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洞房』由來的典故

從前有個縣官,愛讀詩文,樂於助人。但他有個脾氣,好爭強鬥勝。

這年正月,縣官路過一座小廟,發現廟門上貼了這樣一副對聯,
上下聯分別寫:『經籤可超生,難道閻王怕和尚?紙錢能贖命,分明菩薩是贓官!』
橫批:『虛無飄緲』

縣官對這副對聯產生了興趣,問何人所寫。有人回稟:「此聯出自一個十八歲少年之手。」
縣官便想見識見識這位才子,命衙役找來少年問道:「你叫何名?」
少年答道:「新郎。」

縣官見新郎舉止幹練、老成,出口斯文,便要和他比試比試。
當面提出了很多問題,新郎都一一答得無懈可擊。
最後新郎恭恭敬敬地彎腰一禮,問道:
「民間男婚女嫁,須三媒六證。請教父母官,何為三媒?何為六證?」

縣官聽罷,冥思苦想,只知道三媒中月老牽線為一媒,其他就不得而知了,羞得他面紅耳赤。
正在騎虎難下的時候,路旁閃過來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她笑道:
「媒妁紅線,過喜庚帖,定情之物』此乃三媒也。關於六證嗎?諸位請等一等。」
她不慌不忙地到村子裡拿來了『米升、剪刀、尺子、鏡子、算盤和秤』,縣官一見似有所悟。

姑娘又對新郎說:
「五穀雜糧有幾何,以米升為證;
 衣褲帶履從何來,以剪刀為證;
 一絲一縷知多少,以尺為證;
 喜怒哀樂情如何,以鏡為證;
 事物輕重分緩急,以秤為證;
 年月盈缺何為憑,以算盤為證。」

新郎對姑娘的回答十分欣佩,縣官也稱讚她聰穎過人。
問她叫什麼名字,姑娘羞怯地說:「卑女姓辛名喚辛娘。」
縣官看『新郎』和『辛娘』乃是天生的一對,便出面作媒,二人愉快地接受了。

但辛娘提出一個條件,要新郎三天內蓋一間,
『不用門窗,不用房梁,片瓦不見,寸木不生,天生地長』
的新房,新郎欣然允諾。

縣官不明其意,迫於面子,不好直問,只好到時再看是啥典故。
三天後,新郎、辛娘拜天地,請縣官來作客。
他見新郎高高興興地將新娘領進了一間冬暖夏涼的岩洞,
洞口上用紅紙寫了兩個大字『洞房』。

從此,民間婚娶事,新人住的地方就叫『洞房』了。
這就是洞房的由來!

