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但就網路商業而言
    收到貨款成交後,盡快給客戶一個發貨日及預定到貨日是一定要的
    因為現在是個忙碌的社會,對時間的明確與否是會很計較的
    更別說想盡快收到貨,盡早嘗鮮的渴望心態了
    可惜,很多傳統產業,尤其是茶業,都忽視了這點
    只會讓客戶痴痴的等,然後一邊等,一邊唱著.....
    123456789....你還要讓我等多久..的童謠........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27 20:47

就滿足客戶想盡早嘗鮮或想盡快知道我花錢消費的是什麼東西
的渴望及好奇心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應盡速地給予滿足
不然以後的購買意願是會降低很多的
除非您有蘋果的能耐,可以做飢餓行銷,不然免談

就個人的消費經驗,有些商家就做得很好
例如收的是郵局的運費,但收到貨款時剛好遇到隔1~2天是例假日
若用郵局寄的話,客戶的收貨日就會延遲好幾天,若是遇到長假就更久了
這時客戶的渴望及不耐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於是他們就會用宅配寄送,雖多花幾十元的運費
但換來客戶的感心與即時的滿足,後續效應之大,是難以想像的
而這也是優質口碑的一種,也是一種優質的服務精神
有無這種隨時放在心裡的服務精神,在商務上是極其重要的
良好的口碑往往因此而來
2

評分人數

TOP

3. 明確的分級
    這點就如chen3058兄於6樓所說的.....
    "我個人覺得核心問題不在產地認證,而在品質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25 17:32

4. 良好的服務精神
    就台灣的傳統產業而言,這方面一向是比較缺乏的
    當然也有做得很好的,但總是少數,茶的產業更是如此
    這在成熟的商業化時代,將會是個致命傷
    也難怪茶藝館沒落了,咖啡館卻越來越興盛
    但這裡所說的良好服務並非卑躬屈膝
    而是一種應有的精神,及因此而來的服務態度

    精細之處我不講,以免落落長
    有興趣的就從日常各種消費中,去觀察,去理解與體會

    但就網路商業而言
    收到貨款成交後,盡快給客戶一個發貨日及預定到貨日是一定要的
    因為現在是個忙碌的社會,對時間的明確與否是會很計較的
    更別說想盡快收到貨,盡早嘗鮮的渴望心態了
    可惜,很多傳統產業,尤其是茶業,都忽視了這點
    只會讓客戶痴痴的等,然後一邊等,一邊唱著.....
    123456789....你還要讓我等多久..的童謠........

別小看這些細節,因為這是一種fu,而現代人是很重視fu的
不管交貨日的快慢,一定要給個別客戶一個明確的預期時間
因為這也是一種尊重,在重視服務的現在,是很重要的
2

評分人數

TOP

2. 價值觀及定位
    我們知道,商業上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小吃攤,能夠永續存在
    必有其中心的價值觀及定位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12 21:02

3. 明確的分級
    這點就如chen3058兄於6樓所說的.....
    "我個人覺得核心問題不在產地認證,而在品質上如何有個客觀的分級,現在是一團亂"

這也就是成本(cost)與價值(value)的選擇問題了
就茶而言,我是很贊同用價值定價的
也就是英文所說的.."value-pricing (按質訂價)"
而不是以成本(cost)定價


因為茶葉是農產品,品質上有著很多難以人為控制的地方
不若工業產品,可以做很好的標準化品質管控
只能做差異化的定價

因為消費者根本不管你的生產成本是多少
只管口感上的價值值多少
例如..去年四千一斤的茶,在口感價值上他覺得是超值的120分
若今年同樣的價錢,口感價值卻不到60分,那一定會不爽的
但若您按質定價把售價降到50%,那消費者的心裡就會平衡
這點從事茶業生意的人,就要有很好的"質與值的定位"
與市場行情的敏銳度才可得,千萬不能死抓著一時的Cost去定價

當然,利潤也必須用較長的時間去平衡
品質極優的,該多賺的就多賺
品質較差的,該虧的就虧
售價要用品質級數的差異去調整高低及平衡利潤才是
4

評分人數

TOP

幾年前,茶友常說他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開電腦上T4U,可現在反都端著手機到FB和LINE哈拉去了,
大家都 ...我們隨時都可以再次查閱,再次閱讀的時候您會發現和上次閱讀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也就是論壇存在的最大價值。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6-1-21 02:06



