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MyTeas 的飲茶生活

喝茶喝到小命都快沒了的人,臨終之前總要說說為什麼喝茶喝到命休矣!

開始練茶功,一定要先從六大茶類做初步了解。

【六大基本茶葉分類】
目前茶葉種類的劃分標準不一,有根據茶葉發酵度、製造方法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青茶 (烏龍茶)、白茶、黃茶和黑茶等六大類;依發酵度分類整理如下:

**綠茶:是未經發酵製程的不發酵茶類,也是中國產量最多、歷史最久的種類,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製作步驟有殺青、揉捻、乾燥等三個工序,乾燥有炒青、烘青、蒸青及曬青等方法。

炒青綠茶:龍井、碧螺春、雨花茶、松針等
烘青綠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華頂雲霧、高橋銀峰等 (閩烘、浙烘、徽烘、蘇烘等)
曬青綠茶:滇青、川青、陜青等
蒸青綠茶:煎茶、玉露等

註:雲南茶菁也有烘青、曬青的不同乾燥法,兩種茶葉的香氣、毫毛、色澤有明顯不同。

**紅茶:經過完全發酵的全發酵茶類,發酵度約為80~90%,製作時不殺青,利用萎凋使鮮葉失去部份水分,再揉捻成條狀或切碎成碎末狀;採摘後即開始進行發酵,茶葉所含的多酚類氧化轉變成紅色化合物,此化合物部份可溶於水,而形成紅湯、紅葉。目前紅茶正抬頭引風潮,金駿眉、台茶十八號紅玉算是領頭羊,中國大陸各省份或多或少也實驗性發展當地茶區的紅茶。

**青茶:屬於半發酵茶,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茶類,亦稱為烏龍茶,其發酵度介於30~60%之間;製作時經過適當發酵後,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稍微紅變而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主要產區:臺灣、福建。

**白茶:為輕度發酵茶,發酵度為20~30%,加工時不炒、不揉,以曬乾或用文火烘乾方式將白色茶葉茸毛完整保留,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

**黃茶:微發酵茶,發酵度約為10~20%,製茶過程中經悶堆渥黃,而形成黃葉、黃湯,較具名氣有君山銀芽、四川雅安、蒙頂黃芽等。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加工時堆積發酵的時間較長,使其葉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維吾爾等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普洱熟茶等。

雲南普洱茶部份的歸類,個人將熟茶及入重倉普洱歸為黑茶;未入倉及輕度入倉未失茶性的生茶不列入黑茶,至於應該歸什麼茶類?尚待研究…

以上參考【中國茶經--茶類篇】並依現況適度修正
3

評分人數

【不以現況為滿足】

從2003年開始陸續認識些製茶的朋友,從鹿谷、阿里山、大禹嶺、魚池甚至台東、雲南,茶桌上源源不斷的各式樣茶總輪番上陣來挑戰我的味蕾,感謝這些朋友總是靜靜的看我怎麼解讀他們心血。

真誠相待是他們的共同點,我不一定會喜歡他們的每一款茶,但他們總是很大方的讓我挑選喜歡的茶收藏而不在數量上刁難,當我把問題反應給他們時也總能做些調整,在我有些奇思異想時,他們也會跟我一起瘋狂。

雖然我不會做茶,在參與意見的同時,我們正在為茶葉開創新的可能,而且完全不以現況成果為滿足,或許現在正在被取笑著,但誰能準確估算我們的未來呢?

TOP

對了!普洱茶最好的倉儲就是自己的肚子。

TOP

【入倉茶的板塊移動】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之前,許多普洱茶已經陸續在港商抛售同時大批的往台灣運送,入倉茶倉庫也悄悄移轉到廣東境內,當時芳村也開始變成沿海的集散茶市;這幾年香港的經濟又發達了,店面、倉庫租金飛漲之後,香港普洱茶倉就要消失了,不需要多久港倉普洱也成絕響,目前台灣的普洱大盤商也正忙把寄放香港的入倉茶移回台灣,您要不要利用這個時機趕快收點港倉普洱呢?

