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報父母恩咒:南無 密栗多 哆婆曳 娑訶。

每逢農曆七月每日念誦報父母恩咒四十九遍 , 可報父母恩 , 現世父母延壽 , 去逝父母超拔。惡因緣轉為善因緣之福報。消惡業增福慧。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23.htm

這些孝順而善心的人,因為印造佛經所得功德力量的緣故,這些諸佛們,都會恒常來用慈光照護,立即使這些人和生育他們的父母,都能生到天上,享受著各種快樂,而脫離地獄的罪苦。」受持讀誦迴向功德亦不可思議。

迴 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4

評分人數

  • 心香

  • 煎茶人

  • 南地子

  • tonystyle2002

TOP

人在何時最明白

末學很喜歡這個主題與內容 , 介紹給您分享。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d.php?tid=24274&extra=page%3D1
4

評分人數

  • 心香

  • 千尋

  • 南地子

  • 煎茶人

TOP

本帖最後由 建達 於 2011-8-4 12:24 編輯
<寶雲經>於菩薩所修法 , 各說十法 , 中說忍法。
菩薩有十法 , 能淨於忍。
何等為十?

(一)內忍(二)外忍(三)法忍(四)隨佛教忍(五)無方所忍(六)修處處忍(七)非所為忍(八)不逼惱忍(九)悲心忍(十)誓願忍。

建達 發表於 2011-6-5 04:04


( 一 ) 內忍。云何名菩薩內忍?菩薩飢渴寒熱 , 憂悲疼痛 , 身心楚切 , 能自忍受 , 不為苦惱 , 是名內忍。

( 二 ) 外忍。云何名菩薩外忍?菩薩從他聞惡言罵詈 , 毀辱誹謗 , 或毀辱父母兄弟姐妹眷屬 , 和尚阿闍黎師徒同學 , 或聞毀佛法僧 , 有種種毀訾 ,
                    菩薩忍辱 , 不生瞋恚 , 是名外忍。

    「罵」與「」 台人曰「」,釋義「破口大罵」,典出洪荒...文選》。 「指責」為普通級。 「罵」為比較級。 「」為最高級。 「」典出 《 書經 》。

( 三 ) 法忍。云何名菩薩法忍?佛於諸經說微妙義 , 諸法寂靜 , 諸法寂滅如涅槃相 , 不驚不怖。作是念言:『我若不解是經 , 不知是法 , 終不得菩
                    提。』是故菩薩勤求咨問讀誦 , 是名法忍。

4

評分人數

  • 心香

  • 千尋

  • 南地子

  • 煎茶人

TOP

( 四 ) 云何名菩薩隨佛教忍?菩薩瞋惱毒心起時 , 作是思維:『此身從何而生?從何而滅?從我生者 , 何者是我?從彼生者 , 何者是彼?
              法相如是 , 從何因緣生?』菩薩作是思維時 , 不見所從生 , 亦不見所緣生 , 亦不見從我生 , 亦不見從彼起 ,
                                             亦不見從因緣生。作是思維 , 亦不瞋 , 亦不惱 , 亦不毒。瞋怒之力 , 即便減少 , 是名隨佛教忍。

( 五 ) 云何名菩薩無方所忍?或有夜忍晝不忍 , 或晝忍夜不忍 ; 或彼方忍 , 此方不忍 ; 或知識邊忍 , 不知識邊不忍。菩薩不爾 ; 一切時 ,
                                             一切方 , 常生忍心 , 是名無方所忍。

( 六 ) 云何名菩薩修處處忍?有人父母 ` 師長 ` 夫妻 ` 男女 ` 大小 ` 內外如是中生忍 , 餘則不忍。菩薩忍者 , 則不如是。如父母邊生忍 ,
                                             旃陀羅邊生忍 , 是名修處處忍。

●真正最悲慘的賤民,則是種姓體制外的,被視為不入流的「人中最低賤者旃陀羅」(《法論》用語) ... 「婆羅門如果親近了旃陀羅女子或其他出身最低賤的女子,或者吃了她們的食物,或者接受了她們的布施,那麼過失犯者將喪失種姓。

●玄贊九曰:「旃陀羅,云屠者不律儀也,正言旃荼羅,此云嚴熾。 惡業自嚴,行持標幟,搖鈴持竹為自標故。 」玄應音義三曰:「旃陀羅,或云旃荼羅,此云嚴熾,謂屠殺者種類之名也,一云主殺人獄卒也。

