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MyTeas 的飲茶生活

喝茶喝到小命都快沒了的人,臨終之前總要說說為什麼喝茶喝到命休矣!

開始練茶功,一定要先從六大茶類做初步了解。

【六大基本茶葉分類】
目前茶葉種類的劃分標準不一,有根據茶葉發酵度、製造方法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青茶 (烏龍茶)、白茶、黃茶和黑茶等六大類;依發酵度分類整理如下:

**綠茶:是未經發酵製程的不發酵茶類,也是中國產量最多、歷史最久的種類,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製作步驟有殺青、揉捻、乾燥等三個工序,乾燥有炒青、烘青、蒸青及曬青等方法。

炒青綠茶:龍井、碧螺春、雨花茶、松針等
烘青綠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華頂雲霧、高橋銀峰等 (閩烘、浙烘、徽烘、蘇烘等)
曬青綠茶:滇青、川青、陜青等
蒸青綠茶:煎茶、玉露等

註:雲南茶菁也有烘青、曬青的不同乾燥法,兩種茶葉的香氣、毫毛、色澤有明顯不同。

**紅茶:經過完全發酵的全發酵茶類,發酵度約為80~90%,製作時不殺青,利用萎凋使鮮葉失去部份水分,再揉捻成條狀或切碎成碎末狀;採摘後即開始進行發酵,茶葉所含的多酚類氧化轉變成紅色化合物,此化合物部份可溶於水,而形成紅湯、紅葉。目前紅茶正抬頭引風潮,金駿眉、台茶十八號紅玉算是領頭羊,中國大陸各省份或多或少也實驗性發展當地茶區的紅茶。

**青茶:屬於半發酵茶,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茶類,亦稱為烏龍茶,其發酵度介於30~60%之間;製作時經過適當發酵後,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稍微紅變而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主要產區:臺灣、福建。

**白茶:為輕度發酵茶,發酵度為20~30%,加工時不炒、不揉,以曬乾或用文火烘乾方式將白色茶葉茸毛完整保留,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

**黃茶:微發酵茶,發酵度約為10~20%,製茶過程中經悶堆渥黃,而形成黃葉、黃湯,較具名氣有君山銀芽、四川雅安、蒙頂黃芽等。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加工時堆積發酵的時間較長,使其葉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維吾爾等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普洱熟茶等。

雲南普洱茶部份的歸類,個人將熟茶及入重倉普洱歸為黑茶;未入倉及輕度入倉未失茶性的生茶不列入黑茶,至於應該歸什麼茶類?尚待研究…

以上參考【中國茶經--茶類篇】並依現況適度修正
3

評分人數


借來烘菁、曬菁對比照片,左為烘菁毛茶,右為曬菁毛茶,
茶葉膨鬆程度、香氣都不太相同,經過一段時間後兩包茶葉的顏色也有明顯差異。

猜想烘菁、曬菁毛茶在入倉之後,應該已經無法辨別。
1

評分人數

TOP

本帖最後由 MyTeas 於 2013-7-23 22:59 編輯

入倉普洱是香港飲茶文化的產物,八○年代臺灣開始出現港式飲茶餐廳後普洱才慢慢被認識,但也僅只是搭配港式點心的茶飲選項之一,印象是接近黑色的茶湯,吃過油膩食物再喝普洱,還真的蠻解膩,一般人還是以「臭曝茶」稱之,單獨喝它時,心裏不免嘀咕…喝了會不會拉肚子?

九○年代台北大部份茶行仍然以烏龍茶為主,普洱只在零星幾家較具特色的茶行出現,只可惜當時一腳踏進幾家黑店,以為普洱在當時是非常高貴的茶,因此錯失提早幾年收藏普洱的機會,舉例當時一九九五年黃印老闆開價六、七千,蔘香磚八百…,現在回頭看真是黑心到了極點,後來四、五年後買的小黃印也才三千多、文革磚七、八百。

各位買東西真的是要貨比三、四家,千萬不能只比一、兩家,最好也不要在同一地區比價。九○年代的普洱茶價格情況很明顯的越都市價格越高,北部是中部兩倍,南部又比中部價格便宜;網路資訊發達後,一般低價商品茶價格相差不多,有年份的老茶就狀況不一,差異點在於端終消費者所接觸的普洱茶經營者其進貨管道,若不是直接跟最上游進貨,價格自然就會開得比較高,因此各位在網路上可能會發現同樣的茶竟然有價差幾倍的現象,更可悲的是開價低的直接被當成假貨。
2

