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昨晚選購賞茶則時 , 在寧靜的氛圍中 , 無意間聽到這樣的一段話 (因為聲音真的很大)。
敘說在茶會裡 , 話多的人一定不懂茶 , 懂茶的人話一定不多。

末學對於這段話 , 有著不同的解讀。
茶會所探討研究的是茶 , 由其是有泡茶師所詮釋出的湯品 , 藉由意見的分享而了解品飲者的習性`喜好 做一適當的調整是必然的。
當然 , 泡茶師對於每一種茶品的表現技法 , 可學習和領會的空間更大 , 此時的話題和問題自然也就多。
相信真正懂茶的人是很願意無私的分享所知 , 也很敏銳的發現問題所在來為您解答。

但是在非討論性質的茶席裡 , 靜靜的欣賞 ` 聆聽 ; 懂得放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時 , 烙印在您印象中的 , 就是您所得到的。

感恩!
3

評分人數

  • 千尋

  • 射過溪

  • 煎茶人

TOP

一樣的茶品 , 用一樣的水和溫度 , 而泡茶的器具不同如 : 紫砂泥 (五色土) ` 礦土 ` 陶土 ` 瓷器 ... 時間一樣 , 所詮釋出的湯品有所差異。
然而用心的人 , 找出茶品的特色與方法來突顯和修正補其不足之處。

執壺者是人 , 對於茶品會用心的選擇『器具』與『方法』來令這泡『茶』詮釋出盡善盡美的茶湯。
如果泡茶的『器具』和『茶』都是人 , 那執壺者又是用什麼樣的心思和態度來詮釋?

今天外出辦事 , 同樣的深信人性本善 ; 因為在請教與解答的過程中 , 末學看到真善的一面。
然而一個障礙現前 , 末學同樣的善解與感恩 , 感恩的是真善的一面 , 善解的事是隨緣就好。



TOP

回復 116# 建達

最近看了太上感應篇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d.php?tid=25817&extra=&page=18 173-187樓 , 心有所感 想起了一段話:善解 隨緣。

其實這樣的做法也是學習包容與『慈』『悲』, 佛說:無緣大慈 , 同體大悲。
在一切善緣善境中 , 面對障緣的影響 , 使得原本的善緣善境而轉變 ; 這個轉變要善解 , 保持住您與對方的善因緣。結果並不一定是好 , 但隨緣不傷和氣。
然而造作罪業的是這個障緣 , 此時也等同隨緣消業 ; 善解 ` 包容而離開了障緣 , 同時又保持住善因緣而不產生共業 , 來生因緣成熟還是善的因緣。

因 緣 果 , 善心善念要把持住善因 , 有了善因必定有善果。
深信因果 與您分享。
感恩!
1

評分人數

  • 千尋

TOP

本帖最後由 建達 於 2014-11-16 23:20 編輯

上個星期到一位前輩家裡泡茶 , 得知前輩之夫人住院 ; 這位菩薩告訴末學 , 在病痛之時一句佛號也念不下去 ...
末學聽後心裡非常難過與不捨 , 願佛菩薩加持她和開智慧。

但有善根的菩薩告訴末學 , 就如同師父所說和地藏經所述的一樣:生前所造作一切善 , 做七分 七分自得 ; 若命終靠其子孫修福 , 得力之福七分也只能受一兩分福而已 , 其餘造作者自得。在沒有病痛或障礙之時努力修善造福 , 閒暇之時多念佛以備往生資糧 ; 念佛法門 , 就是福慧雙修之法。

願一切眾生都能解冤釋結 , 破迷開悟 , 離苦得樂。也願附身的靈同霑法益。
阿彌陀佛!
感恩
2

評分人數

  • 煎茶人

  • 千尋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