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五零年代碰蓋標準壺

底款 : 荊溪惠孟臣製

一直以來,我始終覺得跟紫砂壺沒啥太大緣份~
應該說是始終沒有 ...
Evangelion 發表於 2011-1-23 18:13

貫兄這把弟剛很認真的看兩遍,原因是外型有像,但又不夠開門,
先說說土胎,這土胎中帶有細顆粒,並非40年代常見的細彌土胎,
說實話,弟之前看過仿碰蓋的也有類似的土胎,所以這土胎弟怕怕的,
加上不知是否泡養的關係,感覺起來釉亮釉亮的,不似龍窯的感覺。
再看到作工,蓋內的手工味稍有,但蓋孔不像40、50標準壺的作法,
最特殊的是圖五的蓋牆內縮角度大的,這點在40、50年代的標準壺中也是沒有看過的工序,
以上弟個人淺見,供兄參考~
5

評分人數

  • fffink1689

  • 千葉傳奇

  • sigma31415

  • 建宏

  • 大頭球王

TOP

何謂真假?何謂隨波逐流?
我慢慢感覺紫砂壺並沒有真假問題
只有派系問題
...
ulumochi 發表於 2011-1-23 20:01

烏兄:
這就是早期壺比老普洱命運可悲之處,當年壺開始流行時資訊傳遞不夠發達,
造成作假者,以假亂真,三人成虎,可以把假的也說成真的,打死不認。

可是弟認為這不是派系問題,真的永遠是真,假的永遠是假,
只是我們有沒有認真去比對,假的再怎麼假,永遠也真不了,
90年代是假壺大量流行的年代,
在90年代要同時去仿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壺,
外型可以仿,印款可以仿,但作法(工序、窯溫)及土胎卻難仿,
仿者無意之間還是會出現當時年代的共通性啊~,
就像今天我們看仿茶一樣,您是如何判斷的?作仿者可能仿到百分之百嗎?
弟認為如果今天我們再不努力去區分真假,明日我們的子孫就更無法分辨真偽啊!

事實上,這些年來,早期壺的辨識系統已經越來越清楚了,
日本回流的早期壺貢獻十分的大,提供了我們許多印證的資料,
這早已不是派系的問題了,
而是是否願意面對的問題了~
12

評分人數

  • 小渣蚱

  • 微風普洱

  • 台灣茶人豐

  • dabow

  • dkc

  • davidw

  • fffink1689

  • 在中堂

  • 千葉傳奇

  • Evangelion

  • 頑童

  • 大頭球王

TOP

弟「個人」看法,單純討論,目的在求真求實,別無它意,前輩們勿介意,
依弟個人所看,貫兄這把與顏兄這把應該是同批,
但弟還是覺得有疑問,看不到1950年代以前........

除了弟之前談的蓋牆的角度內縮角度很大的工序問題外,
這土胎也非朱泥胎,朱泥即使未足溫,應該也會較薄胎才對,
顏兄所貼漿面的發色,與民初(30~40)的發色也明顯不同。

貼兩把清末民初朱泥,參考一下漿面。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7

評分人數

TOP

小弟也跟一把盔帽
翕哱艸堂 發表於 2011-1-25 11:28

草堂這把弟就認為是開門品,
土胎到位(細彌),
作工到位(蓋內、壺內、壺型,這把的蓋牆就是較垂直的工法),
是比較不會有爭議的到代件。

草堂兄不簡單餒~,
連這您都收到了,下次再說沒有早期壺,就要打屁股了,呵~
4

評分人數

TOP

下港兄....
為何我們對貫兄的盔帽標準壺看法不同....
弟回覆貫兄帖子為何會註明銷南洋線....弟另有 ...
頑童 發表於 2011-1-26 02:59

顏兄:

OK。
您是弟敬重的茶與壺的前輩,求同存異本是知識累積與發展的一種過程,
若能見面細論再好不過(看是去您府上或是寒舍均可),弟可多學一點,
不同的觀點總是能提供更多反思的機會。