評分人數

  • 小神童

  • 千尋

TOP

茶葉包裝閒話

常常有人說他只喝好茶,但再問什麼算是好茶?通常也說不出較具體的內容,價格或包裝便常成為衡量的標準,不管是台灣或中國大陸對於茶葉包裝也因此越來越重視。

大約十年前看到福建茶採用小單位抽真空包裝,一小包約五公克,包裝盒裏裝進小包茶,每次只需要開一小包,以解決茶葉受潮、失香的保存問題,是挺不錯的包裝方式。

⋯⋯ 目前中國大陸有明文規定,商品出售時包裝成本不可高於商品本身的成本,可見他們的包裝是多麼浮誇!後來為了送禮需求,商家只好將茶葉和包裝分開計費,也讓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包裝的款式。

網路上賣台灣茶還蠻搞笑的,商家通常只拍茶葉盒的照片,然後寫上茶葉名稱、價格等資料就想把茶賣出去,很少可以看到茶乾、茶葉泡開後的樣子或茶湯的照片,甚至很不專業的使用非白色茶杯拍茶湯的照片,茶葉舒展後的照片至少可以看出茶的發酵度或生長狀況,茶湯則是看採摘、製茶時的蛛絲馬跡,如果沒有任何參考依據可看,真的不如直接找家茶行先試茶再買還比較實在。

新聞曾經炒作茶葉公版包裝問題,常有不肖業者拿高價茶區的包裝袋裝低價茶,這是個無解的職業道德問題,目前應該沒有人可以直接用看的就知道是什麼茶。茶葉包裝行設計很多不同的款式,有些包裝袋、茶罐上直接加上各茶區名稱,一般茶行則針對需求挑選所需的現成圖樣,需要多少個就買幾個,訂製款成本比較高,除了基本製版費還有最低數量限制。

多年前走進某知名茶行,店員一見面就問是要自己喝?還是送禮?只能回答:我是第一次來,能先看一看嗎?因為被店員一問,讓我心裏打了個問號,心裏os…一樣是用錢買的茶,自己喝跟送給別人喝有什麼差別?對於他們的態度覺得有點存心不良。

個人覺得為能保持茶葉品質及方便取用而適度包裝是必要的,若採用不必要或浪費資源形式的包裝就過頭了,目前公版茶葉包裝設計的思維仍待改進,明明就可以設計得較具時尚感,但怎麼挑、怎麼選,就是很local。

若想吸引一些年輕族群的喝茶人口,勢必需要在包裝設計上花點心思才行。
3

評分人數

  • 千尋

  • frank

  • 小神童

TOP

回復 3# MyTeas

會是這樣喔..  
越往南部買越 便宜 ..那這樣住南部就有福氣了..
而 賣的實在.或便宜被當假貨.是有可能..只是賣的貴很多的..也未必是真貨.. ..?
1

評分人數

  • 千尋

TOP

【泡茶需要計時器嗎?】
多年前剛開始想接觸茶藝相關知識時曾經走進博愛路的陸羽,但在參觀他們的茶藝教室之後,只買一本茶藝基礎書籍就趕快走人,那個環境讓我覺得很拘束,連泡壺茶都要用計時器,泡茶不就是要讓自己放鬆心情自在享受品茶樂趣嗎?當時他們已經有泡茶師檢定考試,那更是讓我敬而遠之。
現在回想泡茶師檢定問題,或許當時去上課考他們的證書就不必花長達將近二十幾年之久的摸索後還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茶,但就算真的去上過課程後我應該也不敢說自己懂了,畢竟地球上任何條件一直在改變著,茶是活的,製茶手法也不斷翻新,到消費者手上的茶是什麼樣?根本沒有誰能說得準。
利用電子秤、鑑定杯組、計時器、溫度計等數據化儀器可以依設定好的各種條件公式化操作,使用的儀器越多,測量所得各項數據越精準,多次操作後便能快度累積泡茶經驗,為的也只是泡一壺或一杯好茶而已。 學習泡茶是需要為自己建立一些規準,只要自己能夠彈性應用各種技巧將茶泡出其特色即可,但如果牽涉到商業行為時,還是依照商場上的遊戲規則玩吧!
2

評分人數

TOP

本帖最後由 MyTeas 於 2013-7-29 23:33 編輯

【嘴巴長在頭頂上的人】

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曾經遇到眼睛長在頭頂上的人,說的是眼光高,而且高到超過一般人的標準,就如同「天龍國」一般的形容詞。

2000年時興起普洱茶入倉、未入倉之爭,之後長達約七、八年時間有許多茶友以未入倉的普洱為尊,但卻又很矛盾的在茶堆裏找老茶,香港倉的普洱數量漸漸萎縮,大樹茶的產量一直增長,這樣的消長也是造成老普洱價格飛漲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說「嘴巴」長在頭頂上的人呢?原本說只喝沒有入倉的普洱便可以推掉桌面上一大半的茶,現在更加進化,開口就說只喝古樹茶,天龍國已經不足以形容,只剩「神龍國」一詞可以形容這種「嘴巴」長在頭頂上的人了。

