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求助] 受潮的炭培茶

小弟先前手癢
將原本在真空袋的炭培鐵觀音(大約四分火)放到紫砂甕中
過了大約8個月
今天開封喝
結果發現不香也沒有韻(對照真空袋中的有香有韻)
用手握起來有濕濕的感覺
茶葉雖可用手弄碎
但明顯感覺比較濕
請問前輩這茶還有救嗎?

謝謝!!
2

評分人數

  • 建達

  • 山城茶戀

感謝各位前輩回答~讓小弟長知識了...

TOP

看您的甕不算小,請教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您投入的茶葉有沒超過陶甕的六分滿?
倘若那些茶葉所佔空間不足甕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1-3-6 02:01

誠心請教杜老大
是不是茶葉填充在甕裡面 超過六分或是七八分的時候  茶葉比較不會受潮
一般來說  幾分的量是最好的儲存方式
感謝!!

TOP

看您的甕不算小,請教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您投入的茶葉有沒超過陶甕的六分滿?
倘若那些茶葉所佔空間不足甕的一半的話,超過半年而產生受潮現象乃屬正常。
因為照您述說,存放有八個月,那也就是說,陶甕是經過整年最潮濕的雨季後您再填入茶葉;
在這樣的季節後,陶製容器若沒經過幾日的曝曬的話,您就是讓茶葉去吸取陶甕裡的潮濕甚至異味。

以上小小經驗提供參考

TOP

本帖最後由 山城茶戀 於 2011-3-6 00:23 編輯

後學補充:
其實當下的茶葉品質鑑定首為重要!
鑑定出結果了. .自然會尋求改善方向
有了強烈的目標方向..氛圍也因此改變了!
自然會有方法或是人物出現
來導引好的茶學學習與良善的茶通識傳撥
期待您有好的茶緣!!

TOP

回復 19# 小胖


   這種勇於冒險嘗試的精神,難怪能當超級版主,學習了。
50小時差不多是兩天,嗯,MIT果然是耐用又安全啊。

TOP

回復  RTYU


照片po上來嚕
不太會照,照的不是很清楚
R兄有什麼好建議嗎
謝謝 ...
mylife 發表於 2011-3-5 00:09



    紫砂甕可以裝水後,用手指壓緊蓋子,倒立過來,
檢視蓋子跟罐身的密合度,做得差的...應該是漏很大,
陶罐我沒幾個,但我可以確定,有陶罐用手指壓緊,就不會漏水
這樣還能單靠蓋子本身的重量,達到口部9成以上的氣密性~
不然就要靠其它墊片類的東西幫助!


然後是紫砂甕乾燥狀態下,倒水進去,觀察罐身,是不是吸水性很猛,
還會吸到冒很多小氣泡,好像養魚打氣一樣!
代表土胎的密度問題,只適合醒茶,馬上喝完暫放!
因為氣孔太大,空氣流通性過高,容易吸收空氣濕度!

土胎的薄厚很重要,紫砂甕是沒上釉的,薄胎無法發揮,出微透氣性的優點,
薄胎太透氣了!是超透氣性,只能放普洱茶!

其它前輩的處理方面,都講得很棒,都很熱心被講完了
3

評分人數

  • 山城茶戀

  • mylife

  • 射過溪

TOP

回復  小胖


    版大明鑑,這確實是小弟猜測的,只因以前曾因電鍋插頭未拔,過了好幾天一直保溫通電,想 ...
阿傻blue 發表於 2011-3-5 14:46


以我用電鍋烘茶的經驗來說,
不只插頭未拔而且還三不五時切下去煮飯紐---最久曾連續達將近50小時,
而且還不只一次。

TOP



以照片來看,若有受潮也是很輕微的
如果是重焙火的茶,些微的受潮反而會更香更醇更厚更好喝才對.
不會"香" "味"盡失,有氣無力的.

主要原因應該是"通風過度"讓茶的香氣及力道流失了
先不要烘,換一個口蓋密合度良好的罐子或裝回鋁泊袋試試看
搞不好茶性還會回來,但搞得好就回不來了.
1

評分人數

  • mylife

TOP

回復 16# 小胖


    版大明鑑,這確實是小弟猜測的,只因以前曾因電鍋插頭未拔,過了好幾天一直保溫通電,想到時已造成家中一遍驚呼與躂伐,所以至今仍有於悸,故出現此臆度妄想也!
幸有版大親身試煉,證明此乃虛驚。真為如我輩等矯枉過正之徒,掃除疑慮矣。
原來當初的躂閥,是冤獄一件,我應跟家人據理申訴,申請幗家賠償,以籌措買茶資金也。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