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其實選茶來放並不太難,只要回想現在80年代的常規茶品十幾年前那種又苦、又澀、煙燻、渥堆、難以下嚥的味道就對了.....改制前的廠規茶應該差不多是這種感覺,不過但現在的價格也被墊高了......但市場上還是有一些改制前"正統港商"的訂製茶也是可以選擇的,價格並不會太高,但也別期望以後會漲多少,這幾年的新茶就很奇怪,生茶不苦不澀、熟茶沒有渥堆味,可以"轉"的質都沒了...真懷疑以後的走向.....
4

評分人數

  • 小神童

  • 圓仔花

  • ko001

  • 射過溪

TOP

據說茶葉中的茶多酚、氨基酸是茶湯的主角。茶多酚主苦澀,糖類、果膠和部分氨基酸主甘甜味。
茶滋味雖受很多因素影響但日照度是影響茶多酚主要因素之一
故夏茶,基地茶,小樹茶,低海拔的茶因日照普遍較高故茶多酚高茶味苦澀
而春茶,高海拔,遮陰好的茶因氨基酸含量較高,茶多酚含量低,所以茶味甘醇。
所以要又苦、又澀、難以下嚥的味道 是否應選低海拔、低緯度、台地、夏茶較符合特質
4

評分人數

  • 一頁書

  • 小神童

  • 射過溪

  • 容爸

TOP

其實選什麼樣的茶來存放為老茶,本來就是一個很大的選項
因為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又有市場上有炒作與未炒作所謂為名牌的因素,
更有純粹存茶來喝的與存茶來投資的,更有存茶來研究或交朋友的,其目的不同
再則從一年新茶存起,從十年茶存起,更甚收老茶來存起的,其起點不同
最後也是最現實的,價格,存高價格的,存一般價格的,甚至存低價格又大量的,
這總總都影響到茶友存茶的想法與決定,故而難以決定.
我覺得,還是要回歸到初衷,到底是存茶來喝與存茶獲利截然不同,這又牽扯到投入的資金與承擔的能力
這都列入思考,這樣存茶就不會有太大負擔與擔心,就比較不會猶豫不決了
3

評分人數

TOP

據說茶葉中的茶多酚、氨基酸是茶湯的主角。茶多酚主苦澀,糖類、果膠和部分氨基酸主甘甜味。
茶滋味雖受很 ...
clee 發表於 2012-12-23 21:02


若夏茶低海拔台地比較苦澀所以才有陳化價值
但其價格不是比春茶高海拔古茶園的便宜很多嗎?
好像與市場不太吻合
大多數的茶好像都是茶多酚低氨基酸高的茶比較甘醇所以討喜也比較貴
不解
2

評分人數

  • 小神童

  • 射過溪

TOP

傳統的老滋味 與 好滋味 是兩碼子事
時代在進步 . 品質好壞的觀念與要求也在進步 .
從毛料開始要求好品質 再加以 陳放適當 . 轉化的成果一定比 劣質毛料 同時間陳放來好的太多太多 .
不要迷信 " 苦澀 " 的茶質才是轉化的要素 .
走過 藏過 看過 品鑑過 許多不同毛料卻是同樣陳放的茶品. 這是真正得到的經驗 .

如同茶改廠陳課長所說 :
兩岸茶界各有一重大迷失正好各自偏重在兩端 ....
大陸是迷失在追求毛料的精緻度如細毛尖 .
臺灣是迷失在高估製茶技術錯認為以技術能將劣等茶變成好茶貴茶 .
其實要做出一款成品的好茶 . 一定須具備好的毛料再加上好的製作技術 .兩項缺一不可 .