到底有多少茶友喝過真正的古樹茶?難道看過雜誌上的參天古茶樹後就能心領神會照片裏茶的味道嗎?單憑別人的品飲心得就能判定茶的真假?然後茶都沒買來喝過,逢人就說自己只喝古樹茶。真正有口福的人,應該是什麼茶都喝,也都能夠細細體會茶的心意。

相信往後遇到來自神龍國的人會日漸頻繁,那些人穿的是千金難買的國王級新衣,你們可別傻傻的亂批評啊!
2

評分人數

TOP

本帖最後由 MyTeas 於 2013-7-29 08:06 編輯

【福建岩茶現況】

在福建的半發酵茶習慣稱為烏龍,分為閩南烏龍和閩北烏龍兩大類,閩南烏龍以安溪的鐵觀音為主,由於武夷山區由岩石風化形成大大小小山丘的特殊地理環境,因此閩北烏龍以岩茶為主,武夷山、建甌、建陽等皆為岩茶產地。

同樣品種的茶樹生長於山丘頂、山腰、岩石凹處或山谷間,其滋味、香氣皆不盡相同;處於野生狀態的茶樹透過自然的有性繁殖後便產生許多變異種,產量極少,多以香氣、產地、植株特徵或茶農習稱命名,多稱為菜茶;目前被稱為正岩茶指的是生長於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的茶樹,品質最優的產地為三坑兩澗,即為牛欄坑、慧宛坑、倒水坑及流香澗、悟源澗,保護區以外的茶則稱為洲茶。

山頂的茶,接受陽光照射的機會比較大,因此茶的香氣高揚;山腳下常介於兩山之間的夾縫,日照少、霧氣重,茶香內斂;向陽、背陽的茶其品質、香氣也不一樣。岩上茶的高香特性,通常也採輕發酵製法,焙火也以不失香為原則;山腳的茶則以重發酵、中焙火為主。

岩茶的四大名叢為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因產量而言的主要品種為水仙、肉桂、矮腳烏龍、黃旦、梅占。經過野放雜交或科研所繁殖的新品種則稱為編號茶,較著名的有名為黃觀音的105等。
2

評分人數

TOP

【越不懂越敢講】

不管在什麼領域裏面,總是有些人仗著自己有一張嘴巴便信口開河的講,至於講些什麼?自己還不見得了解。就如今天在某家古董店裏,老闆說他們的紅茶比魚池那個六號好喝…

目前魚池的主力茶有台茶八號、十八號,就是沒有六號茶量產。腦袋瓜裏有沒有東西?如果不知道的事就別扯,就算他家的紅茶好喝也不必拉別的來墊背吧,若對面的是一無所知的消費者,便在無意間造成錯誤印象而造口業。

在普洱茶的世界裏,也是會常常遇到這樣的狀況,不管懂不懂,只要不是自己的茶就先批一頓,還說得振振有詞。例如:我才不信有那麼多的大樹茶,更不用說古樹茶,那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就拿得到…。由說詞中,您便可以猜得到該老闆不是經營大樹茶的店家,沒錯!他們的入倉茶是賣得不錯,而且還不時向老客戶調些茶回去再轉手賣出。
2

評分人數

TOP

【享受溫柔對待】

在大街小巷裏尋茶的日子開始,經常接觸到很有溫度感的店家老闆,回想第一次買茶壺的經驗,老闆幾乎是半買半送還附贈晚餐,大概老闆很少遇到小女生自己一個人跑去買茶、壺,當時的我才大學畢業開始工作領薪水。

當時薪水大約三萬出頭,每天七點半上班到晚上十點多,工作時間蠻長的,第一次買茶、壺共花2500元,一把紅土掇球、半斤阿里山金萱及泡茶所需的塑膠茶盤、簡易竹茶則、茶巾、茶杯等,老闆把可能需要的道具都幫忙準備好,另外送一把很可愛的鶯歌壺,結果身上的錢也一次花光光,還記得那天的晚餐是老闆的媽媽一直招呼,要我跟他們一起隨便吃。

有一陣子常跑民生社區,在一個賣場二樓有家小店,老闆是位很有氣質的女士,專賣些茶藝館需要的用具:桌、椅、壺、杯…等,很奇怪的是沒有賣茶,每次經過總要過去看看店主順便話家常,認識許久只在店裏買過一組陶作坊的杯子,每次很衝動的想買什麼,阿姨總是說等我真的有需要時再買,就算我只是過去聊聊天,也總是泡壺茶請我喝,更不曾推銷什麼給我,這樣的溫柔相待真是令人懷念。
2

評分人數

  • 千尋

  • 林小蜜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