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茶收到了,晚一些再來品飲
觀察茶乾的級數很高,豪芽及葉片保存良好
清聞有股馨香味尾韻蜜香味,很熟悉的味道
現正翻箱倒櫃,尋找到底是哪一片茶

TOP

玻璃蓋杯過濾水
10秒洗茶 前三泡各50秒 後三泡60.90.120秒
NO.san 2010倚邦春茶
香揚果香持久
質厚 入口順 微苦微澀口內香回甘
二泡滋味豐富 苦增加 澀在唇舌微麻感 回甘 生津 喉緊
喝了三泡茶 肚子咕嚕咕嚕叫 午飯多吃了好幾口
耐泡 晚飯也吃了還在泡 苦微清甜爽口
很少喝普洱新茶 還不錯的體驗
謝謝兄賜茶

TOP

下港兄!復仇絕對要看清對象哦!
今晚我又忍不住動了歹念,又下海了!老兄可別把我也當仇人,錯捅一刀 ...
san 發表於 2010-8-18 16:19


團長ㄞ省省標       忍一忍     才不會失血過多

TOP

團長ㄞ省省標       忍一忍     才不會失血過多
台灣加油 發表於 2010-8-18 20:44

楊董放心,團長樓上可變現好茶、好壺甚多,
說吃泡麵是叫爽的而已,主要怕我們這些小咖去A他的寶啦~

TOP

後學採用3.5g茶乾.鑑定杯.

洗茶後第一沖.30秒.二沖60秒.三沖2分.四沖3分.

一沖.清香味的茶香.淡淡的花香(類似柿子花)
湯潤有質略苦韻,滲透感不錯.

二沖.香氣更顯.不算濃郁卻有韻味.
湯有膠質感,入口香氣上揚,口腔的附著性與滲透力皆佳.
苦韻更明顯,入侯深,苦化後生津有韻.

三沖.類似青草的味道明顯.香氣略降.
苦韻更顯,略澀.湯的膠質感略降,回甘度不減.

四沖.略有草腥味.香氣轉淡.
澀味較顯,入喉感還算深.化的較慢.回甘淡淡的.
湯的膠質感更薄了些.

後學對新茶的品賞力淺薄.很抱歉!!...無力提出對本品的建議.

本品整體的感受對後學來說,已算是很好的茶品了..

謝謝王兄贈茶....後學學習了!!

TOP

楊董放心,團長樓上可變現好茶、好壺甚多,
說吃泡麵是叫爽的而已,主要怕我們這些小咖去A他的寶啦~ ...
下港人 發表於 2010-8-18 22:11



氣結!又在沙灘上陣亡了!
儘管戴了鋼盔,咬緊牙關,全數子彈上膛.......
今晚又是暗淡的月....好茶也無味!

TOP

回復 111# san


    我沒害你哦~

TOP

觀察茶乾的級數很高,豪芽及葉片保存良好
清聞有股馨香味尾韻蜜香味,很熟悉的味道
現正翻箱倒櫃,尋找到底是哪一片茶
jihlong 發表於 2010-8-18 18:50




找了半天,總算找到了
原來是2008年壺藝軒付費分享的7號山韻
拿出來一聞,果然是相同的氣味
不過山韻的茶乾味道已經很淡了
可是想想,不對阿!
這茶小桂子手上就這40公克左右,哪有可能當時沖泡一次,就留下這麼深的印象?
於是又翻箱倒櫃的繼續尋找
找阿找,找到這餅


仔細一聞,沒錯,就是它
果然跟SAN兄分享的這茶,是相同的香氣
這茶小桂子購於2005年底
據當時購買的茶商告知,這是2004年的中茶定製茶,採用的是布朗山大樹茶菁
實際的生產資訊,因為小桂子不是很專業,所以無法判斷茶商告知的資訊是否正確
內飛上印的是"勐海出品"而不是"勐海茶廠出品",所以生產廠商可能不是"勐海茶廠"
這茶的香氣很特殊,所以小桂子煮茶時,常剝一些用來拼配
這下頭痛了
原來只是想簡單喝喝SAN兄分享的好茶,一下子變成三款該怎麼試


幾經考慮後,茶的高下本來就要比試方知,這三款茶的茶乾香氣相同
表示使用茶菁來源很接近,實際上觀察茶乾,豪芽的分布情況也很類同
反正三款茶各有其代表性,就來比比這三款茶吧


小桂子手上剛好有三把大小,泥胎接近的四杯水平標準壺
由左而右前兩把是成對的荊溪南孟臣,後面那把是荊溪惠孟臣大字溪
以100g電子磅秤各取材6公克,做為比試之用
主角是SAN兄分享的這款茶,所以就由這款開始品飲


右邊三杯茶湯由上而下,分別是1~3泡茶湯

這款今年生產的倚邦喬木大樹茶,茶乾很香,以小桂子拿到的樣本來說
原來壓的並不是很緊實,所以茶乾的豪芽枝葉都很完整
三款茶裡這款的茶乾葉片大小算是中等的
最大的是壺藝軒分享的山韻
洗茶開湯後1~3泡各品飲一杯,另一杯就倒在旁邊的杯子裡,供比試茶湯顏色用
一開湯,第一泡茶聞杯底香,氣味很淡,小桂子有不祥的感覺
會不會茶乾放太少了?香氣怎麼這麼淡?
(可是如果以老大那餅為標準,這大小的壺只要5克就足足有餘了)
茶湯入口苦澀都很低,有股甜香在口裡盤旋,配上淡淡的茶香,喝起來還算順口
第二泡情況跟第一泡相同,茶湯雖然不清淡,但是香氣跟口感並沒有想像中傑出
第三泡仍然是甜香,順口歸順口,可是並沒有驚豔的感覺
這時小桂子也沒把握了,趕緊換下一泡吧!
加滿水就讓他浸著,等其他兩泡泡完再來看看他內含物溶出的情形