古壺或早期壺當然不是我們親手親眼所做,
越能客觀面對,聽不同的意見,透過多次的反思自我檢視,所建立的系統也越能明確,
咱再連絡囉~
2

評分人數

TOP

.....上手說50年代的壺的特徵為何?
我們就把她奉為規臬把她吸收起來

上手說這把是假的,因為他不符合50年代的特徵...
咦?標準為何?
這時候上手會拿出一把壺出來,說:這把才是真的!你看,這裡,那裡,還有這裡那裡...都跟我這把真的不同,所以他是假的

有時後我聽了會默默吸收
但是有時候我也不禁弱弱的問一聲:阿你怎麼能確定你這一把就是真的?
通常我這樣質疑的時候都會得要一個『不得好死』的眼光回應
所以最後我也不敢問了...

現在同樣的質疑我也想問
到底大家認同的30/40/50年代的特徵共識從何而來? ...
ulumochi 發表於 2011-1-26 10:19

烏兄:
您說的真好!弟也同樣經歷過您的心路歷程啊~
弟先問您,印級茶生產時您也尚未出生,70年代、80年代的茶生產時您也不在場,
可是為何現在大家都敢肯定的講?古董茶一餅幾十萬幾十萬的交易,大家是如何肯定它們的年份的?
不是要親手所製、親身所藏才一定可以辨識它的年份,重點是在「資訊及特徵」啊!

弟前文有提到,這與資訊的流通性有必然的關係,
您也是「茶顛話茶」時的老茶友了,您回想十多年前,
當時我們怎樣找到、分辨出各種老普洱的年份的,
當年許多年份區分不易的茶品,包括73青餅、各種黃印、7572青餅、甚至紅印鐵餅....等,
如果不是因為網路發達,引來各路英雄好漢及前輩(如藍天兄、閒仔兄...等)的討論與分析,
今日我們可能都傻傻的在喝所謂不知年的「陳年普洱茶」(當年分不清時,每一餅的名字都叫陳年XXX)。
就像今日在T4U貼一餅仿茶一樣,立刻就會引起公評,仿者自然不敢來此造次,學茶就快了。

而壺呢,比較可憐,因為興起的早,網路還沒有,
對的資訊發不出去,有收到對的壺人才知道對的長什麼樣,也沒法把正確的資訊傳遞出去,
沒收的人就慘了,因為仿者開始作仿壺,說故事,把假的說成真的,反正你也沒得查、沒得問,
仿者只要一口咬定,自己是對的,就像您說的,誰能把我怎樣?
許多人問:「為什麼我這把被評仿?那把被評假?都沒有半把是對的哦?」,甚至不能接受,
其原因十分簡單啊,目前市場上仿者在大量製作仿品之後,市場上仿品多於真品,若不小心買到仿的是很容易的事啊~
更慘的是到後來部份商家,甚至喜歡故作神祕,把壺講的堅澀難懂,故意讓消費者分不清楚,
為什麼?
因為讓你們都懂了,誰還來買我的仿壺啊?
越演越烈的惡性循環下,壺水不深,也難啊~

弟教書教了半輩子,可以買不起幾把到代早期壺壺,但實在看不下早期壺知識嚴重被扭曲的現象,
弟就不信真理喚不回,真知識要永遠被埋沒!
弟最大的願望就是早日可以讓早期壺能與當年我們討論普洱茶一樣,撥雲見日,釐清年份,
當年我們受恩於前輩,今日自當努力傳遞正知識以報。

