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16# ljchen
14年易武正山香氣仍佳,只是第3泡開始澀感轉明顯
香氣仍然維持,可能是該片茶有封口夾鏈袋套著(打開未密封)
通風也是個問題,看來只能擺設以膠膜密封的茶餅了!

TOP

回復 18# 射過溪
兄的回覆,圖文並茂,讓小弟受益良多!
14年易武正山拆下後的條索相對較大,應該也是較其他款茶餅更為蓬鬆的原因~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回復 13# alfawu
alfawu兄好,個人近幾年大益茶餅在開放擺飾狀態下很多都出現蓬鬆,易武正山是最明顯。
您也有相同情形,所以茶餅壓製應該也是可能原因之一

TOP

回復 9# 射過溪
射過溪兄的說明很楚,濕度應該是原因之一。
把家中6個薛式茶倉的散餅逐一檢查,大致都完整,只有一片玉潤天香有些蓬鬆情形
櫃子內可以翻得到的散餅都檢查了一下,下関茶餅不論新舊都沒有蓬鬆情形
大益14年7542及12年7532有一些出現蓬鬆
今天家中濕度68%,一般觀察也多在60~80%左右
但是濕度變化很快,可能今天60幾,明天就跳到80,再隔天又回到6、70%
快速的濕度、溫度變化再加上茶餅壓製相對較不緊,茶葉吸收水分又再快速蒸散導致?!
2

評分人數

  • 普普人

  • 射過溪

TOP

上面是80初的厚紙7532,下面是70年代的7582
同樣都是港倉茶,但7532還是硬梆梆很難拆
(但比起20年前,還是鬆了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9-19 14:21

也許有人會認為是..年份及入倉程度的差異
那我就再增加一餅密封乾倉的97港商訂製茶放中間做比較
(這茶用料比7542粗些,比7582嫩些)

這密封乾倉"平放收藏"的97港商訂製茶也有一邊高一邊低的情況
這是壓餅時前後或左右力道不同造成一邊較緊一邊較鬆
新茶時可能差異不大,看不出來,但幾年後就會很明顯
(當然,若立放,因重量壓力的關係,下面那邊會比較鬆比較厚也是正常)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3

評分人數

TOP

上面是80初的厚紙7532,下面是70年代的7582
同樣都是港倉茶,但7532還是硬梆梆很難拆
(但比起20年前,還是鬆了一些)
7582早已鬆脫很好拆

所以茶葉的級數也是很大的原因之一
這7582可等同大樹茶視之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3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4# wangcj

我的新家幫搬入約兩年了,書房就是存放普洱的地方,窗戶面南。因為大樓方位的問題,也是非常通風。在書架上放了快兩年了的2013年8582近日試飲,發覺是陳化了,也有您說的茶餅膨大的現象,但是茶湯就是少了香味與濃醇,我想八成是太過於通風了......
4

評分人數

  • 小神童

  • 容爸

  • wangcj

  • 射過溪

TOP

應該和餅壓製的有關.
小弟的14年易武正山, 有同樣的情況. 但是其它年份和廠別的普洱沒有這樣的情況. ...
alfawu 發表於 2016-9-19 12:10

跟葉片大小也有關係
葉片大的,彼此間的空隙也會比較大
除了茶葉間的緊結度會差些外,也有更多的空間吸收濕氣

例如8582就比7542 & 7532容易有蓬鬆的現象
葉片較大的大樹茶也會比台地茶容易蓬鬆
1

評分人數

  • wangcj

TOP

回復 10# ljchen
謝謝ljchen兄的建議,將會放置溼度計。
新家本考量高樓層,開放式陳放,通風佳,自然倉儲濕度應該可以有利轉化,也就沒擺放溼度計。
目前狀況看來溼度計還是不能少 ~

TOP

應該和餅壓製的有關.
小弟的14年易武正山, 有同樣的情況. 但是其它年份和廠別的普洱沒有這樣的情況.
1

評分人數

  • wangcj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