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喫茶去,2006 大益 0622 660g V.S 400g ( 2013年1月13日 )

本帖最後由 pukumiso 於 2013-1-15 20:53 編輯

一、前言

  末日之後(2012/12/21),重生之際(2012/12/25),「MIT現代茶藝論壇」的茶人前輩突然來了短訊,云:「最近收到一片茶,感覺還不錯,想請你喝看看如何?」又言:「有點特色,性價比挺高,想聽聽你的茶評,……此茶經過六年陳化已經轉出淡淡蜜香,茶湯厚度還不錯,……。」當時心想:「 06 年大益 」外加「淡淡蜜香」,會不會是 0622?




  隔天一早,茶品果然寄來了;不過,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原本以為寄來的會是10來克的茶樣,沒想到寄來的卻是一整餅茶,頗有受寵若驚的感覺。不管如何,先拆封再說。




  賓果!果真是── 0622。此茶品為 2006年新配方,榮獲「上海茶博會銀獎」,外包裝紙上註明「 92方茶 & 7532之完美綜合」,屬 601 批次,660 克之大茶餅。




  或許,你會訝異:怎麼這麼厲害,一猜 0622 就中。不瞞各位看官,此茶筆者在2010.10月時初探普洱門路之時,便以購入,當時購入是個好價格(約莫現今市價的一半)。其所謂的特色,相信就是這個「蜜香味」了;這茶已經很久沒喝了,但「茶湯幽淡、蜜香清甜」的印象,依然深深烙印,歷歷如新。




  筆者手上的 0622,為 604 批次,單餅重 400 克,收藏量一筒以上,家中自然乾倉存放二年,二年來陸續偶有品飲,觀察其陳化軌跡,絕對有相關實體,也不是只有 3~5 克茶樣。




  新手茶友小小問一聲:我,可以「喫茶去」嗎?
3

評分人數

本帖最後由 pukumiso 於 2013-1-15 20:59 編輯

二、簡介

  勐海茶廠大益七子餅茶 0622,其意謂:第一、二個數「06」是指採用2006年研製的新配方,第三個數字「2」是2級茶料,最後一位數字「2」則是勐海茶廠的代號,意為勐海茶廠生產的。

  李文華,普洱茶國家標準 GB / T 22111起草人之一,2004 年11月 ~ 2008 年 12 月擔任大益集團勐海茶廠常務副廠長、主拼配師,為大益茶多款經典茶品之發明人。他在〈博客申請好了,功能變數名稱用了0622.blog.sohu.com,堅持才會有收穫!〉一文中說:「0622』,這是一個新產品的嘜號,作為2006年的一個重要創新,結合小方茶與7532理念設計,綜合它們的優點,又避免加工難度。突出特點是減少『粗味』、『青味』。其滋味醇濃、甘爽,香氣純正帶花蜜香,葉底肥嫩,特徵明顯。壓制成400克的餅茶,鬆緊適中,陳化會比經典的小方茶來得快,在配方設計上,綜合考慮了內質特徵,產品結構,用料配比,可重複性,加工效率等諸多因數,將來是可以上批量的常規產品,期望它以後成為猛海茶廠中高檔青餅的主力產品。」

  大益 0622 精選雲南西雙版納勐海茶區茶菁,2006 年新配方,依傳統工藝曬、揉、蒸、壓制而成,經過穩定配方、工藝的設計生產了 400 克、 200 克以及 660 克三種規格的 0622 產品。大益 0622 之 400 克茶品,計有 601、602、603、604 等四個批次;0622 之 200 克及 660 克茶品,各計有 601 一個批次。其生產序應為:0622-601 400克、0622-602 400克、0622-603 400克、0622-601 200克、0622-604 400克、0622-601 660克。



