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善惡因果唯人自招.
為善 ...人天共敬
為惡....人天共譴
如是因招感如是果. 當前已顯而易見 .
人人以前所做的因  . 招感的便是現在所得的果 .
利害 得失 毀譽 譏讚  ... 時時事事不離因果. 這是不變的真理. 或有速有緩但總是報應不爽 .
瞭解因果再 . 進一步畏懼因果 . 則人心無畏 朋友和樂 社會安寧 .

法制條規的制定也是依據因果 .
但現代人卻多相信與畏懼明訂的法規 .
其實
相信因果的人是從起心動念就懂得尊重與畏懼 . 這是從因地未成事實前就注意起 . 屬於先知先覺
相信法律規範則是從所做的事已成事實後. 再等到被追溯才知顧慮後果 . 屬於後知後覺
9

評分人數

  • 雲之南

  • 圓仔花

  • 千尋

  • 萬福

  • 045045045

  • jontai

  • 小神童

  • 純吃茶

  • ccdhsc

TOP

佛者 ...  覺也 .  覺知宇宙人生一切事與其真相 . 明瞭一切理與其運行 .  
佛 有無量義 . 都是正面而圓滿 .... 卻絕不是單指一個對象 .
佛教 不是搞迷信的崇拜 . 是能從智信入手去理解而相信 . 並且若有心都能見賢思齊 . 人人意識中都有佛的種子都能成佛 . 只是快慢之差 .  
經云 : 佛是覺悟的眾生 . 眾生是迷誤的佛 .
又云 : 一念十法界  ... 當前一念 若定在
圓覺  就是(如同) 佛 .
自覺覺他 就是(如同) 菩薩 .
自覺生死的能斷業惑  就是(如同) 羅漢
慈悲 就是(如同) 天
善惡分具 就是(如同) 人
有福報但嗔心妒嫉心重 就是(如同) 阿修羅
愚蠢不顧前後因果 就是(如同)  畜生
嗔多無福 就是(如同)  鬼
貪心不足而嗔 . 不信因果而謗 所招感的就是(如同) 地獄一般的果報 .

佛者 ...  覺也 . 是境界 . 是覺知宇宙人生一切事與其真相 . 明瞭一切理與其運行 .
8

評分人數

  • jontai

  • 純吃茶

  • ccdhsc

  • bgt2457

  • 萬福

  • 千尋

  • 雲之南

  • 小神童

TOP

佛教佛法所講的是 .
真正的佛教徒是在學習探索與實踐這道理的眾生 .
每個階段每個當下.  有各個程度與境界的高低不同 . 不能以各別狀況來評論宗派是偏或圓 .
4

評分人數

  • jontai

  • ccdhsc

  • 小神童

  • 千尋

TOP

本帖最後由 lin146 於 2011-10-13 01:59 編輯

死亡是一門大學問 .
從古至今不論東方或西方的哲學或宗教都是因探索生死問題而誕生而燦爛 .

死 是一切的終止嗎 ?  當然不是 ...自從有世界有生命的產生就一直同時存在死亡這事 .
所以一人之死不會影響到世界的運行 . 幾十億年來仍至無限的過去與未來都是如此 .
但這一期生命所相應的世界或會因此而中止與失去相續的因緣 . 而真實生命會只存在這一期的知覺感官中嗎 ? 這一直就是哲學家最初與最終所要探索的最主要課題 .

當今世界上幾個最主要的正信宗教都被視為是哲學之母 . 要瞭解哲學不能不去瞭解宗教 .
自古以來無數聖賢衷心而謙卑信服 . 並窮盡已力來解說與推動 . 這是用事來證實真理如此  .
或有人現在很執著感官的感受與認知 . 或許現在自認在聖賢之上 . 或現在無心於此寄因緣在未來 .... 這都是自然與真實過程的一部份 . 誰不是如此走過來 ? 誰不曾是如此 ?

至於死後如何 ? 孔子說 : 未知生 .焉知死 ?
生時如何 ? 死時如何 ?
或許生無愧則死亦無愧 . 反之亦然 .
生時多處在十法界的那一道 . 死後業力牽引也多數會在那一道吧 ? 這也在因果法則之中 ...
這也正是佛法中所謂 : 諸法皆空 . 因果不空 的道理 .
4

評分人數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