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具收斂感的茶湯,通常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澀感,但這種澀感是會生津的,不會乾澀

收斂感與澀感也不是成正比存在的
例如說有的茶很澀,但不見得有什麼收斂感,只會讓你澀得很難過
而有的茶收斂感很強,但澀感卻不重

收斂感於喉韻與體感,就有如帶隊衝鋒陷陣的先鋒官一樣,可以將各種茶滋茶香帶到更深的部位
這就形成了深透感,我們說的喉韻深不深,實與收斂感有很大的關係
而沒有深透感,也是拉不出層次感來的
有了深透感及層次感,整個喉韻的立體感就出現了
這樣的茶喝來就不會平平的,悶悶的,膩膩的

這深透感及層次感所形成的立體感就如這張照片一樣,給人一種深邃舒爽的感受,這也正是所謂的"畫面".........
4

評分人數

  • ericchiang

  • 阿德

  • Dior

  • 夢幻茶

TOP

回復  嗜茶士


謝謝老大詳細的解說
嫩採造成的苦很好辨別
但是走水不完全的苦要怎麼辨別呢? 目前都是判斷 ...
mylife 發表於 2013-4-8 12:49



    有時製茶走水動作並不是要把水放乾.就是好的...那會茶水湯空無物..
適當的積水而來的苦澀甘韻.是茶湯滋味的來源...那就不是積水...
製茶就是要茶湯內滋味豐富多元而平衡

至於多少程度苦澀濃度是好的.因茶人喜愛而異
6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5# 嗜茶士


謝謝老大詳細的解說
嫩採造成的苦很好辨別
但是走水不完全的苦要怎麼辨別呢? 目前都是判斷茶湯是否會混著,但是如果經過處理過就比較難判定了,不知道各位前輩有無好方法
謝謝
4

評分人數

  • 小帥哥

  • 阿德

  • 射過溪

  • 嗜茶士

TOP

回復 3# mylife

有些焙火茶喝了苦澀感超重,大多是因為用火過度或不足所造成的
通常來說都是夏茶居多,焙火溫度過高時所有季節的茶也都會有苦味

產生"苦"及"澀"的成因是夏季生長的茶葉中兒茶質的含量最高
有辦法透過焙火來修飾

嫩採的茶確實容易產生苦,走水不完全也會產生苦澀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但以上問題都是可於毛茶製作時使用其他巧妙技法加以克服
9

評分人數

  • ericchiang

  • 阿德

  • idiot

  • 容爸

  • 射過溪

  • 小神童

  • Dior

  • anliuu

  • 瑩瑩

TOP

“澀”較易理解,比如大家都曾吃過芭樂葉的葉芯

“鎖喉”常出現在烘焙不足的茶品上
原因可能在毛茶出廠時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3-4-3 04:22

剛泡了96年翠峰,體驗一下杜老大對收斂性的描述,只能說太經典了~~
2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 嗜茶士

TOP

請教各位前輩
有些焙火茶喝了苦澀感超重
通常來說都是夏茶居多,請問產生"苦"及"澀"的成因是什麼
有無辦法透過焙火來修飾
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嫩採容易產生苦,走水不完全也會產生苦澀,不知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謝謝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澀”較易理解,比如大家都曾吃過芭樂葉的葉芯

“鎖喉”常出現在烘焙不足的茶品上
原因可能在毛茶出廠時揉捻過於緊結以及烘乾時溫度過高
另外一種情況是,工作者正好在咖啡因大量湧現時收工
製作時走水不足或不均也容易造成這狀況
如此都會造成飲茶之後口水吞嚥不易

“收斂感”是單寧起的作用,最值得探討
也普遍存在於高級紅酒上,常人說這是一種骨架結構

茶若是少了收斂感,可比只是在喝一種有味道有顏色的飲料而已
單寧有清口腔作用,飲後的感覺有點像剛刷過牙一樣
初學者偶會誤解為澀,其實與真正的澀是有距離的
收斂性引發的澀感會生津,以及留住茶香和大部份原生礦物質的氣息
這種氣息能讓茶友們構出一種圖像,就是我們說的感受
也就是說,飲後沒有圖像和感受的茶,不會是好茶
18

評分人數

  • ericchiang

  • 小帥哥

  • 容爸

  • 射過溪

  • anliuu

  • 煙雲舒捲

  • tech

  • 小神童

  • Dior

  • 瑩瑩

  • 阿德

  • kevin

  • 花乳齋

  • norman-119

  • 僕人

  • chinatee

  • 陳三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