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拜台灣種茶製茶工藝精湛的茶農及製茶師所賜
苦澀已經不是雲南當地茶農的迷思
工藝之下,沒什麼不可能的.....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5-26 00:34



   工艺仅在口感的表面上做文章。茶体本质并未改变。
茶体表现真正的内涵在韵。
口感是表,韵是内涵。
选择是表或内涵就看个人抉择了。
如工艺将涩优化为入口的不涩,但质仍涩的话,回味上
还是残留涩的问题。

TOP

工艺仅在口感的表面上做文章。茶体本质并未改变。
茶体表现真正的内涵在韵。
口感是表,韵是内涵。
...
huangchan 發表於 2017-5-26 07:30



   有的好茶,入口微涩,其涩是活,本质是甜。所以入稍有涩感,与唾液结合后转为甜。
同样的,苦入口微苦,后回甘,回韵良久。
经典微苦化甘的代表,老班章,易武次之。
经曲微涩化甜的代表,曼松,麻黑次之。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