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6樓..........

  ㄚ怎麼會有這樣的轉變?

因為你回家泡飲時,已離開了當時的情境
回到沒人提點你特別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3-23 23:03


樓上這三篇圍繞在口感及味道,洋洋大灑卻忽略了身體的
飽滿,寬闊,協調,韻的深淺,粗細,生津的延長性,化苦化澀
的速度,厚薄.....
品茶如果有像前輩說的那般容易,就沒有一克幾毛錢跟一克幾十元的分
別了。
品茶時味道會騙人,但韻,身體的覺受舒不舒服是不會騙人的。
用身體所有器官,包括細胞喝茶才是品到真韻所在。

TOP

今天又去吳江出差,在等待机器換模的時間,受招待喝了一泡茶。
明顯的是一泡灌木茶,第一泡舌面即是殘留粗粗的澀感化不掉,
泡越後面粗顆粒澀感越形增加,而且完全沒喉韻,即使也有局部的甜卻
始終下不到喉韻,甜韻也及不上下顎。
雖然美其名為紅茶,卻是依賴烘培
的技巧而使客戶認為有茶香,有味道。
應付一般人可,但遇到老饕可就破綻百出了。

TOP

閣下這種限縮思維的話術,真的可笑到爆

紅茶是依發酵度所產生的分類
這是客觀的存在,並無你所謂的"美其名"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3-23 23:59

抱歉,說錯了!

喝吳江這泡茶李總說是紅茶,其實是五分熟的烏龍。

烏龍是青茶類,一般人犒不清楚以為茶湯颜色是紅就說是紅茶。
樓上那篇原意不在表達味道與製程,而是表達茶韻。
謝謝了!

TOP

芳村市場領漲的茶
就是大陸人愛喝的指標?

新茶泡出紅湯,難道在茶廠存放一年,比茶商藏家存7年轉化還快?

若 ...
huangfafo 發表於 2017-3-28 09:22



   另一種新茶的出品方式是陳放三五年的散茶再壓餅。但這樣茶湯口感表現會比直接當年新毛茶直接壓餅再放三五年的
比較水,茶湯顏色深的多。
1

評分人數

TOP

渥黃的工藝與黃茶悶黃的工藝感覺似類似,主要差異在火候。
黃茶因為市面陳年茶五年內極少,所以轉化還要再觀察。
但末學覺得陳化趨勢會轉為紅茶韻及柚香藥韻。

TOP

柔美挺秀,玉翠凌峰。
這二句是今晚品君山銀針老君眉的心境。

TOP

幾十年以前一直在台過著天高地厚的生活,以為台茶文化是中華茶文化之精萃。
到內地近二年,原來中華精萃茶文化一直默默耕耘。
仍有極小一群在維護高優頂級工藝傳承著,不為升斗,不為黑心。
所謂行萬里勝讀萬卷書。
意謂實踐行動力勝空讀死書。
原來上好茶竟是如此親切純真天成好喝。
1

評分人數

TOP

清明台放四天,內地三天,由於工作因素加班二天,清明泡湯了。
供應商不努力,接著5/1,端午也會泡湯。
同事去年底才團購二件大樹茶,喝上癮了,自己會上網查行情,擔
心退休後茶貴,準備藏茶了。
今年50歲,準備7~8年後退休,一年花6~7千人民幣買一件四桶茶。
一年喝一桶,一年可存三桶。
連續7年編預算各藏一件,7~8年下來,就有21桶各年份的茶了。
同事的點子真不賴!

TOP

另一位內地同事就愛喝新茶,不藏茶。
預算春茶五干人民幣買100克曼松古樹,200克困鹿山古樹。
100克老班章古樹。
同事可愛的說,茶雖貴,但可接受,每次二三克可滿足一天的上班
精神。
春茶喝完了,再準備5000喝冬茶。
就只愛最出名的名寨古樹茶,連彎弓都看不上眼了。

TOP

搞不好台灣的茶種27仔早已被拿去當炒到天價的高檔大樹茶賣了
就算沒有,台灣的製茶技術早已被引用過去了
不 ...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4-5 22:06



   很難耶高山茶會變味的不是末學說了算
好幾位同學都有這樣的感覺,而且他們都是董事長等級的。
末學的上司同事總字級的原本喝阿里山高山茶一斤3200,今年說
已漲到4200,沒有一餅台幣千來元的大樹茶好喝。
所以已全部放棄高山茶改喝曼撒大樹茶了。
同事年薪30幾萬人民幣,他跟內地年薪不到十萬的同事不一樣。
他覺得喝一般大樹茶就滿足了,不會去追求高檔茶。
茶友品味百態。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