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今日適逢學校為我們高三舉辦天主教儀式的成年禮
需製作各班簡報檔
而我為班上的檔案放了句:在這青春裡就算失落,依然不畏懼.不放棄
機械電機科有班級放了句:單車.汽水再見了,機車.啤酒我來了
我認為成年禮這只是個象徵.人要一夕之間長大.頓悟真的好難

TOP

回復 625# 知秋

在華人世界的「成年禮」大意如下:

一種認定人之生命已發展至成熟期,並賦予相對責任的儀式。相當於我國古代的「冠禮」。

剛剛查了一下天主教的「成年禮」,應該可以從德國說起

德國人所謂的「成年」,其實是與我國傳統上對成年的看法大不相同的。

因為,若依照德國的歷史傳統,「成年」最重要的意義乃在於個人宗教信仰的確立。

所以,「德國人的成年禮」在宗教上一般主要可區分為:

天主教的「聖餐禮」( Kommunion )和「堅信禮」( Firmung ),以及基督教的「堅信禮」( Konfirmation )兩大類。

1○ 天主教聖餐禮:

此禮的字源來自拉丁文,意思是一個由心思、意念均無二致的人們所共同組成的團體。按天主教神學對新約聖經歌林多前書第一章第九節、第十章第十六、十七節的解釋,這項儀式最重要的意涵乃在於,信徒將藉由在敬拜中共享耶穌基督的身體與寶血(註:以麵包與葡萄酒作為象徵物),而得以擁有權力和義務,來同教會中的其他信徒們進行十字架式的上、下、左、右的相互連結與溝通。因此,來自信仰天主教家庭的德國兒童們,凡在接受了父母充分的教導,或參與過教會所舉辦的聖餐儀式課程訓練後,從七歲起,便可開始參加「聖餐禮」。至於,「首次」領受聖餐的時間,則按慣例是在復活節過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也就是一般德國天主教徒所謂的「白色星期日」。

2○ 天主教堅信禮:

此禮創始於中古世紀的早期,沿傳至今。其字源也是來自拉丁文,意指加強與堅固。簡單地說,我們可以把這個儀式視為天主教傳統的第二次聖餐禮。它的意義主要在於受洗者表示,從此願確立並「堅定其信仰」;同時,教會亦接納受洗者為教會大家庭的一分子,自此享有一切教會成員的權利與義務。凡是參加儀式的青少年們均一律身著黑色服裝,在教父的引領下,進入教堂至主教面前下跪,由主教在受禮者額前抹油劃十字為記,並按首福證,完成堅信禮儀式。

3○ 基督教堅信禮:

就字面上來看,此禮俗與前述的天主教類似,皆有堅固、加強之意。不過,這個儀式卻是由德國宗教改革運動者於第十六世紀所創設。在每年固定的星期日禮拜儀式上,以禱告與按首福證的方式,為凡曾受過嬰兒洗禮,並接受過教會堅信禮教育課程之十二至十四歲的青少年施行。此禮的意義同樣地也在於表示受洗者願確立,並「堅定其信仰」;同時,教會亦接納受洗者為教會大家庭的一分子,自此享有一切教會成員的權利與義務,並得以領受聖餐。而參加儀式的青少年們也是身著黑色服裝,在教父的引領下,進入教堂。但不同的是,在基督教的規定中,此儀式卻只需要由牧師來施行即可,而無須像前述天主教的堅信禮一般,一定要由主教來施行。所以,若就這個角度上來看,這個儀式似乎確實有那麼一點點,要和傳統天主教教會「打對臺」的意思。

就以上看起來,現在的台灣年青人,大家一起加油吧~

知秋,恭喜您!人生的另一個里程,祝福您!
1

評分人數

  • 知秋

TOP

我覺得這篇文,寫的不錯,供大家參閱

中國古代成年禮及其詮釋

由來:

「冠禮」即今人所謂成年禮。古代士人家庭中男孩子年滿二十,即舉行隆重之加冠典禮,女子則年滿十五許嫁而笄表示彼已成為端莊穩重之成人。

精神:

《禮記.冠義》云:「成人之者,將責成人禮焉也。責成人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此即期望接受冠禮之人,能瞭解到自己已不再是孩子,必須為自己之言語行為負責,要扮演好自己之家庭角色,不忝父母,不辱自身。

冠服:

古代未成年之童子多穿彩衣,但年滿二十歲,在宗廟中由父親主持,請德高望重之賓客執行冠禮。
典禮之上,就必須脫去舊時彩衣,換穿成人衣冠。 按:古代成人的服裝是衣裳加冠冕,配合成套,且先著衣裳再戴冠。