●田溝裡的花朵 旃陀羅兒 [url]http://www.minlun.org.tw/3pt/3pt-1-10/275.htm[/url]。


4

評分人數

  • 心香

  • 煎茶人

  • 千尋

  • 南地子

TOP

本帖最後由 建達 於 2011-8-23 18:04 編輯

( 七 ) 云何名菩薩非所為忍?不以事故生忍 , 不以利故生忍 , 不以畏故生忍 , 不以受他恩故生忍 , 不以相親友故生忍 , 不以愧赧故生忍。
                                             菩薩常修於忍 , 是名菩薩非所為忍。

【音義】 愧赧:赧,音讀若腩,注音作ㄋㄢˇ。 愧赧是因為羞愧而面紅的樣子。

( 八 ) 云何名菩薩不逼惱忍?若瞋因緣 , 煩惱未起 , 不名為忍。若遇瞋因緣時 , 拳打刀杖 , 手腳踏蹴 , 惡口罵詈 , 於如是中 , 心不動者 , 則名為忍。
              菩薩若有人來起發瞋恚亦忍 , 不起發瞋恚亦忍 , 是名菩薩不逼惱忍。

●注音---ㄘㄨˋ 解釋---、踩。 如:「一蹴可幾」、「一蹴而就」。 一蹴可幾 只要一踏腳...

●注音一式 ㄌ|ˋ 責罵。 但凡罵詈貌似都是惡意侮辱的,事實卻並非如此。


( 九 ) 云何名菩薩悲心忍?爾時菩薩若作王若王等 , 有大功業 , 為苦惱眾生而作其主。是苦眾生 , 若來罵辱觸惱之時 , 菩薩不以我是主故 ,
                                         而生瞋恚。如是眾生 , 我當拔濟 , 常為擁護。云何而得生於瞋惱?是故我今悲心憐愍 , 不生忿恚 , 是名菩薩悲心忍。

●「瞋恚」兩字經常連在一起,但佛陀分開解釋:「瞋」是馬上發脾氣,表現於外;「恚」是自己生悶氣,對人事不順眼、不高興,就放在心裡鑽牛角尖。

●諸佛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眾生之所以無法親遇、親證的原因,都是由於時常生起如烈火般的瞋恚心的緣故。 ...
  又因為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故佛經中常以「火」的意象,來形容瞋恚之心所帶來的災害。 ...

瞋恚是一種生氣的心理。 當年印度的悉達多太子,小時候有一位玩伴,名字叫做"車匿",或叫做"闡陀" ... 佛陀勸了車匿幾次,
  仍然改不了他的傲慢與瞋恚... 所以,大家要好好守護自己的心,不要給傲慢、瞋恚或無明所佔據。 ...

( 十 ) 云何名菩薩誓願忍?菩薩作是念:我先於諸佛前 , 曾作獅子吼 , 發誓願言:『我當成佛 , 於一切生死淤泥中, 為拔諸苦眾生。』
                                          我今欲拔 , 不應瞋恚 , 而惱於彼。若我不忍 , 尚不自度 , 況利眾生。

獅子吼者,獅子乃獸中之王,其發吼聲百獸驚恐,此喻菩薩之說法言音,能摧伏外道天魔令其驚恐,故得名。

(以上節錄)法藏菩薩滿足諸忍 , 故云 「 忍力成就 」。
法藏菩薩成佛後於今十劫 , 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南無阿彌陀佛。

4

評分人數

  • 心香

  • 煎茶人

  • 南地子

  • 千尋

TOP

「忍力成就。忍力者,忍辱之力。」就是六波羅蜜裡忍辱波羅蜜,這個名詞的翻譯是特別為中國人起的。早年這些翻經大師到中國來了,中國人把辱看得很重,殺頭可以忍,恥辱不能忍,把恥辱看得這麼嚴重。所以翻經的法師把忍波羅蜜,就下頭用忍辱,這講辱都能忍,還有什麼不能忍?取這個意思。這是翻經大師的智慧,他們的善巧方便。「法住師云:忍有三種:一者安苦忍,謂於世違事能受故。」就是違背你的喜愛,換句話說,你討厭的、不喜歡的這些事情,你都能夠忍受。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三衣一缽,樹下一宿,這是安苦忍,佛為我們表演。人能夠安貧樂道,這個社會就安定和諧,你看這個功德多大!我們要積功累德,這點就很了不起,為什麼?能忍的人,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心是安定的。安定心生智慧,他不生煩惱,所以處於貧賤,他仍然是快樂,像顏回一樣。在社會上沒地位這叫賤,沒有財富這叫貧,顏回這兩種都沒有,沒有財富、也沒有地位,可是顏回的生活幸福、快樂、美滿,從哪裡來的?安貧樂道。世間人不知道他、不認識他,佛菩薩認識他,聖賢人認識他。現在一般社會說迷信,其實並不迷信,真有鬼神,鬼神尊重他。這是安苦忍的功德。

