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三種古樹茶品飲心得如下......

160cc紫砂評鑑杯, 置茶3g, 時間5分鐘

野生型....
沒有花香,只有類似八卦單的味道,澀微
苦味不重,但苦的特殊且持久,這是野生茶的特殊苦感
質不重,但涼喉感很好

過渡型....
花香蜜甜的氣息相當高雅,是三款中香甜感最好的
苦味輕,苦感有點類似野生型的,澀微
質中等,但最討喜

栽培型....
質最厚重,但口感較粗澀
有花香蜜甜,但高雅度與甜感輸過渡型
苦韻比過渡型的略重些,苦感也有點類似野生型的

先用評鑑杯同時試茶性及口感的區別
下次再用朱泥壺分別詳飲,謝謝好茶分享學習







1

評分人數

  • 大大樹

TOP

三種古樹茶品飲心得如下......

160cc紫砂評鑑杯, 置茶3g, 時間5分鐘

野生型....
沒有花香,只有類似八卦單的味道,澀微
苦味不重,但苦的特殊且持久,這是野生茶的特殊苦感
質不重,但涼喉感很好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7-8 14:35

野生型古樹茶第二次品飲
120cc薄胎朱泥, 7g, 快速洗茶後靜置一分鐘

1~4沖 各20秒
些許的煙燻味,口感不重但適口
馨香涼喉感相當好,慢慢在口腔內爆發開來且深邃持久
甜感佳,苦味淡,澀不重,相當舒服
茶滋在第四沖時開始轉淡

5~6沖, 40秒, 50秒
口感與1~3沖雷同,只是香氣略降

7沖120秒,8沖不計時
味道已經很淡了,但尾韻還很細緻不粗澀

質不重,但喝來清雅芳香怡人
上次用紫砂鑑定杯泡,芳香氣息沒泡出來
這次用朱泥壺就出現了,可見茶具的選擇很重要


   
1

評分人數

  • 大大樹

TOP

三種古樹茶品飲心得如下......

160cc紫砂評鑑杯, 置茶3g, 時間5分鐘

過渡型....
花香蜜甜的氣息相當高雅,是三款中香甜感最好的
苦味輕,苦感有點類似野生型的,澀微
質中等,但最討喜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7-8 14:35
第二次品飲....

120cc薄胎朱泥, 7g

1~4沖各20秒
忘了溫潤泡,所以第一沖滋味略淡
第二沖就適度了,第四沖略降

香氣與甜感有點類似文山包種茶,相當高雅清秀,有涼喉感
還可嗅到殘留的野生基因,木腥味及特殊的苦感尚存
只是比野生型的淡些,但芳香氣息極優

5~6沖各40秒, 7沖50秒
口感濃度與2,3沖差不多,但香氣略降
第7沖略有粗澀感,但還是香甜好喝

8沖120秒, 9沖150秒
到9沖時粗澀感已經有點重了,但淡淡的香甜氣息依然高雅



TOP

三種古樹茶品飲心得如下......

160cc紫砂評鑑杯, 置茶3g, 時間5分鐘
栽培型....
質最厚重,但口感較粗澀
有花香蜜甜,但高雅度與甜感輸過渡型
苦韻比過渡型的略重些,苦感也有點類似野生型的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7-8 14:35

第二次品飲.....
120cc薄胎朱泥, 5.6g, 快速洗茶後靜置一分鐘

1~4沖各25秒
香氣不錯,但澀感極重,是那種會讓口腔黏膜脫水,化不開的澀
苦也略重但化得快,現飲實在不怎麼適口,要放個幾年才行
不過甜度及甜感不錯,泡水也較長,第四沖還沒明顯掉水
但實在太澀,所以四沖即止

野生,過渡,栽培古樹的綜合心得.......
茶乾外觀: 野生不顯毫,過渡微顯毫,栽培毛很長

茶香茶甜: 野生悠遠,過渡高雅,栽培短淺
                但這點不能當作野生~栽培型的區別
                只能當作這三種茶的不同而已

苦澀度 :   野生最輕,過渡略重,栽培最重且澀感難化但苦化得最快
                但這點不能當作野生~栽培型的區別

苦感     :   雖野生~栽培的苦度是漸增的,但野生難化的苦感卻漸減
                這點也可當作該區該種野生~栽培的轉變參考之一
                這苦感比較像臨滄的紅殼野生茶
                (青殼的最苦,紅殼的較不苦)

這是很好的體驗與學習,謝謝大大樹大方分享



1

評分人數

  • 大大樹

TOP

野生,過渡,栽培古樹的綜合心得.......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7-13 12:08

對了,有幾點忘了講.....

1.樹齡方面我無法憑口感做明確的分辨

2.有人說大樹古樹茶香甜不苦澀或苦澀化得快
   我想這是誤區,因為品種很多且又關製程,季節,氣候,海拔....
   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3.有人說大樹古樹的質量比台地及小樹茶重
   這也是誤區,因為質量重不重跟這些無關

4.有人說古樹茶出味慢4,5沖後才開始出味
   這更是誤區,因為除了這三種茶沒這現象外
   我所親手泡過,親口喝過的古樹茶也都沒這現象

TOP

苦感     :   雖野生~栽培的苦度是漸增的,但野生難化的苦感卻漸減
                 這點也可當作該區該種野生~栽培的轉變參考之一
                 這苦感比較像臨滄的紅殼野生茶
                 (青殼的最苦,紅殼的較不苦)


射過溪 發表於 2017-7-13 12:08


Sorry! 說錯了,應該是紅殼最苦,青殼較不苦才對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