這裡是茶知識博物館.它處無法替代........
4

評分人數

TOP

幾年前,茶友常說他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開電腦上T4U,可現在反都端著手機到FB和LINE哈拉去了,
大家都看到街道任何有人的地方或是捷運列車上盡是低頭族,且每個人手機上划的幾乎都是LINE不然就是FB,
除了看圖看笑話外,未見認真閱讀或發文,啥事都沒能有個結果,充其量只是打發時間。
而此現象的重點並不是FB好用,我認為FB是複雜到太多東西至不知該管哪個,以至於讓大家耗費太多時間翻滾在FB的大浪裡,
而LINE和微信之類就是接替之前我們玩ICQ再到MSN和雅虎即時通以及SKYPE和大陸的QQ,接著會是什麼?也許還沒人能知道。

茶友經常提到論壇的貼圖問題,記得在2012年的時候,我們論壇曾經連續5個月每月都超流數十到幾百G,
致使我們每月要多繳好幾萬元的超流費,因為在2011年之前我們的平均日訪客都未上萬,
所以一直都沒限制過文章內的發圖量,當時也沒有超流量的壓力,一下子可真的是給那次嚇壞了。

之後為了看圖方便,我們建議茶友們直接把要張貼在論壇的圖片預先發到臉書或Flickr,
再將圖片複製貼到論壇,如此熱愛論壇的茶友也就都能把網友留在T4U,而不是把人拉出去瀏覽,
我心裡想,大部份的茶友都會為論壇繼續存在下去而盡力才是。

還有,帖子內張貼連結的問題,一般來講在文章內張貼外部連結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可我們這裡是比較特殊的商業論壇。
就好比您正在做生意,突然有人進來您店裡發名片邀請您的客人到他店裡去光顧,那您會作何感想?何況我們這裡是多商家的平台。

總之,論壇不只是純給打發時間的,我們有很完整的討論區塊和明確的主題和優秀的商家,且有許多非常有價值的文章放在這裏,
我們隨時都可以再次查閱,再次閱讀的時候您會發現和上次閱讀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也就是論壇存在的最大價值。
唯時代潮流持續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棄電腦依賴手機上網的茶友陸續在增加,多數茶友都祈望我們論壇暫時還是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短時間內還不至於乏人問津,萬一至經營不下去時不知道是何年後的事。到時我們便會多了一個懷念,我想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8

評分人數

TOP

"比賽茶" 就有 分級認證的機制 但比賽茶的 傳統製茶法  (有些是 機採 以茶味來論級) 卻不受市場喜愛...  ...
teddysu 發表於 2016-1-12 15:23


應該是類似比賽茶這類的評比方式吧,歐洲的酒類方式套用上來應該可以
至於喝得出來,其實經過一些基本的瞭解和實質比較,大的差異一般人都應該可以分辨的,對照的方式比較差異並不是非常困難的
另外是對茶葉適當知識的瞭解而非商家以銷售當出發點的言語推銷,茶區怎樣的方向找好茶,版上高手是有方向而不是亂槍打鳥的
2

評分人數

TOP

2. 價值觀及定位
    我們知道,商業上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小吃攤,能夠永續存在
    必有其中心的價值觀及定位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12 21:02
定位就沒啥好說的


反正金字塔的頂端~底端,您想取哪一瓢飲,就各憑自己經營理念與本事了
當然也可以上中下通吃,也無不可,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就看自己的能耐了

但還是回歸到一個重點....就是如實如是....
稀有的就絕不能變成普遍
普遍的東西也不能硬ㄠ成稀有
這之間的分隔,要定位清楚
不然商家模糊的亂講,消費者必定給妳模糊的亂打
到時誰也怪不鳥誰..........
1

評分人數

TOP

雖然我在論壇寫了很多東西
但這些只是個人日常的飲茶心得分享而已
喜愛茶葉,但不懂茶業,也是3C白癡一個
甚至我的手機還沒開通網路呢
更不是一個商業行銷人才,因為我是吃技術飯的
所以台茶在多元的茶飲市場中,要如何生存
論壇要如何在網路世界中殺出一條路
這方面我是全無概念的,只能以一個消費者的心態來看事情.......