  「二、他不饒益忍」,他是別人,別人對自己不饒益,用現在的話來說,別人對我或是毀謗,或是侮辱,或是加害,這都屬於不饒益,能忍。這底下一句也說清楚,「謂他於己有違損能受故」。違背自己的意願,傷害自己的名利,能受!像我剛才舉的例子,這個我們在一生當中肯定遇到的,我們修行,幫助社會、幫助大眾做點好事,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障礙,在現在這個社會,你想像不到的障礙。你好心好意幫助他,他在那裡問我:「你為什麼幫助我?你有什麼企圖?你的目的何在?」你說:我沒有企圖,也沒有目的。「那你不是神經病嗎?你怎麼幹這個傻事?」這都是我們這麼多年來常常碰到的。我們也了解,遇到別人問我們,「我們想修一點福。」修什麼福?「來生福報。」你相信有來生嗎?「是,我相信有來生。」我們把因果教育送給他,告訴他有來生,信不信隨他,信很好,不信也好,為什麼?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到哪一天發現到真有來生,他很感激你,以前某人跟我說過,我不相信,現在知道是真的。這要學菩薩的善巧方便,能忍。

  「三、法思維忍,謂於法無分別故。」這要忍,這個不忍真不行,這就你修學佛法,學佛的經論,或者學世間人的經典,四書五經這一類的,你要不要去思考?想這一句話、這一段是什麼意思?這很平常的事情。聖賢佛菩薩叫我們要忍,忍什麼?別去想它。為什麼?你去想它,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聖賢、佛菩薩的意思。為什麼?因為佛菩薩沒有意思。經典上的話是從佛菩薩清淨智慧流露出來的,所以它沒有意思。我們要離妄想分別執著心去接觸它,你就真正體會到它的意思,那個它的意思不是它,是什麼?是自性的意思。自性裡面本來具足智慧德相,佛菩薩是恆順眾生,隨心應量,自然流露出來的。所以它沒有意思,沒有淺深,也沒有廣狹,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眾生聽到個個都歡喜,眾生根利的他聽的意思很深,眾生根性很薄的他聽的意思很淺,聽的人個個都得利益。這個得利益就像古人的比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聽懂的人他自己心裡明白,妙就妙在這裡,所以法叫妙法。你聽經聞法能得多少,全是你自己,與外面不相干,與老師也不相干,全在自己。老師為我們講解,老師的境界我們不知道,世間老師講,意思就很淺近;有修有證的老師去講,高深莫測。得不得利益?得利益,肯定得利益。如果要不得利益,他不就白講了!哪有這種道理的?

  所以馬鳴菩薩教給我們,讀誦、聽教要懂得三個原則,第一個不執著言說相,讀誦不執著文字相;不執著名字相,這名詞術語;不執著心緣相,心緣相是你只恭恭敬敬、誠誠懇懇讀下去,不想文字裡的意思,都不要去想。這樣的讀誦是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學一次學成功,遵守這個方法去讀、去聽,遵守這個方法這是持戒。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修定,沒有分別不用第六識,沒有執著不用第七識。你不用第六識,妙觀察智就現前;你不用第七識,平等性智就現前。換句話說,你的心是清淨平等的,清淨平等心叫三昧。久久薰修,自然開悟,開悟之後你看到這個經文字字句句無量義,這是法喜充滿。為什麼說無量義?自性無量,自性無量就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無量,真會念。聽教亦如是,聽教就是聽講,像我們現在在一起學習,我們分享。你要能守住這個原則,這一堂課兩個小時,兩個小時修什麼?修戒定慧,用這個方法將戒定慧一次統統學了,每天都用這個方法。人家真用功的人一天八個小時、十個小時,最好是十個小時,聽經可以聽光碟,或是在網路、在衛星。讀誦就用經本,一本書不更換,沒開悟不看第二種,開悟我再廣學多聞。開悟的樣子是什麼?最普通、最普遍的答問,別人有疑難問題提出來,你應對如流,不用思考,智慧開了。你沒有去想想這個問題,這問題我應該怎麼回答他,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提出來,自然就回答。往往答完之後自己感到歡喜,我答得很好,我怎麼會這樣答覆。自己要想想這個問題,想怎麼答,還答不出來,妙!這是什麼?智慧現前,就這麼回事情。

「此三忍成就,故曰忍力成就。」一個安苦,安貧樂道;第二個能夠忍受一切人的批評,特別是惡意的都能忍受。不但不計較,而且還有感恩的心,這個難,真正有感恩的心才得到受用。為什麼沒有感恩的心?你沒有得受用。得受用,聽到別人批評,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如果他批評得對,我真有這過失,我從今就改掉,感恩他,他提醒我;沒有,更要感恩他,他出這個考題,我通過了。