姑且不論典故真偽,三媒六證真的是難得的知識,亦足見我們先人高超的智慧!
2

評分人數

故事另一版本~

過去,在一個村里,住著個叫新郎的小伙子,他獨自一人,三間草房,靠開飯鋪過日子。新郎很有肚才,三里五鄉的人有了什麼難事都找他。他在自家門上掛了個牌子,上面寫著:“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枉活百年。”
有三個皮匠去趕廟會,這一天路過新郎的家門,看見“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枉活百年”的木牌子,感到稀罕。一個皮匠說:“口氣不小,進去看看。”
他們三人進門往裡一走,新郎趕緊出來迎接,禮貌地說:“三位老兄,來來來,屋裡坐。”他又搬凳子又倒茶,一陣忙活:“三位老兄,有嘛事?”“沒事,我們路過門口,見牌子上寫得挺文明,想請你辦件事,不知能不能辦到?”“讓人讓到底,送人送到家。你們有嘛事,儘管說吧。”
大皮匠說:“我想要太陽大的一個饃。”
二皮匠說:“我想要海大的一甕油。”
三皮匠說:“給我織路那麼長的一匹布。”
新郎聽了哈哈大笑:“三位老兄,得多長時間?”三人一商量,嗯,時間不有太長,夜長夢多,就說:“三天就要。”說完三人走了。
第三天,三人早早來了,進門就喊:“新郎在家嗎?”“在。”大皮匠問:“我要的饃,怎麼樣了?”新郎不慌不忙地說:“我給你把麵發上了,你去量量太陽有多大,弄準了我再蒸。”大皮匠一聽傻了眼,忙說:“不要了,不要了,你愛蒸多大蒸多大吧。”
二皮匠說:“海大的一甕油,你做好了嗎?”“你把大甕搬過來,我就給你裝油。”二皮匠一聽,就說:“我本來想難為你,你倒難起我來,不要了。”
三皮匠又問:“我要的布,織好了嗎?”“你把路量量有多少丈多少尺,我織的時候好有個頭哇!”三皮匠一聽也哧一聲笑了,搖搖頭說:“不要了,不要了。”
新郎知道他們有意難為人,看他們一個個沒話說了,才開了腔:“三位老兄,早聽說過你們見多識文,今天求你們辦點事。”“有嘛事,儘管說。”
新郎說:“我要六證,幫我買去吧。”
三人聽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嘛叫六證,也不好意思問一聲。三人偷偷一商量,到別處把(打)聽去,不能讓他看出咱們沒本事。
他們走到哪兒,打聽到哪兒,就是沒有一個知道的。這天來到一個山頭,這山叫黃花山,見一位挺好看的姑娘正洗衣裳。他們上前施個禮,說:“請問大姐,你們村的沒有賣六證的?如果有,要多少錢給多少錢。”姑娘一聽哏哏笑了:“我家就有六證。”
這位姑娘叫陳娘,也是個有才的女子。回到家裡,她翻箱倒櫃,拾掇出六件東西:剪子、梳子、鏡子、鬥、秤和算盤。又對三個皮匠解釋說:“裁衣裳剪子為證,梳頭梳子為證,容顏好不好鏡子為證,斤兩大小秤為證,過量米麵鬥為證,結算帳目算盤為證,這就是六證。”
三人聽陳娘有條有理的一說,非常佩服她,說:“我們找了多少天,不想來你這找到了,要多少錢吧?”
“一分錢不要。只想問問你們是給誰找的?”
“給一個叫新郎的小伙子。”
“噢,以後有什麼事還來這兒找我。”
“那麼姑娘大名。”
“我叫陳娘。”
三人高高興興帶著六證回來了,見到新郎把東西一交說:“你看這是不是六證?”“是是,正好,在哪買的?”“在黃花山,一個叫陳娘的送給的。”“有多大歲數?”“十八九歲。”“三位老兄啊,勞你們再跑一趟吧。”“行。”“給她帶上幾句話。”新郎說著,提筆寫道:“寅時想姑月偏西,菜在園中水在溪。家中有米無人煮,床上有枕少個妻。”下墜“新郎”。他疊了又疊,折了又折交給了他們。
三人直奔黃花山,找到陳娘。她看完信笑了笑,拿出筆來寫了這樣幾句:“屋中無梁,沒檁沒牆,冬暖夏涼,天然一堵石頭牆。”
三皮匠回來,把信交給新郎。新郎拆開一看,哈哈大笑:“多謝三位老兄,這事你們甭管了。”
新郎多聰明!一看就知道,陳娘住在一個石洞裡,邀他去嚅。他急急忙忙打點了行裝去找陳娘。走到一座山上,在一個石洞前遇見一位姑娘。就上前施禮:“打聽個人,可曾知道?”姑娘說:“說吧,這一片兒有名有姓的我都知道。”“有外叫陳娘的,住在哪裡?”“你是… …”“我叫新娘。”姑娘臉一紅:“我不叫陳娘。”“你叫我好找!”“你叫我好盼!”
當天晚上,兩人在山洞裡成了親。新郎說:“你別叫陳娘了,以後改叫新娘吧。”從這兒,人們就把新婚的男女稱為新郎新娘,結婚的第一天晚上叫入洞房。入洞房實際上是入山洞。三媒六證的說法也是從這兒興起來的。
3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