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普洱茶的合理價格?

普洱茶市場進入新的戰國時代
老茶  新茶  生茶 熟茶  拼配茶  純料茶  園區茶  野生茶  大樹茶  ,,,,,,
雖然有人賣 有人買就是市場價
新茶固然可以從毛料 加工 包裝 運輸 稅金 等成本加上合理利潤來訂價
但稍有年份但仍有大量在流通的各類茶  
如何求得較合理的價格
可以考慮或比較的因素有那些
請教眾普友

剛開始接觸一件商品時   
對它的價值多數是學習接受
頂多拿來和它相互替代性的產品(和其他茶類)相比較
漸漸接觸久了
多少知道大概的原始成本 以及相似產品的成交價格
當詢問到某茶的開價時  心中自然價跳出"  貴  合理 或 俗 "的判斷
這判斷雖然可能祇是念頭一閃  
但其實可能包含了多年的買賣實戰經驗的累積
纔會有比一念更快速更細微的整合運算功力
這種綜合判斷是不是有跡可循?
例如
與其他相同口感品質且價值被普遍接受的茶做比較  或
與自己之前買的茶價格相比
還是,,,,,,,,

這些或許不一定能影響現實成交的行情價格
但讓多一些人心中有一把還算不離譜的尺碼
是不是對喝茶的人  存茶的人 賣茶的人 都多一些長遠穩定的信心和信賴感
1

評分人數

  • etsac

TOP

回老聲
骨董茶也許沒有合理價
但還是有行情價(我同意隨時會變化,但變化是特例還是普遍 總也是有其原由)
三十年以內或十五年以內的普洱茶
應該還不能稱是骨董茶
可能有合理價的彈性範圍嗎?

TOP

合理的普洱茶價
是個人聽到普洱荼價時的心裡認定
相信每人"合理"範圍的認定不必然相同
愈高明且愈全方位的普洱茶人  
對普洱茶合理價格的判斷愈可能精準
因此當要買或賣(包括流通者)普洱茶時 他心理較篤定
這種判斷力的提昇和信心
會讓一個人對普洱茶更認同和投入(不一定是作生意,也可以是死忠愛好者)
在要求整個市場朝向公開透明的進程中
老前輩們"放一兩步阿"教教新人有關您個人對戰機的秘招
讓更多人滅少走錯路的機會  降低登堂的門檻
文化圈內  知道什麼是合理(包括價格和其他)的人愈多  
這個圈子就愈健康 愈能壯大和永續

把普洱茶像大賣場架上產品的公開價格方式
個人反而覺得限制了普洱茶的消費美感
有人買到喜歡的普洱又覺得價格合理旳可以,心是會飛的
但重點  若要讓他日後不會覺得後悔(即使他是為了要投資而買,且不如預期 也甘心)
他心理是否篤定他買時的價格是合理的就很重要
小錢就算了
大錢 他也會知道輸贏還有其他因素
而不會因此否認當初找茶 買普洱時的槳趣

老手們  您是怎麼判斷眼前普洱茶的價格是否合理
放個招吧

TOP

曾看過老闆將同一筒的茶餅賣給前一位客人一片7500元,而我的價格是4000元一片,由此可見普洱茶的價格差異。


您的舉例是  比較法
你會買  是否因為你知道你比別人買俗了2500元一片?
這一比較讓你覺得老版對你開的價格是合理的
若你看到前面的人買7500 而老板完全一樣的東西要賣你9000
你會覺得不合理
即使這茶 在你心中覺得10000都可以買(在還沒有看到老板賣7500前)
是否可以說老板不能這樣賣?
說不能的人  就外行了
老板將本求利是對生意負責
他要賣高賣低那是 他"自有道理"
就賣者而言
能賣出 有利潤 就是理
尤其他會讓你覺得買便宜了許多
合理並美化了你的消費心理
他是好生意人(會作生意)
如果前面買7500的客人也有這種感覺
而且當他知道有人在他之後祇買4000 而仍覺得還可以跟老板買茶
那老板就是成功的生意人

市場價或行情價是環境的現實
不過這個價格可能被無理地操控(我沒有暗指普洱市場被操控)
不得已的圈內人祇能接受現實
但心理的那把尺夠不夠亮  夠不夠準  
還是要明白不是嗎?

不能 也不可能要求任何人都跟我同一個理(妻子孩子都不能)
我說合理價  也不是企圖要以此權衡天下
但若能多瞭解別人的理是怎麼成立或建立的
必然會在這圈內正自在
能讓更多後學有所進益

TOP

謝謝莊主謬讚

您指出的方法  是成本還原法
對於新茶的合理價 這是很重要的判斷方式
如果是存放了幾年的生茶呢
尤其若是由不同是賣家批去自個兒放了三五年或更久
而存放的環境條件可能不同
因而產生了不同的變化(環即使是未入重倉的茶,環境條件差很多確實會有不同,)
如此 祇是因為是同一批生產的茶和完全一樣的包裝就要賣一樣的價錢
是不是合理呢?
同期同款的88青
離開香港已散在各地十多年
光在台灣地區就發現有口感和總體呈現的很大差異(雖然還是喝得出是88青)
若祇因為同是88青 就應有一樣的行情
恐怕就不是 " 茶是用喝的"問題
而是摻了許多 喝茶以外的因素
這些因素 表面上或許有利於提昇普洱茶的總體產品價格形象 也讓一些人獲利
但也表示了普洱茶市場還沒到健康成熟的階段

