(一)內忍(二)外忍(三)法忍(四)隨佛教忍(五)無方所忍(六)修處處忍(七)非所為忍(八)不逼惱忍(九)悲心忍(十)誓願忍。

建達 發表於 2011-6-5 04:04


( 一 ) 內忍。云何名菩薩內忍?菩薩飢渴寒熱 , 憂悲疼痛 , 身心楚切 , 能自忍受 , 不為苦惱 , 是名內忍。

( 二 ) 外忍。云何名菩薩外忍?菩薩從他聞惡言罵詈 , 毀辱誹謗 , 或毀辱父母兄弟姐妹眷屬 , 和尚阿闍黎師徒同學 , 或聞毀佛法僧 , 有種種毀訾 ,
                    菩薩忍辱 , 不生瞋恚 , 是名外忍。

    「罵」與「」 台人曰「」,釋義「破口大罵」,典出洪荒...文選》。 「指責」為普通級。 「罵」為比較級。 「」為最高級。 「」典出 《 書經 》。

( 三 ) 法忍。云何名菩薩法忍?佛於諸經說微妙義 , 諸法寂靜 , 諸法寂滅如涅槃相 , 不驚不怖。作是念言:『我若不解是經 , 不知是法 , 終不得菩
                    提。』是故菩薩勤求咨問讀誦 , 是名法忍。

4

評分人數

  • 心香

  • 千尋

  • 南地子

  • 煎茶人

TOP

人在何時最明白

末學很喜歡這個主題與內容 , 介紹給您分享。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d.php?tid=24274&extra=page%3D1
4

評分人數

  • 心香

  • 千尋

  • 南地子

  • 煎茶人

TOP


報父母恩咒:南無 密栗多 哆婆曳 娑訶。

每逢農曆七月每日念誦報父母恩咒四十九遍 , 可報父母恩 , 現世父母延壽 , 去逝父母超拔。惡因緣轉為善因緣之福報。消惡業增福慧。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23.htm

這些孝順而善心的人,因為印造佛經所得功德力量的緣故,這些諸佛們,都會恒常來用慈光照護,立即使這些人和生育他們的父母,都能生到天上,享受著各種快樂,而脫離地獄的罪苦。」受持讀誦迴向功德亦不可思議。

迴 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4

評分人數

  • 心香

  • 煎茶人

  • 南地子

  • tonystyle2002

TOP

“life is difficult----once we truly understand and accept it-----then
life is no longer difficult.” (出自《The Road Less Traveled》)

TOP

回復  射過溪


    射俠哥哥

昨晚還見到您的芳名 ...
今日已來回核對三次 , 百年茶會8週年慶 , 怎麼不 ...
建達 發表於 2011-6-16 22:59


報告建哥哥

那是善心茶友幫弟報名的 , 非本人報名的
弟由於假條上簽數次,屢被退回,並被敕令不得上訴
So..................
3

評分人數

  • jontai

  • 煎茶人

  • 建達

TOP

回復 73# 射過溪


    射俠哥哥

昨晚還見到您的芳名 ...
今日已來回核對三次 , 百年茶會8週年慶 , 怎麼不見您的芳蹤 ?

TOP

本帖最後由 建達 於 2011-6-5 21:55 編輯

<寶雲經>於菩薩所修法 , 各說十法 , 中說忍法。

菩薩有十法 , 能淨於忍。

何等為十?

(一)內忍(二)外忍(三)法忍(四)隨佛教忍(五)無方所忍
(六)修處處忍(七)非所為忍(八)不逼惱忍(九)悲心忍(十)誓願忍。
1

評分人數

  • 南地子

TOP

今天看了幾篇文章 , 生動有趣也很有道理。但這些人所講的話 , 所敘述的道理 ...
真的不明白昧著良心話和事 , 居然可以侃侃而談 ` 大言不慚。

已經見怪不怪了 , 以下分享一則故事 :

一位年輕人已步入中年 , 在這段歲月裡人緣極佳的他 , 無論走到哪裡都很受歡迎 ` 老闆器重他 ` 客戶欣賞他 ` 朋友離不開他 `異性追求者不斷。
開朗 ` 熱心 ` 尊師重道 ` 孝順 ( 對於父母家人總是報喜不報憂 ) ` 聰明好學 ` 知仁知義知善 ` 進取肯拼向上 ...
這樣的一個人 , 有著優厚的條件 ; 他難道不懂得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嗎 ...

遭受到妒嫉的他是如何被安排設計抵毀 , 一次一次的被離間 , 一次一次的跌倒爬起 , 一個又一個的重創 , 他又是如何隱居療傷 ...
幾經狂風暴雨這些對他來說 , 已經不重要。
因為人活在世上 , 就應該選擇做對的事情但前提是善 , 輕重緩急 ; 則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想法 !
當在臨命終時 , 也就安然自在 , 不怕冤家來找 , 更不怕惡業纏身 ; 萬物皆空 , 因果不空。
(聽到師父和長輩 ` 以及正確新聞內容 , 因果幾時有缺失呢 ?)。
既然因果不空 , 您還想再說些什麼呢 ?

分享故事 , 是要告訴您 , 當遇到這些人時 ...
別太在意他們的說法和看法 , 但也別讓名和利迷失了自己說些眛著良心的話。
謝謝分享
感恩
5

評分人數

  • 千尋

  • 心香

  • 南地子

  • 純吃茶

  • 射過溪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