...
普洱茶除了要求 1. 毛料 與 2.製程外 還加上 3.倉儲 與 4.陳期 來等待轉化為老茶 . 這四項都應該盡量求好 ...
3

評分人數

TOP

感謝 Lin146 35# 分享!!
"如同茶改廠陳課長所說 :
臺灣是迷失在高估製茶技術錯認為以技術能將劣等茶變成好茶貴茶 .
其實要做出一款好茶 . 一定須具備好的毛料再加上好的製作技術 .缺一不可"
讚!! 請教好毛料的要求與台灣一般茶友對毛料的要求差很多嗎? 差異為何??
為什麼台灣的茶友會有這樣的迷失?? 對陳放有影響嗎??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感謝 Lin146 35# 分享!!
"如同茶改廠陳課長所說 :
臺灣是迷失在高估製茶技術錯認為以技術能將劣等茶變成好茶貴茶 .
其實要做出一款好茶 . 一定須具備好的毛料再加上好的製作技術 .缺一不可"
讚!! 請教好毛料的要求與台灣一般茶友對毛料的要求差很多嗎? 差異為何??
為什麼台灣的茶友會有這樣的迷失?? 對陳放有影響嗎??

clee 發表於 2012-12-25 21:18

上兩周忙於新店開幕的事 . 兄的提問沒及時回覆 . 很抱歉 !
其實兄所問的弟也不能代表台灣的茶友回答 . 只能說說自己的觀點
所謂好毛料 ?  
若是以茶業專家與茶廠對各級毛料的評價 . 大多數會認定早春嫩芽是最頂級 . 收購價也最高  . 這裡面有兩個條件  1.是節氣在四月前的早春 . 2. 是初吐的細芽 (宮廷與芽茶).
弟在去年 12 月參加兩岸烏龍茶競賽 . 準備的茶品是102k 的大禹嶺高冷茶 . 想說去年同一比賽冠軍是南投草山的茶 . 今年我用 大禹嶺一定很有機會 . 聽說也有人拿 105 k  . 但結果我們兩個都鎩羽而歸 . 拿到第 1 2 3 名都是福建當地的南投茶農去投資生產海拔在1500公尺左右的烏龍茶 . 本來對結果很不服氣 . 後來拿到這三款茶樣看到毛料 ... 每一顆粒都是用一心一葉不帶梗 . 外型上就贏我們一大截 . 我們的摘採是一心2-3葉 . 再泡飲口感上我們一團30幾位都是參賽者其中多數是阿里山茶農雖都認為不會贏大禹嶺與阿里山茶但也在伯仲之間 . 所以比賽是公允 . 這證明若是以茶質上來說毛料的細嫩確實是高與低的差異要素  .
進入市場與藏家的領域台灣與大陸一般茶友對毛料的要求則很多樣 . 多數以各自口感喜好來認定 . 也認為一心兩葉茶質的表現比較有層次 . 其實這是最正常的採摘方式 . 茶農不須因為採收嫩芽而犧牲產量 .
所以 . 若是我個人的觀念 . 好毛料的茶也一定要是 : 早春嫩芽 或 入冬的嫩芽 . 一芽一葉 或 一芽兩葉 . 節氣不對或茶葉級數太高都是次級 ...
3

評分人數

  • 來自高雄

  • trekvrx200tw

  • 射過溪

TOP

至於陳放 ?

我的經驗 ...
茶質好的茶放老 . 仍是比茶質差的放老 . 要贏上很多 .
13年前我剛開店買某一低海拔茶區的茶放到現在 . 雖然是轉化出較老的陳韻但仍有其原有的山頭味 .
相反的 . 最近拿了一小包 1990年 105k的大禹嶺烏龍茶. 現在喝還是有其特殊的果香 . 只是把鮮香轉成熟香 .
回過來說普洱 ...
2000年買進的 7542 簡体云 與 同年的 大中字 這12年來時常對飲 . 同飲的茶友甚多 . 從來都是 大中字遠勝 簡体云 .
所以 . 若非考慮市場的炒作 . 一開始好的茶質在正在存放條件下 . 放老應該還是會更好 . 並且差距越拉越大 .  

很多人會喜歡買新茶放老 . 這樣可隨時觀察陳化的轉變 . 這是很好實驗精神 .
4

評分人數

TOP

對於小弟我這種勞工階層、但又想買茶喝茶的人,真的有個倆難~
   1:要消費得起,買新茶,然後陳放個5、10、15、20年以後都以白髮滄桑~
   2:要現飲又有點年份的茶,還真無法下地了手,5、10、15、20天過後還是黑髮望洋興嘆
茶!真是一門藝術,要懂它真不容易啊~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回復 5# bossbo


    原來~~

   不只有歲月催人老阿....

   這茶葉也會的說....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