右邊三杯茶湯由上而下,分別是1~3泡茶湯,聞香杯跟飲杯裡的是第四泡茶湯

壺藝軒這泡2008年的山韻,茶乾的香氣很淡
不過可以聞的出來是相同的氣味
當初薛董並沒有介紹他的產區,只強調它是大樹茶
一開湯,第一泡聞杯底香也是香氣不顯
小桂子幾乎要懷疑這次不知哪裡有問題,怎麼接連兩款茶都是如此
還好茶湯入口後,消除了這個疑慮
這茶比上一款的內含物多了很多,除了茶湯飽滿外,也多了一股木質香
聞香杯底無香,入口有香的情況,通常是茶的本質好,可是製作沒有把這本質發揮出來
也就是這茶幾乎跟原來毛料的狀況相同,壓製乾燥都太快了
這種茶有時經陳放後,當革質層破裂後,茶香會有更大的發揮
目前現飲不錯,香氣也很純厚,微苦微澀滿均衡的
就是少了聞杯底香的樂趣
第二泡的茶湯溶出物仍然很多,喝起來很順口
第三泡的香氣跟上一款茶的第一泡差不多,少了一些時間的感覺,香氣強度也差不多
因為好喝,所以這款茶小桂子泡了四泡,才將茶浸置,等著結束時看總溶出情形


右邊三杯茶湯由上而下,分別是1~3泡茶湯,聞香杯跟飲杯裡的是第四泡茶湯

最後這款茶的茶乾是三款茶裡最難看的
這餅壓得很結實,所以在剝散過程,雖然小心仍很難保持茶乾完整性
這種壓法比較接近大量生產"廠茶"的壓法
這茶稍有鋪面,正反兩面的茶菁都滿漂亮的
可是裡面的茶菁雖然也是相同的料,但是比較細碎
一般"廠茶"的壓法都是如此
雖然不是"勐海茶廠",但是跟勐海茶廠傳統的壓法很像
開湯了
聞杯底香,也不是很濃郁,但是比前兩款多了一個尾韻
表示這茶有在轉換,當初應該跟前兩款一樣,都是杯底香比較淡的那一型
第一泡一入口,很苦,苦到頭皮發麻
但是苦盡後,回甘的強度也比前兩款強很多
不會澀,就是苦....少了些甜味
第二泡苦淡了些,可是仍然很苦
不過這種苦屬於可以化掉的苦,強烈刺激一下,舌底津液湧出感明顯
這茶的苦跟2003年的下關特級青餅有的拼
那款茶也是很強烈的苦
第三泡苦淡了些,喝起來比較順口了,可是喉底乾乾的,有些不舒服
香氣跟第一款很接近,就是濃烈一些
第四泡跟第三泡的口感香氣都很接近
這茶屬於傳統普洱青餅的口味,談不上細緻,可是會另人印象深刻
2003年之前生產的大廠青餅幾乎都是這種令人又愛又恨的口感



喝完了這三款茶,來比較一下各款茶的第一泡茶湯
由左而右,分別是"倚邦喬木大樹茶";"壺藝軒2008年山韻";"中茶布朗山青餅"
由顏色可以看出,跟三款茶的年份差不多
"中茶布朗山青餅"因為年紀最大,所以茶湯轉紅了
"倚邦喬木大樹茶"因為是今年的新餅,所以湯色比較清淡
為了再複習一下之前的判斷有無錯誤,雖然茶湯已冷還是喝了他
結果跟上面差不多,表示沒有判斷錯誤



將三款茶浸置的茶湯,分別倒出
每一款浸置的時間約15分鐘
為了瞭解各款茶內質如何,雖然明知這不會好喝,還是當藥吃了他
好玩的是跟當初估計的情況不同
久浸以後最苦的居然是第一款"倚邦喬木大樹茶"
再來是"中茶布朗山青餅"
"壺藝軒2008年山韻"居然不會很苦澀,香甜可口,茶湯濃的像喝粥
以這三者的情形來判斷
"壺藝軒2008年山韻"是真正的野生大樹茶(或是人工管理的大樹茶)
三種的毛料以山韻最佳
其他兩款大約再伯仲之間,只是壓製的方式不同或是陳放的時間不同
最終的結果有可能是相同的
久浸後的"倚邦喬木大樹茶"之所以苦,很可能是因為革質層未被破壞,所以內含物無法溶出所致
當7年後革質層氧化後,說不定會變成老虎


最後來看看茶捨
以毛料等級來說
"山韻"優於"倚邦"優於"布朗山"
以年份來說
"布朗山"優於"山韻"優於"倚邦"
這些由茶捨顏色及完整度都可以看出來



由左而右為"倚邦喬木大樹茶";"壺藝軒2008年山韻";"中茶布朗山青餅"茶捨中挑出最大一根葉柄
三款茶茶捨的彈性都不錯,沒有木質化情形

以上提供參考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回復 109# 下港人


    喔~原來如此

TOP

5g,5杯,5分,茶乾香
第一泡,煙燻味重,苦澀味出湯稠,香甜有回甘
第二泡,煙燻味,苦澀更重,香甜味較淡 ...
t4u2005 發表於 2010-8-18 18:34



漂亮!5g,5分鐘,重量級的鑑茶手!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