  大益 0622-601,包裝棉紙:暗綠色;重量:400 克;生產日期:2006年4月8日前後。




  大益 0622-602,包裝棉紙:暗綠色;重量:400 克;生產日期:2006年6月。




  大益 0622-603,包裝棉紙:水藍色;重量:400 克;生產日期:2006年7月31日前後。




  大益 0622-601,包裝棉紙:水藍色;重量:200 克;生產日期:2006年9月24日前後。




  大益 0622-604,包裝棉紙:水藍色;重量:400 克;生產日期:2006年10月19日前後。




  大益 0622-601,包裝棉紙:水藍色;重量:660 克;生產日期:2006年12月30日前後。2006年10月27日為勐海茶廠66周年廠慶,農業部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勐海茶廠大益普洱茶為唯一的雲南企業榜上有名,慶典上,西雙版納州政府代表「農業部中國名牌農產品推進委員會」進行了授牌。因此,其外包棉紙上特別註明「中國名牌農產品 建廠66周年特別制造」。

TOP

本帖最後由 pukumiso 於 2013-1-15 21:00 編輯

三、準備

  日期:102年1月13日16時 許
  天氣:陰 晨有雨
  溫度:攝氏 24.3 度
  溼度:74%
  壺器:100 CC左右之倚邦茶馬司蓋碗、玻璃茶海、倚邦茶馬司瓷杯。
  茶水:南投埔里山泉水。
  爐具:IH爐、沙朗大師 頂級316 鈦茶壺、計時器。


P.S:由於此次喫茶之主角為0622之400克及660克兩款茶品,故以相同茶具──兩組倚邦茶馬司之蓋碗與瓷杯侍茶。




TOP

本帖最後由 pukumiso 於 2013-1-15 20:30 編輯

(一)、0622-601 660克











  



TOP

本帖最後由 pukumiso 於 2013-1-15 20:32 編輯

(二)、0622-604 400克















1

評分人數

TOP

本帖最後由 pukumiso 於 2013-1-15 20:33 編輯

四、取樣

  茶樣:6.06公克左右
  時間:洗茶一回5秒;
     第一泡40秒出水;
     第二泡50秒出水;
     第三泡50秒出水;
     第四泡60秒出水;
     第五泡60秒出水;
     第六泡1分20秒出水;
     第七泡1分40秒出水。








TOP

本帖最後由 pukumiso 於 2013-1-15 20:36 編輯

五、湯色



















2

評分人數

TOP

本帖最後由 pukumiso 於 2013-1-15 20:38 編輯

六、葉底





(一)、0622-601 660克





(二)、0622-604 400克

TOP

本帖最後由 pukumiso 於 2013-1-15 21:07 編輯

七、口感

  0622-601 660 克大餅初拿到手時,便習慣性地將茶餅湊近鼻端一聞,咦!奇了!印象中的 0622 具有纖柔蜜香,清細而香甜,這次地怎聞不出來?因為近日冷氣團來襲,濕冷天氣所致;還是這茶在自然倉儲中,受到相對較重的溼氣侵擾,以至於香氣沉濁而不夠顯揚。

  以瓷器泡茶,其最大的好處也是最大的壞處便是──忠於原味,如實地將茶湯滋韻一五一十地呈現出來,不加分也不減分。果不其然,熱水一衝之下,0622-601 660克大餅沉悶濁重之氣,一湧而出;相反地,0622-604  400克茶餅,依舊保有其鮮爽的淡蜜氣息

  0622-601 660克茶餅,第一、二杯飲,茶湯有一股綿稠細膩之口感,然或許是置茶量、茶器容量與時間比例之故,這茶喝得與以前經驗迥異,有類似重手泡的湯底苦韻竄出,且回甘之中夾雜著雨後濕稻草的氣息,回甘於上顎中後段,甘苦韻中微透酸味

  三、四杯飲,茶湯黏稠潤澤的口感依舊,而茶湯甘苦韻味轉趨平和,觀其力道少了股尾勁,一如蜻蜓點水,力著水面,無法沁滲穿透兩頰、口腔內裡,回甘韻味留存度不足,少收斂、少生津,在口感上有一總悵然若失、美中不足的空泛感。