回到您最後的問題上,
今日我們30/40/50年代特徵共識從何而來?
其實答案與我們研究普洱茶的方法一模一樣。
答:
1.從眾多實品中建立可驗證的客觀系統,若是對的,不同年代的產品一定有不同的年代特徵,而且是可反覆比對、挑戰的。
2.仿品同樣也有仿品的年代特徵,多比比仿品自然也可以找出來,仿品的特徵。
3.日本線是重要佐證依據。日本茶道自江戶末期(清朝中期)便以擁有中國唐物「急須」(小茶壺的日文)為茶道的必備用品,
文人甚至以千金只為求一把巨輪珠,這些資訊大家在許多書藉中可見,弟不多述。中國銷日的壺自江戶末期一直到1970年代,源源不絕,
日本人口約一億二千萬人,在茶道被日本人視為傳統文化技藝之下,全日本所藏的中國古壺與早期壺的數量十分可觀,
而近二十年來日本人的飲茶習慣也有所改變(從煎茶變綠茶),茶道具也有所改變,由小壺改為有濾網的側把壺,
加上中國的經濟興起,所以大量的古壺與早期壺開始由日本回流中國與台灣,數量驚人。
去過日本的茶友可以去逛逛京都的古董店(最有名的店叫「夢工房」)及古董市場,問問看這些早期壺都是誰來買的?數量有多少?
都是台灣人與中國人來買,絡繹不絕,不怕貴,就怕沒有啊~

日本人還有一項精神是值得我們敬佩的,那就是「惜物」,
日本人對古物的尊重超過我們的想像很多,古壺大多有訂製木盒加以保護,
所以保存下來的數量及記錄,都是我們今日判斷年份的重要依據。

講到這裏,弟也要點到為止了,
弟只是要說明,弟不賣壺,但愛壺,更忠於學者對真知識必須被發揚的真理,所有的知識建立,當然要有所本,有所根據。

弟今日多言了,若有造次之處,還望網上諸前輩見諒。
總之,希望大家都能買到自己喜歡的好壺啦~
33

評分人數

  • 傳奇

  • idiot

  • 喜古

  • 布魯斯

  • 愛呷茶

  • italia

  • 純吃茶

  • Newyorker

  • jinchin2001

  • 普洱小峰

  • lee480318

  • 若水

  • 港嘟啊閒

  • 人一木

  • 素還真

  • fffink1689

  • 瑩瑩

  • chenpin

  • 小微

  • 小渣蚱

  • 松柏

  • 千葉傳奇

  • etsac

  • sonia

  • tedin5313

  • sigma31415

  • 微風普洱

  • 台灣加油

  • lin146

  • 大頭球王

  • 翕哱艸堂

  • 我愛大沱茶

  • 南地子

TOP

回復 93# 大頭球王
球王兄:

千萬別這麼說,弟汗顏啊~

您的「奉茶」系列,花錢花工,無私奉獻,不知造福多少新茶友,免走冤枉路,
才是值得眾人欽佩與讚賞的啊~

TOP

....然而早期壺款式太多
導致同一型式的產品量少

加上每個工匠做出來的手法也都有差別
比對的困難度非常的高(能夠拿來當作比對的絕對特徵很少)
比如說
一把30鋼盔蓋理應要有老鼠尾
假設那是某個工匠做出來了(手工)
今天他心情好,那個老鼠尾就捏的細一點
明天他被老婆罵,心情不好,他就捏粗一點
在那個年代您能說不可能??
...
ulumochi 發表於 2011-1-26 14:14

這部份弟也認同,但早期壺在50~70年一廠期間,是沒有多少樣式的,所以在辨認上並不困難。
比較複雜的是40年代以前,因為均是私人廠,所以種類會比較多,就跟號級茶的意思是一樣的,但總有軌跡可尋。
當然一定會有一部份的壺會有所爭議,無法斷定,這也是合理現象,
大家如果不藏私,理性討論或有機會解開迷題,這也是討論的目的。
真的無法找到答案,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也是很好的

而您講的老鼠尾的粗細問題,沒錯,絕對不是一個尺寸或一個大小,
看壺一定要土、工、型、火一起看才比較能有個判斷,
某人捏的也許粗一點或細一點,但土就是那塊、窯就是那個、要求的外型標準就是那樣,還是有跡可尋的啊~
5

評分人數

  • GARY

  • 南地子

  • lee480318

  • 大頭球王

  • fffink1689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