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今天用這把銅壺燒水來泡重焙佛手秋茶,
茶湯膠質感非常厚重,香氣清秀高揚,滋味也很濃郁。
唯收斂性稍高了點,不知是否浸泡太久的緣故,
但總體來說是很爽的



壺身大概有超過一公斤,略覺稍重了點,但不至於難駕。
5

評分人數

TOP

今天用這把銅壺燒水來泡重焙佛手秋茶,
茶湯膠質感非常厚重,香氣清秀高揚,滋味也很濃郁。
唯收斂性稍高了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6-1-1 10:38


沒用過這種的,銀壺有實驗過,細膩度好一點,但和日本鐵壺盲測時我不是每次都分得出來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回復 1782# chen3058
今喝了這個壺煮的冷水,感覺水比較厚實較有重量感,但甜度沒老鐵壺明顯。
2

評分人數

TOP

氣候濕涼,雖是冬天,但走在山邊,清新帶甜的空氣,卻讓人有早春的感覺
那要喝甚麼茶呢, 我也不知道,就隨便拿隨便喝唄.......

約民國70年代的包種,芽葉很小,是嫩採的

茶商在收藏過程中,曾經受潮但無黴變,再乾後販售
而這一包也被我喝到快見底了,所以碎屑很多
因此決定置茶量少點,時間也短一點......

90cc紅泥神燈, 5g, 15秒起
湯色深褐微濁,微帶醇酒香
口感很像稠稠的米漿,連味道也很像米漿
這米漿味應是高溫再乾產生的,頗為特殊

雖是很平價的平凡老茶,但喝來感覺也很不錯
口感稠潤飽滿,體感溫暖舒服,且沒什麼刺激性
我想,這也就夠了

其實老茶是有很多種面貌的,也各有不同的美感
所以甚麼才是最好的老茶.....我真的不知道.
我只知道, 我喜歡就好 !
3

評分人數

TOP

不知年原味老烏龍

90cc紅泥神燈, 6g, 30秒起
乾淨的老茶,湯色褐亮清透
第一沖略酸,但酸得爽朗舒服,二沖開始就不大酸了
甜度不高,但甜得很甘醇,這是老茶才有的甘醇甜味
花香極微,但陳韻乾淨舒爽
澀感輕,收斂感還不錯,質普通

應是等級不高的混堆北部茶,說是粗茶或割稻子茶也可以
但喝來還是不錯的,陳期約有30年以上了
質不重,但乾淨,也夠老,喝來就爽
5

評分人數

TOP

02重焙黃山烏龍茶

有一段時間沒喝了,再來回味一下
相傳這是杜師傅,因緣際會下,02年在大陸黃山
用當地的茶葉製成的,有其特殊風味

100cc紅紫砂, 6g, 30秒起
湯色紅褐清透,很成熟又溫煦的火香與火感
苦甘味重,厚重又紮實的滋味,讓人回韻無窮
酸甘生津,酸得剛好,且不會獨立存在
這種與甘味融合再一起的酸,酸得不突兀,且很舒服
暗香流動,重焙火下的茶香已變得很內斂,但又與茶滋融合得很好
不搶,但又不會讓您忽略它的存在
蜜甜,膠質感不錯,收斂性亦佳,澀輕

這是一款重口味的茶,不適合牛飲,只能細品
閒時來一泡,慢慢品味,感覺真讚

也是一款極適合存放為老茶的好茶
再放個十年以上,必是一款陳年佳茗
5

評分人數

TOP

02重焙黃山烏龍茶

有一段時間沒喝了,再來回味一下
相傳這是杜師傅,因緣際會下,02年在大陸黃山
用當地的茶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6-1-11 10:02


我手上有梅山的製茶師傅到大陸做的茶,我個人有個觀感是同一茶園找台灣同一製茶師傅的茶,是有進步的,但風味走向跟台灣的不太一樣
3

評分人數

TOP

06重焙秋鐵,
密封收藏未醒茶,茶乾聞起來氣韻悶,
120cc朱泥壼,6.7g,
迷人的重焙火馨香,蜜果香濃郁而醇厚,淡淡的酸韻,甘甜,層次感豐富,
以往不明白的收斂感在這款茶上有了明確的闡述
4

評分人數

TOP

泡友分享的....2014阿里山輕發酵原味春烏

110cc朱泥, 7.5g, 40秒起
湯色淡黃綠色,類似喝過很多湯水後的顏色
有不錯的山磺氣,奶香,花香及輕發酵茶的清甜
而奶香+花香=帶溫暖氣息的花奶香或奶花香
嗅覺上有著寒冬泡杯熱牛奶時的溫暖感受

不過畢竟是輕發酵的,茶性有點生冷,也有涼韻
不大適合這種濕冷的氣候服用
就把它封好,等天氣回暖時再來享用

另外在個人喜好上,我比較喜歡以前比輕發酵略重一些的大霸烏龍
香甜氣息更為飽滿,茶性也比較不生冷
不過這只是個人的喜好而已
畢竟很多人就是喜歡這種輕發酵,風味清秀的高山茶
4

評分人數

TOP

2009 古坑烏龍冬
12杯標準紅泥壼,8g,
金黃帶綠的茶湯,滑軟細緻,似野薑花的清甜,
味覺不重,喉韻的持久度不長,感覺仍有什麼物質未完釋放
3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