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7# 蔡小菜


    200支
甘拜下風

TOP

回復 11# jasperlu


    您客氣了 我的泡一泡茶會亮就好 不過都是後仿的 光巧英就有四五種 蓋款有二十種左右:handshake

TOP

回復  jasperlu


    您客氣了 我的泡一泡茶會亮就好 不過都是後仿的 光巧英就有四五種 蓋款有二十種左右 ...
蔡小菜 發表於 2010-11-23 22:15



    都是後仿的!

TOP

對 我的都是後仿的 只是自泡而已:handshake

TOP

;P .....................

TOP

.....................
屏東昇仔 發表於 2010-11-24 09:36



   ......................

TOP

......................
屏東昇仔 發表於 2010-11-24 09:36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TOP

不能傳圖片............

TOP

有前輩能指點辨識方法

TOP

有前輩能指點辨識方法
jasperlu 發表於 2010-11-24 12:22


轉載友網楊家藏壺兄的帖子:

转载:
跟兄 聊一下這塊紅泥.
這把水平之所以在當年引起熱潮.引發後其爭相仿製.原因有幾點.小弟按其重要性分述如下.

1.泥料.. 這塊泥料相當漂亮特別.未泡養時.稍微橘紅.泡養一段時間後呈現鮮紅.當注入開水.會明顯轉變為暗紅色.
這是相當好的紫砂原礦.本身含有明顯顆粒.放大鏡底下可見黑色粒子.音頻青脆.
這是完全未添加任何化料燒出來的紅泥原色.到後來的紅泥原礦已經沒辦法燒出這樣質感.於是需要藉助添加化料來增加紅色跟水色.我們拿朱泥來說吧.清代的朱泥是沒添加化料的.是天然原礦加上窯燒所產生的溫潤質感.但是 現代卻已經無法再有這樣的礦能再再燒出這樣的質感.所以說現代朱泥都是利用人工添加氧化鐵來盡量燒出類似的感覺.
對比朱泥.這把水平就如同清代原礦朱泥.後來的紅泥就有如近代所調配的朱泥.
這也是仿製者最難克服的一點.

2.做工..這把壺在30幾年前問世的時候.因為這把壺的模具是當時廠內高手所開.
不論壺形.壺嘴.薄蓋沿.壺把...以在當時的產品來說是相當漂亮的.在那個較不講求精工的年代.這一把壺讓很多藏家驚為天人.

3.作者為大家熟悉.琅琅上口的巧英..梅雲...有別於一般的數字章.

要判別是否為真正60-70年代的水平.兄上手後可以感覺它的顆粒.泥質.作工.印款.但是還有一項很重要的特徵.就是這時期的紅泥水平.壺蓋外表跟壺蓋內部.可看到類似妊娠紋的細小紋路.不像後期的那樣平整而規則.這是因為當時生產用的是鐵模敲蓋.而這種早期紅泥泥質重.經過外力敲擊.會使泥中的水分跑出來.又因為鐵模具並不會吸水.這些水分會留在壺蓋跟鐵模中間.加上燒成後這紅泥收縮比大便會在壺蓋表面跟內部形成類似水紋的小皺摺.
很多人不知道這特徵.有的人知道卻不懂這是如何形成.
兄可以拿出現代作品來對比.後期的壺絕對找不到這樣的現象.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