普洱茶的價格因素除了"好喝"之外
還有一個重要變數就是可以"養好"(變更好喝)
這變數是個正向的期望值(在常態的情況下是如此)
這是老普洱價高的主要理由
紅印若不是好喝  絶不會因為它是五十幾年的骨董就會有高情行

老生茶在還沒有進入佳境之前
或許可以加上每年的儲藏管理成本和口感增上的加值
以明顯的口感變化為週期(例如 : 一年或兩年)而有適當的增值調幅
同款同期的茶若口感有差  現況好喝加上可期的轉化更好的應該價高

前些日子討論乾倉或入不入倉的話題有意義
相同的茶入不同的倉儲有不同的轉換  這是已證識的共識
但若太強調說那種一定好
就有太明顯的"茶外之意"
恐怕其中有為了提高"期望價值變項"的手法
把對未來不確定的高期望價值高比例地灌到現今的茶價上
是否應該也是可以被懷疑為不合理
例如
兩批十一.二年的同款生茶 一入輕港倉 一號稱不入倉或純乾倉
假若現在喝 入輕港倉的口感已馴化 純乾倉的還顯青澀(實際上也大概是如此)
這兩批茶的價格在台灣(多數人喝茶的口感文化比較接近)是否會有合理的價差?
那種應該價格高(或必然要一樣)
怎樣人們會覺得較"合理"?

TOP

24樓的年輕朋友(應該可以這麼稱呼你)

謝謝你的分享
你是從消費者經濟能力和替代產品比較法來判斷
在台灣 喝普洱茶還是以稍有年紀或喝茶有一定時間的人的比例較高(我是說十年二十年以前)
所以年輕人不容易欣賞普洱茶應該是事實(如你所說生活步調的現實和老普洱的價位)
但世事多變  普洱茶的世界更是多變
有一天市場上可能也會出現好喝(包括方便喝)又是年輕人的經濟負擔得起的普洱茶
其實現在就有這樣的普洱
有位論壇前輩"常喝"的小熟沱是一種類型(品質還是有層級)
若懂得找且會選茶  一千元可以買到讓你和朋友一起喝幾個月的好茶(茶色.滑.香.韻兼具)
前提是 要給自己一點"閒情"
若連這一點都不給自己
那祇好把錢給流行生產者了!

TOP

22樓的e 兄

個人十分認同兄台北縣的看法
至於廠商的合理利潤的部份
可否留給"茶質"再多一些空間?

TOP

二十年前喝普洱茶
並沒有分省公司或那個茶廠
茶價也沒有被品牌區隔
更常喝的是不知年不知名老茶
單純地喝不同口感不同香氣的普洱茶
生熟老輕價格雖然有差
多以品質論高下
漸漸地纔開始找喜歡的茶品

品牌的出現 甚至開放民營後
相同口感品質 同樣的餅模子
內飛一個是省公司出品 一個是勐海廠出品
價格便有幾成的差異
收或賣的人的說法是
“正廠的品牌就有人要 所以價格高
就好比同樣的工廠生產品 打上了名牌LV 就有條件賣高價”
這似乎是當前普洱茶界共同接受的事實
市場上也是這樣操作
大家習以為常

從買茶投資的觀點
較可以接受這樣的說法
若是純喝茶的人 恐怕未必完全能接受這現象
穿戴名牌可以較長的時間秀給許多人看
可以重覆使用、同時炫耀、保值或投資
但買較高價格的普洱茶名牌
除了多了容易轉賣的期待以外(購得成本已高以,增值的獲利率來看未必獲利較高)
喝完就沒有了
非但不能重覆使用
頂多向少數人炫耀(但同時可能要犧性一些和人分享)
這樣的不同的條件
實在不能用一般的名牌價格的理由來說

若說正廠名牌有保障 也未必
普洱茶是會變化的
在不同人的手中會有不同的表現
除非已經陳化到非常穩定 而且然後經過細心的保護

那麼我們可以說
因為正廠所以價格要高一些的做法和理由
是純粹站在品牌塑造者的立場而非所有的市場參與者的共利而為的
正因為不是每個層面參與者的共利
這樣的模式終會被人看穿而揚棄(看那些人是最後一批犧牲者)

放出風聲 高價收老茶(某牌某廠)鼓勵大量藏新茶的銷售策略(這話可能要得罪人了)
不是普洱茶市場的“王道”(套句某論壇前輩的語意)
這樣的市場價格還會被修正

TOP

回復 30# 信錩


    當開價的賣家 (合理價)
    遇到喜歡出價的買家
    若終能成交
    可以說成交價是雙方都認同的合理價
    若不成交呢(總有一方會被認為是開或出不合理價)

    當然不成交有時不一定是價格因素

    價格合不合理的心理是透過比較出來的
    最直接的是同品相比(完全一樣的東西 價差超過一定程度 會讓人覺得不合理)
    其次是同質相比(以茶而言口感與特色均屬同一等級  雖然品牌不同  若同一時期差價太大 會讓人覺得不合理)
    再來是近似相比(相同的茶區 相同陳化程度 口感也近似的茶 比比價格......)
    最後是替代相比(以同樣的金錢  拿來買其他的茶  可不可能更滿意....)

    個人心裡的合理價既然是比較出來的
    多建立以上四個面向的比較的參考值
    或許會有助於交易時的成交價往自己心中的合理價位移動

    另外
    當市場是賣方市場時  
    行情價是賣方的合理價
    當市場是買方市場時
    成交價是買方的合理價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