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571# 虛竹
帖主題是"茶氣是啥碗糕? " 就是要討論真正的原理,以免被神化,怎會是物化呢
前輩若只想抒發自己喝茶的美好感受,應該到適當的帖子去才是
不然後學以為你是故意用這種手

虚前辈喝何不翻一翻前几楼各老前辈的讨论?
如二楼李前辈的茶气
三楼铁前辈的酒气
四楼前辈的生气,....
.....
那么多楼虚前辈都不去关心是否离题,然后一直指出
末学离题,此是何道理?

TOP

回復  huangchan
茶含有**物质...所以产生热能,那么**物质难到不是依附在茶体上?
茶体的多重物质内含物有须要一一分析测量它的成因?
若是分析亦无妨,但是如此未免偏于物化。
喝茶不就是简单的舒服不舒服的体质感受?

huangchan 發表於 2016-4-12 12:58

您看,又跑題了

這帖主題是"茶氣是啥碗糕? " 就是要討論真正的原理,以免被神化,怎會是物化呢
前輩若只想抒發自己喝茶的美好感受,應該到適當的帖子去才是
不然後學以為你是故意用這種手法來打茶氣的模糊戰,好讓人不明究理的迷信下去
後學更以為這不是一位正信佛教徒應有的行為,而是假佛學的掛羊頭賣狗肉手段而已

TOP

回復  虛竹
可是"茶有听闻善知识引导是谓声。
此是衍伸之义。
譬如刚接触普洱茶,什么都不懂,之后听闻老 ...
huangchan 發表於 2016-4-12 12:45

前輩真會衍生

喝茶很好,學佛很好,喝茶又學佛更好
但最好別亂引用佛理,更別亂拿佛理來印證不相關的事物
這跟拿夾食物吃的筷子一直插自己的屁股喇賽沒兩樣


射前輩這帖是在討論"茶氣是啥碗糕?"
而前輩卻一直拿佛理及自身的感覺來印證,這合理嗎?
講半天前輩還是沒觸及到為什麼會有茶氣的原因,只會東拉西扯





TOP

回復 568# huangchan
真正的""是"為什麼?"
例如因為茶水是熱的,喝了人當然會感覺熱
       因為茶含有XX物質,喝了會在體內OOXX所以產生熱能
這才是射前輩這帖"茶氣是啥碗糕?" 主要想探討的,不是嗎?


那么请教虚前辈,单纯水的热跟茶水的热在体内的感受是否有不同?

茶含有**物质...所以产生热能,那么**物质难到不是依附在茶体上?
茶体的多重物质内含物有须要一一分析测量它的成因?
若是分析亦无妨,但是如此未免偏于物化。
喝茶不就是简单的舒服不舒服的体质感受?

TOP

回復 567# 虛竹
可是"茶有听闻善知识引导是谓声。
此是衍伸之义。
譬如刚接触普洱茶,什么都不懂,之后听闻老师善知识解说喝茶
如何如何,因为是听闻然后慢慢自己也体会才渐懂些,究其因起始
是老师善知识的教导,故说茶也有声。

TOP

回復  虛竹
  佛应化出现于世其因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如阿含经,意,法为缘生意识。
意触法尘生意识,眼触色尘生眼识,耳触声尘生儿识,鼻触
香尘生鼻识,舌触味尘生舌识,身触触尘生身识。
从阿含经的佛说在在显示观色声香味触法,心经也是如此说。
那么喝茶不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全部具足了?怎会是高深的佛理?
茶有芳香物质是谓香,茶有汤色转变是谓色,茶有甜,甘生津是谓
味,茶有润,滑,化,细.....之程度区别是谓触法,茶有听闻善知识
引导是谓声。

喝茶的六根六识就是每天在用的,怎么说是藉佛理来歪曲事实?
体感不就是触尘?身体跟茶的色香味相触就生身识的体感。
名称不同,实义相同。怎么能说是瞎掰,无因无果?

每天生活喝茶就是观行,使用佛教的道理来生活。
没有高深的道理,就在平常生活中。
huangchan 發表於 2016-4-11 23:49

前輩好厲害, 能講這些後學完全不懂得佛理

也因為不懂,所以就請古狗大神相助,搜尋學習一番,了解一下概念
可是"茶有听闻善知识引导是谓声。 " 後學就真的不懂,難道茶有耳朵?


