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書上也說---人可以活下去是因為要喝水
那麼你單喝水不吃東西試看看能活多久?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8-5 15:36


你光吃不拉看能活多久?

TOP

回復  ulumochi


小弟認為人與茶樹可以類比共通點說理,但不宜類比本質上不同之處或逕與套用,
以茶比諸 ...
說難 發表於 2010-8-5 15:38



    我承認我那些茶也是屬於{爆紅}的茶品
因為我沒有能力搞岀在叢紅
所以我在部落格有寫---適飲期最好在3-5年之內喝掉

TOP

茶樹的死亡有多少是因為衰老而自然死亡的?茶樹之死亡有衰老的觀念嗎?
似乎茶樹的死亡多繫乎天災(風、雷、雨、電、旱...)、蟲害、其他物種的干擾(寄生類植物、動物啃蝕、人類砍伐、戰爭砲火摧殘...),
撇開這些造成茶樹橫死的橫禍,茶樹會老死嗎?
有因為年邁而老死的茶樹?
運氣好未經橫禍的茶樹能活幾年?300年、500年、1000年還是10000年....
相較於3、500年的茶樹,百年以上的可能就頗有年紀,300年以上就很「老了」...
然而,相較於3、5000年樹齡的茶樹,可憐現在僅區區數百、上千年的「年輕」茶樹,不知有無這個運氣繼續長大...
相較於上萬年的茶樹(假如有的話),3、5000年的茶樹,只能稱為年輕小子。

茶樹會因衰老而死?茶樹要活「幾年」才會衰老而死?
假如這個前提沒有先釐清,
很容易落入一相情願的認知誤區, ...
說難 發表於 2010-8-5 13:30

小弟玩樹20年,試著回答這部份的問題,
植物的結構與動物不同,沒有複雜的內臟等多重的器官,
主要分三大部份,導管:用來輸送水份的,篩管:用來輸送養份的,木質部:用來支撐的(是死的細胞),
我們看到的千年神木,其實活著的只有外表一圈韌皮部(篩管與導管),中間的木質部都是死細胞,所以爛了也無所謂,動物是不可能這樣的。
重點來了,假設沒有病蟲或外力,植物會不會自然老化或死亡?
小弟以為當然會,因為如同前面所介紹的,植物活著的主結構主要是「篩管」及「導管」,
這些管子和動物的血管一樣,都會有阻塞的時候,特別是如果加以採摘,會加速篩管的阻塞,
人類的身高2米算長人了,可是喬木動則數十米甚至百米,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如果植物有顆心臟的話,那血壓要多少,才送得上去?
篩管輸送養分是利用「虹吸管原理」,也就是說樹稍、樹幹、樹根中間不可間斷,
樹老了,篩管細胞生長會變慢,輸送養份功能會下降,有時就會形成阻塞,那上部的那一枝就會枯死了。
所以如果照植物生長的觀點,嫩木與成年木是比較經得起採摘的,
老木經常採的話,出芽率會下降,且易造成部份枝條枯死。
若以養份輸送的觀點,老木的輸送能力其實是比較差的,
故若以此點出發,不見得越老的茶樹,作出來的茶,品質會越好!
7

評分人數

  • golden9999

  • 貫致駺

  • 羽身

  • jihlong

  • 素還真

  • ulumochi

  • lee480318

TOP

回復 193# 下港人


感謝下港人兄指點,
術業有專攻,可半點勉強不來,
敢問兄如兄所言一般茶樹約莫多少樹齡或外觀高度稱得上成年木?
約莫何條件下之茶樹可歸類為老木?
感謝

TOP

小弟玩樹20年,試著回答這部份的問題,
植物的結構與動物不同,沒有複雜的內臟等多重的器官,
主要分三大 ...
下港人 發表於 2010-8-5 15:42

弟同意您的觀點....
此主題是說苦與澀.....當然與茶樹生長脫不了干係
苦澀來源大抵是茶多酚及咖啡鹼還有茶皂素花青素....兒茶素類....酯化型更苦
總含量以夏茶最高
次為春茶秋茶
冬茶最低
部份原因就是日照......
氮素代謝抑制...氨基酸(甘甜味)生成少
對苦澀起調劑作用小...自然苦澀顯.......
但兒茶素類卻以芽含量最高..可想想製出來的茶一定最苦澀..
兒茶素是會氧化...氧化轉換多..自然苦澀度便會降低..




純論茶................................
2

評分人數

  • ulumochi

  • lee480318

TOP

弟同意您的觀點....
此主題是說苦與澀.....當然與茶樹生長脫不了干係
苦澀來源大抵是茶多酚及咖啡鹼還有茶 ...
素還真 發表於 2010-8-5 15:59

以一個飲者角度來看....

最好是不含藥
兒茶素含量高
鮮爽潤喉..清涼降火...
香度夠..喉韻佳...有層次感..通體舒暢
最好再加上泡水very長....那就perfect囉
才不管大樹台地咧....

