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我第一次接觸到台灣老茶是在民國69年,喝民國61年的凍頂茶,茶乾樣
子多數大概都是成S型,泡開看到許多都是碎片,極少完整葉片。大家
或許不知道,民國69年一斤較好的凍頂烏龍春茶已經要價逼近2000台幣
,而那斤民國61年的8年陳凍頂茶已達要價8000元之譜,那年我一個月
工資才過萬元大關。

喝到的感覺是滋味很強烈,但不苦澀,加上持續半個多鐘頭源源不絕的
回甘,至今印象一直深刻在腦海裡,於是從那時起我幾乎有閒錢,若遇
到舊茶就會多買些回來,可是到民國73年起,凍頂茶農開始越做越綠,
而且是全面化的趕綠,幾乎再也買不到原來的味道,所以也才造成我自
身投入經營茶業,以及建福茶莊一直堅持走炭焙三紅七綠製作中發酵烏
龍茶的結果。

這一路走來已經超過30個年頭,什麼茶可以焙、和什麼茶可以越存越好
,其實在我們家的茶甕中早已是瞭若指掌,只是礙於自己是經營者,網
上互動發言必須遵守少做置入式行銷和利益迴避的原則,因而極少做堅
持己見的言論抒發,台茶不光是如何放老的問題,也不是沒人知道好的
台茶必須是要在茶園做怎樣的堅持,以及在如何環境下才能製作出來。
6

評分人數

TOP

這款茶 大概20出頭年 低海拔 發酵度足 炭焙適中 無過火  原盒是紙圓筒半斤裝 有蟲咬 內袋是透明塑膠袋有封 ...
045045045 發表於 2018-4-2 21:30

老茶要有足夠的內外醇熟度,至少都要30年
再放十年應該就不一樣了
2

評分人數

TOP

這款茶 大概20出頭年 低海拔 發酵度足 炭焙適中 無過火  原盒是紙圓筒半斤裝 有蟲咬 內袋是透明塑膠袋有封 ...
045045045 發表於 2018-4-2 21:30


感覺蠻特別的,有這類的案例,對想瞭解的人會很有幫助

TOP

在一定時間內做多次烘焙非常可行,如此可以改變茶湯柔順度以及讓滋味更豐富,但也要看
怎麼焙,比如箱型、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4-2 16:49


感謝指導

TOP

這款茶 大概20出頭年 低海拔 發酵度足 炭焙適中 無過火  原盒是紙圓筒半斤裝 有蟲咬 內袋是透明塑膠袋有封口 無受潮 火氣已退
說實在的 第一沖(無溫潤泡) 滋味真的非常迷人 酸.香.甘 .稠.回韻
第二沖也還好 算很好喝
第三沖 低海拔的特性就跑出來 很明顯大冇品種為主的香氣.微澀感......等等不好的感覺就會出現
個人猜測是竹苗地區 清心大冇 清心烏龍 混種茶園生產的茶

個人心得
就算是低海拔的茶 時間放久了 還是會有一~二沖 是很好喝的
附件: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註冊
3

評分人數

  • 瑩瑩

  • chen3058

  • 射過溪

TOP

那如果中、低發酵,但兩年內多次焙火呢?
以我手上的東西來說,輕發酵毛茶的確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味道不 ...
chen3058 發表於 2018-4-2 15:15

在一定時間內做多次烘焙非常可行,如此可以改變茶湯柔順度以及讓滋味更豐富,但也要看
怎麼焙,比如箱型、電焙籠或是炭火等等,技術門檻各不同,會出現數種不一樣的結果。
2

評分人數

TOP

話說~
前天弟喝到一款朋友帶來聞香的四季春, 今年初採製, 取名~不知春, 那應該是冬片了.......
香氣不錯, 除了花香蜜香外還帶有淡淡的水蜜桃香氣.............這是朋友感覺的, 我是只有感到成熟的水果香...OK~~ 離題了@@

重點...
喝第一口就覺得茶湯帶酸韻, 四季春新茶耶...  怎麼會帶酸!! 那酸感的還滿尖銳的,
請問....這是茶葉本質問題? 還是工序出錯? 萎凋? 走水? 發酵? 哪個環節會讓茶湯帶酸? 這樣的茶還會有利於日後陳放嗎? 或著根本不能放....

有請大師解惑^^
小肥羊 發表於 2018-3-31 09:46

俺非大師多少來回一下....這題幾乎沒人可(敢)分析回答... 沒圖沒茶底沒喝到茶品.就這樣的茶評說明要說明是何原因是不可能的...


怎麼會帶酸!!建議回去詢問製茶師比較快也準確....方案一


多少俺也給一答案不然會說俺只來亂的....原因是後學猜渥堆時間太長久..(猜4小時以上甚5~6小時).假如答案不同請來訊告知...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回復  chen3058

由於時代變遷,每個人對於茶葉久藏的定義不同,以台灣的情況大致如下:
一、在40幾年前凍 ...
嗜茶士 發表於 2018-4-1 16:43


那如果中、低發酵,但兩年內多次焙火呢?
以我手上的東西來說,輕發酵毛茶的確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味道不太好,但跟怎樣存放也有很大的關係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回復 24# 射過溪

嗯,因此需要再重新定義一下:
“韻”是幻覺、“澀”是觸覺,都沒味道!
1

評分人數

  • 射過溪

TOP

回復 26# chen3058

由於時代變遷,每個人對於茶葉久藏的定義不同,以台灣的情況大致如下:
一、在40幾年前凍頂時代,新茶搶鮮大有人在,可是大家認為至少焙到足乾放一年後再喝,最舒服也暖胃。
二、30年前阿里山茶時代,大都愛喝新茶,而且發酵越低越喜歡,沒人藏茶,因為放一個月之後就很難喝。
三、20年前梨山茶時代,開始流行4兩真空包,不耐放,也是現買現喝,大家喜愛那種高山喟,極少人藏茶。


綜合看來,麻煩大都出現在發酵度與乾燥問題上,因此在下認為適度的發酵和乾燥正是影響儲存優化時間的長
短,發酵越重轉化到適飲的時間越短,發酵越輕的轉化時間越長,何者更好則是見仁見智和個人偏好的問題。
3

評分人數

  • 045045045

  • chen3058

  • 射過溪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