而且引用佛理解釋就能代表"因" 嗎 ?
後學覺得前輩是在用佛理來倒因為果,顛倒黑白
以喝茶會感覺熱來講,是一種喝完茶後的感覺,這是果不是因
不能用來作為印證茶氣(或體感)產生的原因


真正的""是"為什麼?"
例如因為茶水是熱的,喝了人當然會感覺熱
       因為茶含有XX物質,喝了會在體內OOXX所以產生熱能
這才是射前輩這帖"茶氣是啥碗糕?" 主要想探討的,不是嗎?


還是請前輩不要一直離題,講一些倒因為果的話,謝謝

TOP

回復 564# 虛竹


   佛应化出现于世其因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如阿含经,意,法为缘生意识。
意触法尘生意识,眼触色尘生眼识,耳触声尘生儿识,鼻触
香尘生鼻识,舌触味尘生舌识,身触触尘生身识。
从阿含经的佛说在在显示观色声香味触法,心经也是如此说。
那么喝茶不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全部具足了?怎会是高深的佛理?
茶有芳香物质是谓香,茶有汤色转变是谓色,茶有甜,甘生津是谓
味,茶有润,滑,化,细.....之程度区别是谓触法,茶有听闻善知识
引导是谓声。
喝茶的六根六识就是每天在用的,怎么说是藉佛理来歪曲事实?
体感不就是触尘?身体跟茶的色香味相触就生身识的体感。
名称不同,实义相同。怎么能说是瞎掰,无因无果?
每天生活喝茶就是观行,使用佛教的道理来生活。
没有高深的道理,就在平常生活中。
1

評分人數

  • huangfafo

TOP

回復 564# 虛竹

TOP

後學也覺得,不管喜歡喝甚麼茶或其他提神飲料
只要能掌握攝取的濃度及總體的量,對身體都有很好的感受
不過不 ...
虛竹 發表於 2016-4-10 22:05

或許後學不懂深奧佛理,也無足夠普洱茶的品飲與藏茶經驗,無以回辯
但至少懂得佛心與佛行,凡事只有因果,沒有虛幻神奇
最簡單的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可是一些"茶人"卻假佛學,假道學,假科學,假醫學,假能量學....
無因有果,侃侃而談,虛構茶氣的存在與神奇
實讓後學這普洱新手深感不齒不屑

套一句射前輩說過的話....人可無知,但千萬不可無恥
只要是無明確可證前因的用詞,不管是"茶氣"也好,或"見風轉舵的"體感"也罷
在後學看來都是同樣"妖言惑眾"之用語

或許氣宗前輩們又會說....射前輩不也贊同"體感"一詞 ?
但後學覺得這是射前輩常說的"偷換概念"之偷雞摸狗無良轉換法

無他...只要究理究因後,還是無因有果的狗屁不通
狗屁不通的東西,不管什麼用詞,還是狗屁不通

請前輩們原諒後學用詞粗俗,但粗俗中卻有真情真性與真理
也請諸多前輩茶人們理性參祥,不要迷信
更不要因用詞的轉換,例如將"茶氣"一詞轉換為"體感"

就認為合理,其實這是死不要臉"換湯不換藥"的相同毒方而已

這世界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讓人以為魔就是道,因為魔比道高
因為道是直的不變的,魔是歪的.可轉來轉去常變的
當"茶氣"說不下去了,就可立馬轉為"體感",但歪論的引導方向及立場不變
還是無因有果的歪七扭八,只是言詞變得更加婉轉而已


但只要自己心中有著明明了了的因果概念,不被迷惑,道還是高於魔的


可是如您自願被迷惑了,那誰也救不了您,自做自受啊

TOP

後學也覺得,不管喜歡喝甚麼茶或其他提神飲料
只要能掌握攝取的濃度及總體的量,對身體都有很好的感受
不過不管是愛茶人或咖啡一族的,應該要了解一些基礎的人體生化生理反應
才不會盡往神奇方面做想像,更不要把佛拉出來背書

也非常謝謝射前輩留下這麼多啟發後學健康及理性思維的好文
不然後學還在傻傻的茶氣來茶氣去的,傷了身體還自以為氣感敏銳,氣感強

不知射前輩會不會看到後學這些日子的感悟
但不管如何,後學真的謝謝您,讓後學少走了很多冤枉路
1

評分人數

  • calliekuo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