如有興趣研究 閱讀可登入 , 第十段接下去:http://new.amtb-aus.org/Item/13600.aspx

4

評分人數

  • 千尋

  • 心香

  • 煎茶人

  • 南地子

TOP

這十種忍內容很精彩、很豐富,「二、外忍」,外忍你看它說的,「云何名菩薩外忍。菩薩從他聞惡言罵詈,毀辱誹謗,或毀辱父母兄弟姊妹眷屬」,這就是別人毀謗你,不毀謗你自己,毀謗你的父母,毀謗你的兄弟姊妹,這樣狀況,或者是毀謗你的和尚阿闍黎,毀謗你的老師,毀謗你的同學,「或聞毀佛法僧」,謗佛、謗法、謗僧。「有如是種種毀訾,菩薩忍辱,不生瞋恚,是名外忍」。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一般人遇到這個事情他忍不住,怨恨就生起來,瞋恚心生起來。佛菩薩不是這樣教我們的,我們要注意,佛菩薩教我們什麼都要忍,你才能有成就。像這些東西講得不錯,舉的這些例子,如果我們不能忍,我們肯定退心,這一退心我們的道業就失掉,全盤失敗了,損失不是別人,是自己。一個人要有成就,經上講的這麼多這些磨難,這些磨難你能夠通過你就成就了;你有一關不能通過,你就墮落了。又何況在這個時代,所謂是法弱魔強,你要不懂得忍辱波羅蜜,你怎麼會成就?什麼樣的苦都要忍,什麼樣的辱都要忍,堅持自己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才會有成就。過去社會上一般人,多少還學一點古聖先賢的教誨。現在完全沒有了,你做好事人家罵你,侮辱你;你做壞事,人家讚歎你也幫忙你。做好事,不但不幫忙,他還把你毀掉,你還做不做?看你能不能忍。

節錄: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288集。

很難忍 , 但還是要忍!自覺覺他 , 是生生世世的光明大道 , 莫要視短只看今生。
4

評分人數

  • 千尋

  • 心香

  • 煎茶人

  • 南地子

TOP

本帖最後由 建達 於 2011-8-24 12:34 編輯

『酒』遮戒。


殺 ` 盜 `淫 ` 妄 `酒 , 除 [ 酒戒 ] 是遮戒外 其於四戒是聖戒與自性性德相應故(聖戒是指與自性性德相應 受不受戒皆不得其犯)。
遮>是遮蓋的意思 ... 比如說:擔心因為喝酒而壯膽造作惡事 ` 產生惡業 , 或因為喝酒起無明煩惱造作不善業 , 所以用酒戒來約束遮蔽其犯行 ,
但對飲酒不犯或不造做不善業的人來說有無此戒皆不受影響。
[酒戒]也有開緣 , 老人家或僧眾因為治病做藥引或者血液循環慢以適量來幫助循環 , 不是因為執取愛喝皆有開緣。

但是受持五戒 , 其功德不可思議外 , 每一條戒行皆有五尊護戒神日夜善護其人(5 x 5 = 25) ; 也因為守戒迴向無上正等正覺而圓滿菩提 , 但是功德雖大破戒犯戒者(指已受五戒) 非符合以上開緣條件者 , 或不通懺悔者 命終墮畜牲道五百世輪迴流轉沒有手腳的業報身 如 : 蛇或蚯蚓 ... 等。

萬法[緣]起 , 一念為[因] , 有因有緣 成熟逢果 。末學敬祝:善因 善緣 善果。[述而不作]感恩。


2

評分人數

  • 千尋

  • 南地子

TOP

認真拜讀了此帖中所有文章
很佩服  建達兄為隱惡揚善所做的諸般法布施 .
文章中字字珠璣 . 句句醒人 .
或生活哲理或出世至理 .
有深有淺 . 演繹清濁百態 .
可說是 :  深者見其深 . 淺者見其淺  
很值得一再細讀深思 ...

讚 !
2

評分人數

  • 千尋

  • 建達

TOP

依法不依人 ` 依義不依語 `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 依智不依識。

2009 - 2010 [ 善茶集 ] 恭 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以及聽聞淨空法師 佛教頻道101 ; 轉載如須註明出處 : 敬請註明 : 恭 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佛陀經教 , 師父引經據典 ; 末學記問之學 述而不作 , 只有使用權 沒有擁有權。

阿彌陀佛
感恩
4

評分人數

  • 雲之南

  • 心香

  • 小渣蚱

  • 南地子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