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據我所知,烘青普洱茶無論台灣大陸都有販售,烘青普爾並非是越存越苦,而是新茶時香氣高,但無質,經三五年存放後不見其轉變,甚至香氣退去,造成亦無茶香又無茶質的狀態。簡言之就是"沒有陳放價值"。
「班章之星」也可能只是茶品外包裝名稱,不一定就是使用班章料,班章料質苦霸眾所皆知,毛料價格也不便宜,因此價低又不苦者,是否班章,心照不宣。
沱茶都是烘青所致,這後學還真第一次聽到,一般而言沱茶用料較嫩,芽頭多,因此在新茶口感上苦澀感較明顯,年份轉化上也較慢,但茶質可是一等一的厚。沱茶就是普洱,只是普洱眾多形式上的一種。
另沱茶喝新,普洱品舊,這標語後學可是第一次聽。
後學只知道,新沱茶我都淺嚐,舊普洱我可整日飲。
雲南沱和四川沱,本質上有所不同,尤其重慶更出過烏龍沱。若以少數以偏概全,恐有失公允。

歡迎您加入品茶的大環境,普洱茶水深但好玩,茶商人雜但情濃。
建議多看多聽多喝,以理性判斷所攝受的資訊,理出一條明路。
共勉之

小小意見,供您參考。
2

評分人數

TOP

稱不上指點,您抬愛了。
恕我直言,對於下關沱都是喝新的,而且是烘青茶,後學還是存有疑慮。
至少就我個人經驗而言,92下關甲沱(這算早期茶了吧?)在90年代的時候我還不愛喝,而一直到了這一兩年我才覺得喝來身體可以負擔,而且最好還是來點倉的。或許是小弟我喝茶點早,習慣的是相對來說比較傳統的口感。
而豆香,很多早期茶品都會有,也不局限在沱茶,豆香=烘青所致?這個連結可能要在更多證據,希望茶友們能提供多些證據來參與討論。

"真"班章,除了苦,他的苦很特殊,茶氣表現也有其特色,如果單以"苦"來論班章,很容易中標。

如何不買到烘青的茶?
經驗。

供您參考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