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復焙(炭焙)與不復焙的陳年老茶,有何差異?

炭焙陳年老茶(以半球形為例)有一個培養期大約七年左右,在這七年內,當茶有受潮或有異味(包括菁味及吸附之雜味)時,

就應予烘焙,讓茶在乾淨及適當溼度下陳化,當順利轉化成功後,此時茶也已乾透(焙入腹)

嗣後就不用再行烘焙,只要密封保存即可,越放會越陳。

這種茶與一次到底未再烘焙的茶,同樣是十年,其香氣、茶湯、茶色、葉底的表現應有所不同,

不知各位前輩是否有收藏類似之陳年老茶,可發表經驗,讓茶友作為將來收藏之參考。

2

評分人數

  • Jimmu

  • RTYU

回復 3# RTYU


    據我所知,需復焙的茶以球形及半球形居多,
    因為毛茶在烘焙時,不可能在不傷茶質的情況下,一次就焙乾(乾透,焙入腹).
    復焙的時機,是茶已回潤或有雜味時為之.
    復焙的目的,僅將過多的水分及不雅的雜味趕走吧!
1

評分人數

  • RTYU

TOP

目前針對存放老茶在整理過程中
有放了對照組
不過目前還沒找到適合的茶器存放   
但年份已久的老茶
其實水 ...
小茶農 發表於 2011-9-4 12:56


有關「復焙對於茶湯口感幫助很大」及「復焙後老味回來很快,而且雜味不見」的部份

,個人非常認同小茶農前輩的高見。

至於「沒有找到適合的茶器存放」的部分,不知前輩所說的茶是否還需復焙,

如已乾透而量少,可以用裝茶塑膠袋密封,再裝入茶葉罐或鐵罐(密閉性要好)


之方法較簡單。

如果量多(十五斤以內),我是買新的酒甕(內外均上釉)弄乾淨後,妥為密封存放。

有關「早期台茶應該很少處理成這樣來特定存放」的部分,的確是如此。

不過個人曾遇到,有一位茶商當年專做阿里山及梨山系的茶,

每季毛茶(有適當發酵)購買量均千斤以上,因不可能賣完,每批總留一些

,他又專精炭焙(年輕曾到鹿谷學傳統炭焙技術,目前還堅持用炭焙),

因此不怕剩茶,沒賣完的每年復焙一下,我試過其茶質的確不錯又具焦糖香。

1

評分人數

  • RTYU

TOP

不好意思新手上路,帖子由word轉過來,編排時沒問題,貼過來總是出格,抱歉!

TOP

回復 8# idiot


    沒錯!前輩有空可去走走,了解一下傳統炭焙陳年老茶(有復焙的)之優劣.

TOP

以前我買的時候,多是12-13年左右的老茶(未再焙火,已陳放5年),
現在只能買陳年茶(我自已定義,指未滿十年),只有6-7年,需自已陳放,嗣後不必再焙火.
要存作老茶一定要適當發酵並經多次炭焙,因此仍與以前一樣.
前輩不必難過,想喝梨山(或阿里山)陳年炭焙老茶,來嘉義可以找我,不過只能用40顆請客
(以保溫瓶悶20-30分鐘).

TOP

四十顆(約五公克)用250cc沸水燜20分鐘,沒有無燜味且內容物一次到位就逼出,
我以前上班,一個早上或下午這樣的茶量就夠了
(茶湯澄清明亮'茶色深紅'茶味濃郁'焦糖香'回甘'喉韻不錯'茶放涼更好喝).
不過前輩可能會覺得這樣沒有層次感,但15年以上的炭焙陳年老茶,
我平常都不捨得壺泡(實在是收藏有限,來源有問題).
前輩哪天有空來嘉義再說好嗎 ?
(大庭廣眾之下答應這個,我可能會跑路;不然用9年陳年茶壺泡,那比較沒問題)
1

評分人數

  • RTYU

TOP

謝謝RTYU前輩蒞臨部落格指導並給予誇獎,
個人退休以後好玩,架設部落格聊茶的是非及一些經驗漫談.
另外,也是體質及嗜好的關係,並順便為傳統炭焙師傅做宣傳,
希望這種專精'辛苦的技藝能永續傳承.
前輩如有空到嘉義,歡迎來奉茶!
2

評分人數

  • 布魯斯

  • 夢幻茶

TOP

昨天(9月6日)烏魯木齊兄生日,晚餐後與夫人到敝宅喝茶,
內人買蛋糕為烏兄慶生(共6人參加),泡同慶堂08年金獎紫芽(解油膩),
及一款梨山炭焙陳年老茶
(民國82年,良久春茶,未再焙火已五年,編號060627)
約7公克(因是罐底茶乾比較碎),沸水350cc,燜十多分鐘
(回沖同樣水量,再悶20分鐘當第二泡),
茶湯深紅透明、溫潤柔順、香氣濃郁、回甘,
是烏嫂來我家時,最喜歡的一款茶(會讓她人放鬆,心情愉快)。
1

評分人數

  • ulumochi

TOP

昨天是9月5
日,日期記錯是退休人員的專利,歹勢啦!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