主要的儀式是「三加」,即賓客為冠者穿戴三次冠、服。每種加冠弁服各有期許及意義。根據《儀禮.士冠禮》先後三次加冠弁服  

(一) 初次加緇(黑色)布冠,身穿玄(黑色)端、緇帶、爵(赤黑色)。
(二) 再次加皮弁,身穿素(白色)績、緇帶、素。
(三) 三次加爵(赤黑色)弁,身穿纁(淺絳色)裳、純(讀為,黑色)衣、緇帶、靺(赤黃色)鞈。
  
按:緇布冠主要表示由兒童轉變為成人;進賢冠和冕表示成人將入仕為官。

其亦有三義,一表示冠者由兒童轉變為成人;二是祝福其事業有成;三是祝福其長壽健康。

成年禮的詮釋-古代冠禮的教養意義

古代士人家庭中的男孩子長到二十歲時,就要舉行加冠典禮,表示他己經是個端莊穩重的成年人了,而行過冠禮的男子最起碼要具備

「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涵養。

《儀禮》十七篇的第一篇就是《士冠禮》,足見那個時代對於冠禮是非常重視。

那個時代無論天子諸侯鄉大夫士都有冠禮,身份既有高低,冠禮的內容應該有所不同,
所以《禮記.玉藻》篇裡提到天子之冠,《大戴禮記.公冠》篇記載有諸侯的冠事。
可惜這些資料,如今只賸下零星片段而已,比較完整的也只有《士冠禮》這麼一篇了。

依據《士冠禮》的記載以及鄭玄的注,可知士的家庭裡,一個男孩子長到二十歲的時候,必須為他舉行非常隆重的加冠典禮,以表示從此以後,他不再是個「童子」,而是一個成年人了。所以冠禮也可以稱之為成人之禮。

所謂成人之禮,並不是說經過這些儀式後,就像變戲法似的,一個童子一下子就可以變為成年人。

人的成長固然有一段過程,而初步的成熟則更須要教育的培養和生活的歷鍊,不可能是點鐵成金,一蹴而就的。

所以,如果把冠禮看作是一種表示成人的形式,不如說是家庭教育的畢業典禮來得更為恰當。

在這一天之前,家中的父老輩們自是不斷地教導他,從穿衣納履、行坐姿態、言語動作、儀表風度、生活意識、行為道德以及一般做人處事的基本原則等,都會以身作則,耳提命面地,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體會領悟而接受下來。

十幾年的生活教育,到這時候應該可以告一段落了,所以特地為他舉行的加冠之禮,實際上等於是家庭教育完成後的畢業典禮。

這時候的孩子,身心都應己具備了成人條件,尤其在行為道德方面,更應有充分的準備。

《禮記.冠義》篇說:「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

所謂禮義也者,絕非意味的只是虛浮的抽象概念而已,而是可以落實到對人有分寸和對事有是非的具體行為上。

如果一個人經過長期家庭教育的調教,能夠懂得認定自我的身份,把握對待他人親疏遠進應有的分寸,而且對事懂得堅定自己立場,明辨善惡是非,應該可以認為這份家庭教育已經完成,應該可為他舉行成人的大典了。

期望一個不懂事的孩童,逐漸懂得把握分寸,明辨是非,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長期的調教培養是辦不到。
調教孩童,應該從那裡著手,《冠義》篇有明確的指示:「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教導孩子讓他能懂得禮義,首先就在於這三件事。第一是要求容貌體態的端正。
記得小時候常聽老人家教我們:「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或者說「站要有個站相,坐要有個坐相」,意思都是一樣。
如果蹺個二郎腿,再輕輕抖搖幾下,或者是斜倚著站立,歪扭著走路,一定會挨罵的,站要挺直,坐要穩重,這是行為端正最起碼的要求,如果這些都做不到,哪能再談其他的約束檢點呢?

其次是指臉上的顏色表情必須齊一。齊一有兩層意義,一是指表情不容許有太多的變化,一是指誠於中、形於外的表裡如一。一則要求外表的端莊穩重,不可流於過份的情緒化;一則要求誠懇樸實,不可流於詭譎奸詐。這些都是「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禮記.儒行》)標準典型的基礎教養。
第三則是指言語辭令方面,必須要求和順。所謂「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禮記.祭義》),這是最淺顯的道理,所以做父母的總是管教孩子,不許說髒話,不許罵人。再則同樣是一句話,可以說得溫和委婉,也可說得硬梆梆的,但效果反應則完全不同。