TOP

再論回來苦澀的部份,
這幾年的純料大樹茶之所以苦澀度低,
除了工序的影響之外,應該也與只採摘大樹級的茶樹有關,
或則可以這樣說,大樹級的茶樹,其茶菁喝起來的口感苦澀度本來就較低,
這種苦澀度低的表現,是一種養份不足?或是一種茶樹成熟(在欉紅)?的表現,
其實也正是弟最近在測試及觀察的重點。

TOP

我認為熟普經過握堆後
大部分的不穩定活躍物質已經被破壞(該氧化的都氧化光了)(加水握堆目的就是加 ...
ulumochi 發表於 2010-8-5 13:57


烏大

反正都跟您聊過了,
也順便上來跟您閒扯一下好了。

您的論述主軸是,
單寧高的茶才有可能存放。
單寧高的茶會苦澀。
所以,苦澀的茶才能夠存放。
(關於這點,您常用紅酒來打比方)

我不懂茶葉製程,因此無法從製程上提出質疑。
(您跟杜老大比較近,或者有空可以拜託您幫我跟老大問問?)
在此,僅有幾點想要詢問。

1. 茶單寧高的茶必定苦澀?
我覺得這是問題的核心。
到底這邊所指的茶單寧是什麼?
查看網路上的資料,「似乎」所謂茶單寧(也就是茶多酚)就是一堆成分的總和名稱。
這一堆成分共同影響了茶品的滋味。
個人以為,這才是必須加以分析的地方:到底哪些成分給茶葉帶來什麼味道?

而你在這裡的推論中,把這些「總和」當成是單一物質,並且說茶單寧是苦澀的,
再做出結論:茶單寧高的茶必定苦澀。
這樣的推論是否會過於快速?並且簡化了茶葉內涵物成分與茶品滋味的關係?

2. 製程是否可以影響茶品滋味?
退一步說,即使您說的對,一堆成分共同組合成的茶單寧只有一種味道:澀。
但是否可以透過製程的影響,既保留茶單寧又使茶品滋味較為柔和?

您的推論中,有個很重要的部分是,
不苦澀的茶必定是以破壞,或者用比較正面的說法,是以轉化茶單寧的做法,來使茶品的滋味變得柔和。
但是,就如同我所引用的「部分」。
頑童兄指出一點:普洱的熟茶可否長期存放?
您的說法是,因為熟茶是「不穩定活躍物質已經被破壞」,而使茶葉保留穩定。
那照這種說法,應該普洱熟茶的滋味是恆定的,不會變動的才對?
或者說,應該跟台茶一樣,因為不穩定活躍物質已經破壞,所以味道應該是不變,或者只能越變越差才對。
但為什麼實際上也會有味道變化,而且有越放越好的情況出現?
(在這裡,你巧妙地用了一個詞「質變」,而不是用陳化。但是「質變」到底是帶來好的味道?還是不好的味道?
這點你似乎沒有清楚說明,而同樣地,您也沒有說明,為什麼某些茶的「質變」會帶來好的味道,某些茶的「質變」只能帶來不好的味道?)

這種現象,在老台茶的例子中,也會出現。
普洱熟茶和老台茶的情況,都是已然透過製程而使茶品滋味可以現飲的情況下,又能夠存放。
但為什麼會出現良好的質變?
以你的理論架構來說,這些茶應該沒有足夠的茶單寧成分以供質變(或轉化)才對。

3. 普洱和紅酒的類比
這是您的理論架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您很經常提到這樣的類比。
但是,這樣的類比究竟恰不恰當,是可以進一步討論的。
畢竟,紅酒是打開可以喝,但茶葉卻不是。
茶的飲用還需要透過「烹調」的過程(抱歉,我不知道要用什麼詞彙來形容這個過程)。
在這個意義下,紅酒已經是菜餚,而茶葉最多只是「食材」。
換句話說,在烹調的過程中,人的因素本身就會影響到茶湯的滋味。

再者,紅酒的製作過程中,在裝瓶後,就沒有其他添加物提供進一步的變化。
但是,茶葉的存放是在食材的階段就已經存放,而不是抽取了茶湯之後再來存放。
如果您以罐裝茶和紅酒來做類比,我覺得合理。
但茶葉存放和紅酒存放兩者所涉及的物理和化學變化是否真的完全相同而能夠類比?

先寫到這邊。
哩哩啦啦扯一堆,太嚴肅希望不會破壞討論的興致
1

評分人數

TOP

本帖最後由 素還真 於 2010-8-5 16:29 編輯

回復 198# sleeppig
關於這單寧是指一般常見單寧
但茶要以茶單寧來囊括


順便來胡扯一下個人體悟
兒茶素...苦
氨基酸...甘甜
鎂........苦
鉀......酸
鈣.......甜
鈉........刺
酯類....酚類......香
加熱過葉綠素..花青素.......蔘香
加熱過木質部......檀香
轉換過單寧.....梅子味...放久了.....烏梅味
重火焙......碳燻烏梅味


亂扯一通....口水味

TOP

回復  下港人


感謝下港人兄指點,
術業有專攻,可半點勉強不來,
敢問兄如兄所言一般茶樹約莫多少樹齡 ...
說難 發表於 2010-8-5 15:57

報告說難兄:
這點可真難倒小弟了,因為每一種樹種其老化的速率都不同,通常是長的慢的也老的慢,
但這雲南的大樹種的茶樹,弟手上沒有資料,也沒去當地仔細研究過,所以不敢亂言。
但弟可以提供幾點供參:
1.植物的老度不只是看絕對年齡,而與篩管的阻塞度也有關。同一棵樹,生長在土壤肥沃、水份充足地區的,可能二十年都還算未成年,因為生長條件好,還可以拼命長大。相對於生長在嚴苛條件下的樹,因為水份、養份有限,可能十年就老化了。
2.故植物的老化度,除了年紀,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從它的外觀及表現來加以判斷一二。第一是皮相老化。第二是生長減緩(採摘後,出芽變慢)。第三是新葉的大小。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