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末學品味的感覺是
大樹生茶日曬工藝發酵2~5%,一年陳約5~10%,五年約10~20%
十年約20~30%,20年約50%。
黃茶約10%。
高山茶約20%。

TOP

黄茶
在历史上,未产生系统的茶叶分类理论之前和在众多消费者中,大都凭直观感觉辨别黄茶。这种识别黄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叶品质极不相同的几个茶类,涉及到很多种品质各异的茶叶。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而实为绿茶类。还有采制粗老的绿茶,晒青绿茶和陈绿茶;青茶的连心、包种等都是黄色黄汤,很易误认为是黄茶。
初制原理  听语音
绿叶变黄对绿茶来说是品质上的错误,而对黄茶来说,则要创造条件促进黄变,这就是黄茶制造的特点。
研究黄变的实质,不仅有利..,.


看來射前輩对黃茶的特性及製程不是很了解耶~

TOP

历史沿革
黄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观察方法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

TOP

黄茶是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的,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
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而纳米黄茶能更好发挥黄茶原茶的功能,纳米黄茶更能穿入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功能,将脂肪化除。

有二種
一是茶葉本體就是黃的
二是悶黄的。
第一種黃山黄金芽
第二種君山銀針悶黃的。
所以黄茶發酵度10%,綠茶10%以下或稱不發酵
高山茶,包種茶,鐵觀音....輕發酵稱為青茶
龍井,碧羅春....是綠茶

TOP

高山烏龍發酵20%~30%,高溫滾筒殺青,開封後三月沒喝完就有少分青味,
這是末學最不喜之處。
銀針傳統工藝,量少手工悶黃,開封後久藏不會出青味,即使一年果香更香醇
久藏後轉化的韻味還要觀察
白茶類似黃茶製程,但少了悶黃工藝,久藏幾年会是轉化為紅茶韻。

TOP

可是你一開始講黃茶,自己明指是悶黃的啊

你怎麼這麼會坳呢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3-16 17:29



  做綠茶時有部份因悶到而黃變,將此黃變形成一個獨特的工藝悶黃,形成黄茶。

普洱的製程是炒青,後柔捻,分條,曬乾
黃茶也須要這些製程,差異在於是沒有日曬,要另經悶黃30小時
的製程。
這有點像普洱熟茶的製程,熟茶是渥堆40天左右。

TOP

而且您這段 "所以...." 有夠可笑的, 這樣就能瞎掰過去喔
好幼稚喔你..........

從發酵度區分,不是這樣嗎....綠..青...黃...紅....黑 嗎 ?
你真的太會瞎掰了
從發酵度區分,不是這樣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3-16 17:38


黃茶不是射前輩所形容的那樣。
黃雖排在青之後,但因工藝因素黃茶確實發醇度比青茶輕。
烏龍茶受濕氣影響,台語叫切氣(青氣)。
射前輩,您懂的。

TOP

再坳下去,能改變黃茶的發酵度高於青茶的一般認定之事實嗎 ???
能掩飾你處處虛構說謊的事實嗎 ???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3-16 18:39


黃茶發酵度10%是百度查的,不是末學虛構的。
末學品味觀察也確實如此。

TOP

大家看清楚了沒有 ???

如果你不懂茶,而遇到這類的茶商
會有甚麼後果,就不言而喻了.........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3-16 18:55


末學是上班族,只是愛茶而已。
業餘兼推廣而已。
末學從事汽車製造業,派駐上海蘇卅地區。
不是什麼茶商。

TOP

那業餘間推廣是啥意思啊

但我說的是"這類" 不是說你一定是茶商啦
你也不用弄個"業餘間推廣"來模糊其詞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3-16 19:04


隨前輩怎麼想都可以。
40幾歲起會改變喝起大樹茶陳年的主要還是年紀因素,返樸歸真吧。
越是天然自然的少人為加工的是最符合身體協調的。
如烏龍多了那道高溫殺青,雖提了茶香,卻有形無形破坯了最純真的
原始好滋味。
大樹手工普洱,高端白茶,高端黃茶保留了最原始的芳香,又不失身體
最需要親切的協調。
而紅茶確實香醇,但也大多由加工提香。
紅茶若是由普洱,白茶,黃茶轉變來的將更為自然香醇。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