1.沒有明價標示,還要詢價,這點我超討厭的
   a 雖然我長得英俊瀟灑,挺拔出眾,出手大方,但卻有著一顆內向害羞的心
      總怕詢價不買,會被看不起,所以就極少詢價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11 21:50

2. 價值觀及定位
    我們知道,商業上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小吃攤,能夠永續存在
    必有其中心的價值觀及定位,而這也是"行銷"的重點所在
    而不同消費者會長期的前往消費,並成為死忠客戶
    往往也是因為這不同的價值觀與定位

    先談價值觀.......
        您的存在能給及想給消費者甚麼 ???
        有的以無毒,健康安全,價美物廉為中心思想
        有的以極品,稀有做為高端的訴求
        有的以保真為訴求
        有的以低價為訴求
        .........
        .........

   但不管你以何價值觀作及定位為企業或商行的存在價值
   您的行銷表達及產品表現必須如實,如是,不能表裡不一
   例如..明明很普通的東西,硬要講成多麼的稀有難得
            明明是慣行農法的,硬是說成有機產品
            明明是受潮的爛東西,硬要凹成是老古董
            ......罄竹難書........

商家要知道,消費者不是笨蛋,我們會因為認同您的價值觀而去消費並推薦
也會因為您的不實,而給予您最無情及毀滅性的打擊
前不久的胖達人及鼎王就是很好的例子

您為產品行銷所做的一言一行,消費者都會用放大鏡來看,來檢視
只要一發現有所不實,那無情的毀滅性攻擊,絕對會不停不斷的接踵而來
而頂新案的事件,就是現在進行式,大家可當作借鏡

所以在行銷上的措辭千萬別誇大不實
因為我們消費者是會依您的行銷用詞而產生慾望購買的
因此您所有的行銷用詞,都會被用放大鏡來看,來檢視
當收到貨品,實際服用後的感覺卻與您的行銷表達相去甚遠時...
不滿的情緒與反彈,必定接踵而至,且絕不會留情,不管您是有心還是無心的
這就是台灣社會的現狀,千萬別忽視了
3

評分人數

TOP

我個人覺得核心問題不在產地認證,而在品質上如何有個客觀的分級,現在是一團亂 ...
chen3058 發表於 2016-1-11 18:44


"比賽茶" 就有 分級認證的機制 但比賽茶的 傳統製茶法  (有些是 機採 以茶味來論級) 卻不受市場喜愛... 茶客們喜愛的是 綠綠的手採高山茶 與 加味的手採炭焙茶 ... 這就沒辦法了... 除非 "比賽茶" 把 "綠綠的手採高山茶 與 加味的手採炭焙茶" 也列入比賽茶的機制...但看起來是很困難的,因為這兩種茶類存在的變異性與不易標準化,要當比賽茶來比,爭議恐怕會很大...(這是小弟的理解,謹供參考!)
最終還是得喝茶的人要喝得出茶的差異,才不會傻傻的分不清台灣高山茶與大陸茶越南茶的差別...才不會被 "使用低價茶混充高價茶的不良茶商" 騙了... 天價的"雪烏龍"很多茶客愛,但當他們混茶時又有多少茶客能喝得出來?

話說回來,還是要有更多的 "良心茶商" 才會使茶產業回歸理想,否則再多的認證恐怕也是無法使茶友安心吧...
2

評分人數

TOP

雖然我在論壇寫了很多東西
但這些只是個人日常的飲茶心得分享而已
喜愛茶葉,但不懂茶業,也是3C白癡一個
甚至我的手機還沒開通網路呢
更不是一個商業行銷人才,因為我是吃技術飯的
所以台茶在多元的茶飲市場中,要如何生存
論壇要如何在網路世界中殺出一條路
這方面我是全無概念的,只能以一個消費者的心態來看事情.......

1.沒有明價標示,還要詢價,這點我超討厭的
   a 雖然我長得英俊瀟灑,挺拔出眾,出手大方,但卻有著一顆內向害羞的心
      總怕詢價不買,會被看不起,所以就極少詢價
   b 詢價還要等回復,超級浪費時間與精神,這降低了我很多的購買慾
      直接標價,我覺得價錢可以,就馬上下單轉帳購買,這不是很好嗎???
      大家省時省事嘛.
   c 價格及運費的標示,盡量簡單明暸,別讓客人在那邊算來算去的還搞不清楚
      銀行帳號也別讓客人找半天找不到,這些都會影響購買意願
   d 除非是期貨(例如焙火茶),現貨的話,最好能及時發貨(有經過溝通的另當別論)
      因為有興趣購買的人,心中總有先睹或先飲為快的強烈渴望
      若讓人等太久,會使這渴望變成意興闌珊,更別說追訂了

總之就是要讓客人能明確,方便,快速的購買
這在講究效率的時代是極其重要的
7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