TOP

【您在等普洱崩盤嗎?】
有些茶友在等普洱茶崩盤,會崩的是那些來路不明的茶而已,若是買空賣空的空氣就是一閃而過,接著該漲的一樣漲給大家看,新茶也不會增加,頂多就是不採而已。

TOP

【什麼是真相?】
才開始接觸茶的朋友,總雀悅於找到好茶,也會想把茶分享給其他同好,但自己心目中的好茶跟別人的一樣嗎?之前曾說了,喝茶是主觀的,所以鐵定標準不一致,因此勸告各位在分享好茶的同時不必強求別人給你什麼回應,就算有,也要仔細聽進去人家說什麼?透露了什麼訊息給你?最怕的就是要人家說出你想聽的話。

TOP

【直接向茶農買茶會比較便宜嗎?】

以前的茶葉交易大多是茶商(終端銷售單位)向茶農收購,或是茶販由茶農收購茶葉再轉給茶商,茶葉賣到消費者手上至少經過一次的轉手,購買價格也至少包含一次的轉手成本,目前也開始流行消費者直接跟茶農買茶的交易方式。

在此提出不負責的純推論說法,請消費者自行判斷並決定購買的模式,畢竟商業模式大多是供需問題,沒有絕對的對或錯。

剛接觸茶葉的茶友對於茶葉品質較沒有概念,即需要茶商引導購買行為並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因此茶商對於茶農便有監督的功能。茶農雖然以較低的批發價提供給茶商,但是只需要安心把茶照顧好,不必花太多的心思在銷售問題。

當茶農或消費者不安於自己的角色想要在價格上得利,當茶商的角色及功能消失時,在茶農為了把茶賣出去便需要把照顧茶的時間挪用在銷售方面,消費者買茶也沒人幫忙鑑定。

請各位想想,直接跟茶農買茶,真的是最划算的交易方式嗎?

TOP

【喝茶是很主觀的事】

多年的喝茶習慣,讓自己養成很多習性,尤其是不施脂粉、飲食極清爽這兩項,為的是隨時保持感官的敏銳度,更不想破壞喝茶的好興致。

每個人的生理狀況不一,有些人鼻子不是很靈敏,因此對於高香型茶種並不會特別喜愛,反而較重注茶湯入口後的表現;平常飲食口味較重,則對於發酵度輕的茶便較無法感受。

除了感官問題,對於茶葉的了解也會影響感受程度,就如大樹茶、古樹茶的分辨或是重焙、老茶的辨識,不同條件的比較問題就需要茶識為基礎,否則只是雞同鴨講而已。

TOP

【享受溫柔對待】

在大街小巷裏尋茶的日子開始,經常接觸到很有溫度感的店家老闆,回想第一次買茶壺的經驗,老闆幾乎是半買半送還附贈晚餐,大概老闆很少遇到小女生自己一個人跑去買茶、壺,當時的我才大學畢業開始工作領薪水。

當時薪水大約三萬出頭,每天七點半上班到晚上十點多,工作時間蠻長的,第一次買茶、壺共花2500元,一把紅土掇球、半斤阿里山金萱及泡茶所需的塑膠茶盤、簡易竹茶則、茶巾、茶杯等,老闆把可能需要的道具都幫忙準備好,另外送一把很可愛的鶯歌壺,結果身上的錢也一次花光光,還記得那天的晚餐是老闆的媽媽一直招呼,要我跟他們一起隨便吃。

有一陣子常跑民生社區,在一個賣場二樓有家小店,老闆是位很有氣質的女士,專賣些茶藝館需要的用具:桌、椅、壺、杯…等,很奇怪的是沒有賣茶,每次經過總要過去看看店主順便話家常,認識許久只在店裏買過一組陶作坊的杯子,每次很衝動的想買什麼,阿姨總是說等我真的有需要時再買,就算我只是過去聊聊天,也總是泡壺茶請我喝,更不曾推銷什麼給我,這樣的溫柔相待真是令人懷念。
2

評分人數

  • 千尋

  • 林小蜜

TOP

【越不懂越敢講】

不管在什麼領域裏面,總是有些人仗著自己有一張嘴巴便信口開河的講,至於講些什麼?自己還不見得了解。就如今天在某家古董店裏,老闆說他們的紅茶比魚池那個六號好喝…

目前魚池的主力茶有台茶八號、十八號,就是沒有六號茶量產。腦袋瓜裏有沒有東西?如果不知道的事就別扯,就算他家的紅茶好喝也不必拉別的來墊背吧,若對面的是一無所知的消費者,便在無意間造成錯誤印象而造口業。

在普洱茶的世界裏,也是會常常遇到這樣的狀況,不管懂不懂,只要不是自己的茶就先批一頓,還說得振振有詞。例如:我才不信有那麼多的大樹茶,更不用說古樹茶,那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就拿得到…。由說詞中,您便可以猜得到該老闆不是經營大樹茶的店家,沒錯!他們的入倉茶是賣得不錯,而且還不時向老客戶調些茶回去再轉手賣出。
2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