  記憶之中,0622 的茶湯滋韻是屬於「倒吃甘蔗」型的──也就是說,在品飲上愈至尾聲,愈是「漸入佳境」。亦即,此茶的特色,在於甘苦韻味欲盡未盡之際,水尾清甜將出未出之時,淡淡的蜜味清香便會伴隨而生。

  可惜的是,一壺水將近二公升,二款茶品同時洗茶、潤茶、泡茶、喝茶,七沖水後戛然而止,茶滋未竟全功,茶韻未嚐其美,嘆!

  至於 0622-604 400克茶餅,與其茶湯滋韻走向並無二致。其不同處,亦即 0622-604 400克茶餅的勝場處有二:其一、茶乾茶湯隱約透露纖細香柔的甜蜜香味;二者、茶湯乾淨鮮爽,故其穿透力及留存度對比之下較足。此差異,相信是倉儲所致。




O.S:

  0622 為勐海茶廠大益七子餅茶新配方,其將來陳期轉化方向並沒有過往的歷史軌跡可供參尋。身為普洱茶愛好者,與茶同老,亦是一樂也!然茶人前輩諄諄告誡,每款茶品批次優劣不盡相同,而 0622 又有 400 克、200 克、660 克及 601、602、603、604 等不同批次,又該如何選擇呢?其實,我心想,大廠茶其工藝相對穩定,前後相差不到半年的茶品,應該不至於有太大的差別才是。要不,那就「喝」吧,喝了喜歡,喝得對味,再找個好倉儲,信得過的好商家,那就對了。

  每次泡飲0622都會是個挑戰。因為,0622以2級茶菁為主要拼配,其嫩芽居多。嫩芽多則茶湯甜度足;但也因為多嫩芽的關係,其內容物不夠豐富,口味單一,層次感不易彰顯,且回甘滋韻留存度不夠,綿延力不足。

  若為了強化回甘度而加多置茶量或延長茶葉浸泡的時間,則苦澀味相形之下更加明顯,且水尾蜜香清甜不易呈現;若為了保持末段茶水清甜及淡密香味,則前、中段品飲時回甘、喉韻、生津度易顯不足,不耐泡的缺點也容易出現。真是矛盾,實屬兩難!
2

評分人數

TOP

本帖最後由 pukumiso 於 2013-1-15 20:43 編輯

八、品評

(一)、0622-601 660克

  湯色:□凝乳 ■清亮 □昏暗 □混濁
     □蜜綠 □金黃 ■琥珀 □橙桔 □酒紅 □暗褐 □橙栗 □棗黑
  陳韻:□青味 ■新味 □舊味 □老味 □陳味
  氣味:□青葉 □龍眼 □煙燻 ■花蜜 □野花 □梅子 □樟香 □蘭香 □藥香
     □草腥 □渥堆 □土味 □紅茶 □蔗糖 □棗香 □荷香 □蔘香 □沉香
     ■乾倉 □輕退倉 □輕倉 □重退倉 □重倉 □霉變
  口感:酸 ★☆☆☆☆☆☆
     甜 ★★★★☆☆☆
     苦 ★★★★★☆☆
     澀 ★★★★☆☆☆
     香 ★★★☆☆☆☆
     甘 ★★★★☆☆☆
     滑 ★★★★☆☆☆
     潤 ★★★★☆☆☆
     厚 ★★★☆☆☆☆
     稠 ★★★★☆☆☆
     清 ★★★☆☆☆☆
     活 ★★★★☆☆☆
  喉韻:■回甘 □潤喉 □乾燥 □針刺 □無
  生津:□兩頰 □舌前 □舌後 □舌下 ■無
  茶氣:□強 □中 □弱 ■無
  現飲:★★★★★☆☆
  陳化:★★★☆☆☆☆
  性價:★★★★★☆☆
  推薦:★★★★☆☆☆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