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古時候的老人常說道,「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
意思是說「懂多少才能做多少」,
亦不可「眼高手低」,否 ...
嗜茶士 發表於 2021-8-25 09:21


靠品嘗辨別喝到的差異(非產地)需要訓練或天分
1

評分人數

TOP

這樣重大事情,誰敢如此招搖?
這是製茶師傅間交談時說出來的,我親耳聽到的。
詳細內容咱就不說,大致是 ...
嗜茶士 發表於 2021-8-25 09:07

包裝本來就不準
看包裝產地很久前就沒意義了
1

評分人數

TOP

古時候的老人常說道,「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
意思是說「懂多少才能做多少」,
亦不可「眼高手低」,否則受騙上當還不知道!

也就是說,不懂得的不要買,
至於茶嘛,
一斤600能滿足,就不要花錢買800的。

TOP

阿里山流行的這個沒聽過
NEWMAN 發表於 2021-8-25 06:07


這樣重大事情,誰敢如此招搖?
這是製茶師傅間聊天交談時說出來,我親耳聽到的。
詳細內容咱就不說,大致是做成輕輕輕發酵,
做梨山茶賣出去,啥樣的包裝袋,包裝店都有賣。

各大購物網站都能看到,梨山茶、大禹嶺......
買3送1、買2送1都有!

TOP

以前還在開門市時,經常有茶販來兜售茶葉,
都嘛為多賣一兩百,亂扯一通,聽產地也聽煩聽膩了。

到自己茶 ...
嗜茶士 發表於 2021-8-21 22:13


阿里山流行的這個沒聽過

TOP

就我個人而言,由於長輩經常告誡我千萬不要自己亂買茶,以及茶行的各種騙人手法,我對於茶葉市場一直充滿疑問。

疑問在於,一個市場怎麼會經過了這麼多年,都還是存在這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真的永遠無法解決,我恐怕茶葉市場的前景堪憂。

因為,雖然喝茶的人自己培養鑑賞能力,看似解決問題的另一途徑,但實際上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每一個新的消費者要進入這個市場時,仍然還是必須要重新面對和處理這些問題。

這相當於對一般消費者和想要入門者築起一道巨大的牆,讓很多人止步於牆外。如果再進一步拿掉「干擾品茶」的種種標示和資訊,這堵牆無形中又會再加高幾分。

當一個人想要培養一種飲品嗜好時,他可能考慮咖啡、考慮紅酒、考慮烈酒。除非他有非喝茶不可的理由,否則我不知道任何人為什麼會想要考慮買一個包裝上印著梨山茶,但不能保證裡面是梨山茶的東西。

杜師傅您憑藉著多年建立起來的專業和信譽,能夠拂蔭一些認真、用心的製茶師傅,這當然是了不起的,這些人也毋寧是幸運的。但是就整個茶葉市場而言,如果不去正視現存的問題以及消費者的需求,也不屑於其他類型商品標示愈趨詳盡的這種時代趨勢,恐怕對於更多的製茶人及茶行,反而會造成不利。

以上個人一點淺見。
1

評分人數

  • 道滘蔡白

TOP

以前還在開門市時,經常有茶販來兜售茶葉,
都嘛為多賣一兩百,亂扯一通,聽產地也聽煩聽膩了。

到自己茶區跑得多,經驗夠了,茶葉泡來一聞、一喫就能明白。
日子一久,變成常有茶友拿茶來考我,是哪兒的茶。
可惜都讓他們失望,一次也沒考倒過我,
雖然少數新茶區我不知地名,但海拔及緯度我卻都能說得準。

其實,我是好意,也是一直以來的希望。
一方面是想讓更多辛勤打拼的製茶師傅,在創作出更優秀的茶時,
不因為海拔比別人低,背負售價上不去的既成市場不成文現象和窘境。
同時也是希望茶友們自己培養鑑別、賞茶能力,
如此一來,不良茶商便能有所收斂和遁形。

經驗告訴我們,推行公平交易,什麼產地標章、茶葉DNA,是個笑話,
包括做那麼多農藥檢驗報告,根本就是掩耳盜鈴,無法奏效的!

阿里山正流行一種製茶方式叫做「梨山式的」,請問這到底是怎麼了!?
2

評分人數

TOP

這個議題很容易變成槓精呢—_—
商家和客人自古處於嚴重資訊不對稱也是事實,
市場上實際就因產地和季節而價差慎大,
從以前也有許多外地茶過個水就身價翻呀翻,
或者混充其他季節的茶賣呀賣,
所以我個人台茶就會挑幾家自己會肯相信的店家買了,
像本論壇的建福、大元、富裕呀。

另外暑茶的問題就看人了,
像我比較重口味,反而買暑茶居多,
而且價格也實惠許多,
整體還是要看有沒有對上喜好。

至於為何總會問產地和季節?
雖然價格、品味、品質有達標就買,
這點我也很認同,
但是我買東西不分種類都喜歡盡可能資訊透明,
像市面上許多台茶商家產地和季節都不告知的情況下,
我個人是連試都不去試的,這算個人的雙標三標多標問題吧。
1

評分人數

  • 傳奇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