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很好的文章!

TOP

回復 4# lin146

超美ㄉ!

TOP

最近賞玩建盞的風氣日盛 ...
1

評分人數

  • 容爸

TOP

幾年前就由建盞協會理事長告知的資料,今天見到ㄧ篇完整的介紹,很值得注意。

1979年9月始,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科委、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仿古建盏实验,并获得成功,1981年3月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盏的样品,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无论是釉色、纹理,还是胎骨、造型等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此后,仿宋兔毫盏开始逐步走入市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仿宋油滴盏、鹧鸪斑盏、铁锈斑盏及带曜斑的仿曜变天目盏等陆续进入市场。不少古董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使用各种作伪手段将“仿建盏”改制成了“宋建盏”。因當時廣東為最前沿開放城市,對建盞的認識要遠遠高於內地(建陽),有一部分廣東古玩商來到建陽收購建盞,(因當時一些人對新老的認識還嚴重缺乏)逐漸的一些接底,做舊的也大量銷往廣東,然後再輾轉到台灣,香港,日本,真正的在國內幾乎不存在傳承有序的建盞。有的就是窯址或者墓葬出土!瓷片是敲門磚,瓷片帶來的知識面,遠遠高於書本與整器,

  最常见的做伪段有“消光去音”法(即用酸性物质在釉面上做处理,再用手段把新品的敲击声变得古朴沉闷)。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开始出现接底法(即将宋代的碗底接在新坯上、再挂釉入窑烧造),老胎新釉法(即将窑址上采拣的生烧品重新入窑烧造),老器后加款(后刻“供御”、“进盏”及臆造款等)等等。仿建产品除了碗(盏)这类器形之外,还新创造出了少量梅瓶、蒜头瓶、小盅及茶壶等;不过这些梅瓶、蒜头瓶比宋代的器形更大,较易辨别;茶壶及小盅也非古代建窑制作。
仿古建盏由于采用的胎、釉及烧成温度与古代相近,故其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別輕信化學層分的數據,這种也是最大殺傷力的)而且纹理也几可乱真。
但仔细观察,其釉面大多较浮亮且亮光扎眼,用酸性物质浸泡者则釉面呆板、晦涩,缺乏建盏的柔润深沉之感。有的粘“土锈”,圈足經過酸物質侵蝕會出現如白硝一類物質,與墓葬出土石灰長時間接觸類似,但不自然。有些圈足做舊后會出現油膩感覺,很不自然。二者都得加以注意,
其次,仿品胎土淘洗大多较细腻,胎体表面较平整光滑且较薄,手感较轻飘。近年來也出現了仿古胎,胎質灰常到位,修足也十分相似,有些非常老氣(與密閉匣缽取出的相同)此類幾乎可以亂真!
其一,仿品大多为轮制压模或注浆成型,修刀过于工整,以致显得拘谨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随意之感。有些則是臆造品。器型都有很大出入! 也稱之為宋盞!
其四,仿品大多不见冰裂纹,也有人为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产生的冰裂纹,但裂纹较粗。
其二,一些初級仿品,往往會在釉層,或者底足部分塗抹黃土,已達到掩人耳目,誤導的判斷 ,一隻真正的宋盞是不需要這樣做法。反之會把浮土清理乾淨,
其三,接老底,接老底的盞一般掛釉會到底足略上,已達到掩蓋接縫的痕跡,
其四,新仿品若用手指轻轻弹击,发出的声音较清脆;而宋代建盏发出的声音较深沉。 近年做舊也出現消音,敲擊聲音也如同老盞,
其五,新仿建盏上镌刻或模印的“供御”、“进盏”铭,字迹甚差,毫无真品的潇洒、飘逸之感,不可同日而论。从已发现的宋代实物看,“供御”款基本为镌刻,而“进盏”大多为模印(镌刻者偶见)。市面上也有发现用金属刀在宋代建盏上雕刻“供御”或“进盏”款的,在放大镜下仔细辨别,还是能发现新刻的痕迹。古人是先在碗底镌刻文字,再用垫饼托置在匣钵内烧制,因此,烧成后的碗底字迹笔锋比较内敛、含蓄。而新仿刻者则刀锋锐利、锋芒毕露。
這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靜心而對,彼此學習,會學到很多,此帖不交流,也不回復!見諒。

1.2.3圖為,仿古束口盞
4.      圖為,老盞后刻供御款
5.6.7圖為,高仿銀毫束口盞
8圖為         個人學習標本區
2

評分人數

  • mycuteoo

  • 射過溪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