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回復 2904# chn


   前辈您当之无愧!因为茶王树就在香竹菁。香竹菁除带松木香外,另有种甜竹香,此香很难述说分明。
或许是工艺关系,因为我所知的香竹菁野生树都很大颗,少
则七八百年,长则一二千年。
由于获得来源茶商等差异,故味韵或许不同,不过原始山林芳
香是感受的出来的。
大雪山因地域广博故也有多种香系,有蜜香浓的,
有松香芳郁的,而每年的香韵亦有不同,正因如此才
是最令人着迷。
至于前辈言通透,末学所能理解的是全身的舒服
放松,协调感佳。如您所言茶品完即想坐禅。
另外理解是心定,好茶品完,如醍醐灌顶,头顶
清凉,此刻定力较佳,妄念止,当然坐禅更易定。
所以古来禅总离不开茶,品茶时茶禅入韵,更能品得真味。
至于曼松,因太稀有了,故次品充斥。真曼松味
品来深细芳香柔化至极,含口芳韵一不留意汤味已
滑入喉道了,甚为奇妙!
4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2905# huangchan


   感谢您的无私分享

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好茶”,一泡欲罢不能的茶汤中去遍寻,回访其身世经历,是很耐人寻味的,也是很愉快的!地域,品种,采造,运储,加上泡者,饮者的状态,配合身心的种种不同综合,常常会有很多不同表现,正是末学理解的一种“广学多闻”的“学处”;而在此一过程尽可能做到“心不为物(茶,境)役”,恰好是学习“一门深入”的观照功夫,亦视之为“习定”。仅就香而言,末学难以分辨出地域香,品种香,也许很多地方很多茶都有相似处,也许这些相似处的“变化”是深刻的,不断的淡化和影响。只有陈香,工艺香能有一定的体会。

末学以为,很多好茶,好茶的某些方面,一定是在某个因缘下,环境,泡茶人,赏茶者的微细功夫下才会出现。往往,末学以为,喝的越多,越发现懂的越少。

品曼松有如此体会,真是佩服,您一定训练出了自己独特而敏锐的口感,末学品到有关“化”,“滑”的体会,是很少有此印象,不知此曼松是否新制茶,末学喝到的茶,似乎没有新制茶,能呈现如此的精彩。


5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huangchan


   感谢您的无私分享!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好茶”,在每一泡欲罢不能的茶汤中,去遍寻 ...
chn 發表於 2016-2-29 14:57


學那是一定學不完,多喝還是會多有收穫的
3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2906# chn


   是的,曼松的确是当季的新茶才有达到柔,细,化,滑之境界。当一年后您如何保存,即使密封仍无法停止她自身内部的转化,一年后
梅子果韵出,滑韵....就减损了,故曼松品新才感觉其极致的层次。
Chn前辈您不愧是高端普洱高手,专享稀奇珍味。
末学因为收藏从小树茶,五六十年树龄中树茶,百年大树茶,
千年以上野生茶已不下数百种之多。
从云北的永德大雪山,猛库大雪山,邦东茶,香竹菁,一直到
无量山系的大别山,困鹿山,千家寨.....直到悠乐,易武,刮风寨,
薄河塘,弯弓老班章,贺开,猛宋,,....等皆有收藏,所以对各地域的茶性
不会太陌生。
但如您所言品的越多,方知品茶如海底深,深不可测。
前辈之茶禅,末学跟您请益,茶禅是茶在于禅?还是禅在于茶?
前辈之观照功力同末学习的"动中定力"有无差异?
末学所谓定力是动中定力,在动中不为物所转谓之动中定力。
如品得松木香,若不为松木香所迷惑,无论松木香是如何的好喝,
她依然属于无质界的松木香,亦即她是属"色法"而品味观照是"心法"。
品味虽是心法,但她是意识的品是真如的倒影,换句话说
品味是真如的影象,而真如才是主人。
故茶禅之茶趣正如前辈所言之观照功夫。品茶越高端,茶禅功力越深伊。
提供前辈您参考。
2

評分人數

TOP


03年買下的熟散並配茶

木香順和

在我看來
茶不外乎:敬親,奉客,樂聚天倫和與友分享。

可來,六渡三界之說,如加上宗教與文化【目的得一個,謀取暴利。】

那有見:紅酒:老威及  xo  喝了會升仙
3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2907# chen3058


   学海无涯。。。乐做舟

TOP

回復 2908# huangchan


  能有这么多好茶,真实是好福报! 呵呵,正是末学不懂得禅,所以会在某些时候说一点“口头禅”,就像酸秀才也爱好孔孟圣贤之学,却未必能遍行仁爱。所以“说智慧与武动”皆低微,恍惚。禅,应是一个需要实证过程,应该到虚云老和尚那样得了证悟,才能说山河大地是如来。从理上讲,茶无论其有过什么样的“过去”,都会在茶汤中表现出来,而当品饮者能了然洞悉时,茶汤,如“松香”等内涵实际上并无增减,当然饮者自性,亦无增减。而这一过程,却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乃至于认为是一习定的过程,却不能说禅在茶,或是茶在禅,那个过程,如能一直了了分明,应该肯定,健康水平,品饮水平是会增进的。赵州老人八十岁还行脚参访,可见八十岁亦未必能"见道",何况证道?末学亦没有禅坐而得悟道之大妄想。而理路不错的情况下,坐禅,吃茶,都会很好的增进健康,这个是来自实证,就像太极拳论中说的,“意到气到”,末学在某时期,在手上这个部位,真的清清楚楚证到。谨供参考。
3

評分人數

TOP

呵呵!
茶禅!
了了分明?
前辈所学与末学所学不同。
譬如,执壶举杯当中有禅境?
又如主题我今天喝了什么茶?答:我今天喝了04老班章。
喝了什么茶当中须要了了分明?末学以为喝了老班章不须要
了了分明而自性却是了知已喝了什么茶。换言之,了了分明只
是如来影相,故并非真实,真实是如来,劝前辈多读愣严,楞伽
二大经典,当明了了分明并非禅。
除了今天喝了老班章,早上上班喝了09易武茶,茶饼压得松散,
,茶汤是缸杯泡法,约三克,350cc浸泡,稠度甚佳。
木香,梅子香约各半,回韵在上颚舌下最重,甜韵穿透到喉下。
此茶末学以为通透之性为覃中到鼻梁。
上班茶已足够!
1

評分人數

TOP

呵呵!
茶禅!
了了分明?
前辈所学与末学所学不同。
譬如,执壶举杯当中有禅境?
又如主题我今天喝了什么茶?答 ...
huangchan 發表於 2016-3-1 03:37


了了分明并非禅,但不离于禅!差之毫厘,舍之千里。
茶禅~我今天喝了什么茶?
1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2913# huangchan


   今天喝了个熟茶,好几年不喝(没有喝的欲望,一直以为是上当了呵呵),真有点儿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感觉,比起很多十五年左右陈期的茶来,在活性方面,有点类似生茶,甚喜,有小小高兴。每个人都有着喝茶自己的体会,有时候是说不出的,温暖,幸福,感动。而对于大乘佛经,像六祖慧能那样,随悟随证者,古来亦少。现实中见到对于经典的理解,多一半还是“人言”。当然就像喝茶一样,有善根,有福报的人,总会得到好茶,会品到好茶,更会得到善友的提携。
这儿宝地有一个论茶气的贴,看的很爽,不过没有机缘在当时情景下参与学习,更没有机会当面请教,又好像没有谈禅茶的贴,甚为遗憾呵呵。
3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