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這問題原始於「賣茶的跟本不會挑選毛茶進貨」
在產區時,明明喝起來很爽、很好。
拿回茶行時,火一焙,茶卻變爛了,苦味、澀味一股腦兒大爆發。不焙還好,一焙變成沒人要的爛貨。
所以,臺茶界開始創造新關念,「我們賣的是原味茶」、「茶要喝原味的」,茶行把未精製過的毛茶直接銷售。國人於是開始配薑與胃藥喝臺茶。
焙火呢?慢慢地成為ㄧ種傳說中的技藝。
臺茶現今最大的關鍵毛病在焙茶技藝成為傳說。臺茶任由ㄧ堆創新名詞、胡說八道的商人惡搞。
2

評分人數

TOP

續上
由於台人喝原味茶茶的緣故,故事跟著發展下去
茶商開始跟產地茶農要又青又綠水的毛茶,於是茶農樂的不下工夫做茶,越綠越好嘛,台茶綠茶化了,茶葉界於是又開始鬼扯蛋了,都是比賽茶評審惹的禍,使的台茶綠茶化。史上跟本沒有一隻綠茶得比賽茶冠軍過!包種式的製程本身茶湯就蜜綠、花香撲鼻,阿里山茶區選的是這種包種式高山茶當冠軍茶,沒有所謂的選綠茶,這種評審喜歡綠茶的鬼扯蛋謠言遍傳大街小巷,形成一種瞎説。就其原因是市場這股原味茶惹的禍。
另ㄧ方面,原味茶喝多了,胃病遍傳喝茶界,於是台茶市場開始萎縮。
茶行呢?一方面台茶沒人敢喝了,怎麼辦呢?開始改賣普洱吧,一來「好耶,不用焙茶,剛好我也不會焙,省事!」二來,進貨便宜,每年增值。於是跟著這股風氣,台茶行紛紛轉型兼賣或改賣普洱。有些更兇的商人於是開始吹累炒作,並大肆毀謗台茶的綠茶化、傷胃。
看官,看看小弟的淺文吧,祝佳節愉快。
2

評分人數

TOP

本題有ㄧ個奇怪邏輯,
炭焙茶的定義指的好像是「重火茶」、「中火茶」這類工夫茶。
這是ㄧ種誤謬,輕火的也可以炭焙!它比一般電焙、大冰箱焙還來的好,輕焙的炭焙茶,若焙的好、真空包裝,可放四五年不走味,比一般用電的來的強。
1

評分人數

  • fuyung168

TOP

小弟不是說了嘛,請看前面內文。
另,每年高檔茶若消耗量20臺斤,一半10斤嚐鮮,一半10斤留當老茶的話,其實7、8萬茶資足矣。老茶可找會焙火的茶行每年幫你(其實不需要每年,只需在「適當」時機再復焙即可),第6年即可初成,切記不可一次重火到位,扼殺它的轉韻能力,請記是6年可成,不是普洱的7年。
2

評分人數

TOP

1、焙火的增加的是甜,果蜜味是原茶發酵或製程中某個過程轉出的熟果味(譬如烏龍茶製程中殺完青布包丟筒中那個小動作,注意包種茶製程與烏龍茶製程不同),有些功夫茶可增強這股味。中火以上的茶也可轉出。
2、那是我上面提的,不要一次焙到重火,焙到重火當然沒這些香氣。還有所謂的不焙的,跟放普洱概念一樣。兩者差再一個『淨』字,老流浪漢跟老紳士的差異。
3、是的,6年是台茶的穩定期,一般第6年後老味已初成,此時已可無依班老茶裝甕、其後只是看年份多寡。處理起來比較不費力了。
4、沒有焙到幾分熟這個問題,是到什麼程度剛好。爛茶的話第一次處理就必須到重火不傷胃,才剛好。好茶慢慢來,輕焙乾燥,放一段時間,有劣化再處理一下,這時要催的動的話火勢要加上去的才調的出裡頭的陳雜味,火力剛好調的出推的動就好,再、再次復倍還是一樣,火力慢慢上去。撐過第6年,茶質穩定就已初成。至於幾分熟才是,那是很死的概念。

貼一隻30年的





此茶,請參考,請指教
3

評分人數

  • 山城茶戀

  • teddysu

  • fuyung168

TOP

回覆17樓
6年養成期最怕一件事,茶葉轉化時,如何去利用復焙挽救劣化,陳雜味太深很難一次利用復焙整理好,多焙幾次茶性越死,陳雜味越難排,火味只增加,陳雜味永遠包在裡面,網上很多分享的老茶,火味重、雜味入骨包死,若要焙到湯『活』、『淨』幾乎不可能了,只有往重火裡去,但湯以無任何審美價值了。
放老茶很簡單,丟著2、30年不管,時機到了就是老茶,『不同品質的茶,久置而成的陳茶效果有明顯的差異』,久放都會有湯質淡薄的現象。
但粗茶精製過,儲存期的復焙,烘焙程度是越往上加上去的,儲存期間不得有霉味或異味的產生。
老茶的審美標準『香氣變陳香味,滋味變醇和、滑爽、涼喉與回甘,帶勁有活力,微酸是自然現象,湯色濃而剔透(淨)。有苦'、澀、異味、焦味,或參雜異味都屬劣茶。』
6

評分人數

TOP


...............
2

評分人數

  • idiot

  • 我愛大沱茶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