還有,敦厚樸實的表現方式,必然會給予人良好的印象,伶牙利齒,甚至尖刻銳利的言辭,難免會傷人。
所謂言為心聲,期望孩子的心性醇樸厚道,自會先從言辭的委婉和順上作基礎教養的要求。
一個孩子的成長,家裡的父老長輩,隨時注意其容體、顏色、辭令等方面的規正,奠定生活行為正確觀念的良好基礎,隨著年齡的逐漸長大,再適時地教導以許多做人處事原則,加上實際生活的歷鍊和體驗,到滿二十歲的這一天,相信他己經確實具備了成人的條件,今後獨立自主的生活,也已具備了充分的準備和適應的能力。
為過去十幾年家庭教育的完成,為一個新的成人的誕生,一生只有這一場的冠禮的舉行,確實是非常有意義的。
同時,經歷過這樣隆重的典禮之後,給當事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必然會瞭解從今以後,我不再是個孩子了,任何言語行為都必須自己負責,在面對現實生活時,己無所依賴或逃避,自然激發起自我獨立意識和責任感,挻起胸膛,堂堂正正地邁向未來人生。

冠禮的舉行一直延續到宋代,元代的官廷中沒有這一套,民間的漢人家庭倒依然保存著古禮。明代還是非常的盛行,如《明史》、《明會典》、《明集禮》等史料,都有朝野遵行冠禮的記載。清人入關後,宮廷內冠禮不行,見於《皇朝通典》。民間則有仍依行《文公家禮》者,有參照《士冠禮》而行者,還有附帶放在婚禮之中一併行者,已經相當的零亂而不受重視。

到清末民初,西風東漸,冠禮全亡。如今我們時常為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不懂事而感慨,或者為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高而訝異,其實該感歎、該責備的應該是我們這些做父母、做長輩的人,沒有盡到教養子弟的責任,終使家庭教育瀕臨破產,造成時下年輕人不明是非、不知分寸的行為差失。仔細想想,成人之禮的久廢,應該是重要因素之一。
1

評分人數

  • 知秋

TOP

我們儀式比較簡化
1.主教帶領全體師生拜天主(獻香.獻花.獻果.獻酒)
2.主教對水祝聖
3.主教從復活蠟分出火點燃小蠟燭
4.學生依序上台給主教灑一下聖水
5.校長幫學生戴一個塑膠桂冠
6.主任給學生飲成年酒(這關因為我個人信仰所以沒喝)
7.神父把復活蠟點燃的小蠟燭給學生

TOP

本帖最後由 傳奇 於 2013-9-8 20:58 編輯

回復 628# 知秋


我怎麼想起來,你好像跟三太子較熟呢?

16歲在古時候,算是順利長大成人了。

而今,在法律上的認定,需滿二十歲才算是真正的成年人

這一句,真的是現代新人類,常常遺忘的一件事

二十歲,舉行加冠典禮,表示己經是個端莊穩重的成年人了,而行過冠禮的男子最起碼要具備

「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涵養。

實際上,經過這二十年的家庭教育,等於是家庭教育完成後的畢業典禮。

一個人經過長期家庭教育的調教,能夠懂得認定自我的身份,把握對待他人親疏遠進應有的分寸,

而且對事懂得堅定自己立場,明辨善惡是非。

教導孩子讓他能懂得禮義,首先就在於以下三件事

第一、是要求容貌體態的端正(體正

第二、是指臉上的顏色表情必須齊一(顏色齊

第三、是指言語辭令方面,必須要求和順(辭令順

以上三點,或許就是具備,成為真正大人的條件了~

希望能給你一個不同類的思維與方向





1

評分人數

  • 知秋

TOP

回復  知秋


我怎麼想起來,你好像跟三太子較熟呢?

16歲在古時候,算是順利長大成人了。

而今,在法律 ...
傳奇 發表於 2013-9-8 20:56


您說頭像嗎?
是啊!!
但畢竟念的是天助教學校只好入境隨俗了
我16歲時也爬過七媽亭了

TOP

回復 630# 知秋

不難感受出來,你們家教的良好~恭喜您呢!

我沒什麼堅定的信仰,只相信自己,凡事都需要,由自己開始

才會產生連動的效應,亦證明了因果

人的生命是從小到大,從生到死,是在一個有限的時間裡

而人的價值,卻在有限的時間裡,可以產生無限大的影響

凡事操之在己

2

評分人數

  • tonystyle2002

  • 知秋

TOP

回復 631# 傳奇

我基測成績考得並不佳而就近讀了所天主教高中

其實入學時很掙扎

但請示了境內宮廟神明的意思

君爾寬心且自由

要我放寬心無罣礙的入學

神明也說宗教都是正信

不正的是信徒的曲解

就這個故事與您分享
1

評分人數

  • 傳奇

TOP

回復 632# 知秋

我的判斷,不知對否這一所嗎?http://www.sphs.hc.edu.tw/xoops2/
1

評分人數

  • 知秋

TOP

睡不著 上來簽到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