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本帖最後由 c1028013 於 2012-1-2 15:38 編輯

回復 135# c1028013




歲末年終新店茶會心得   

考得差不多了,趁著空閒,我想把去茶會得到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也有非常非常多的問題,需要各位前輩提點,這件事在後學腦中徘徊很久了,希望各位前輩能給後學一些建議以及經驗的分享,讓我能突破這瓶頸。

先說一下當天茶會的情況:

很感謝阿德前輩的邀約,讓我能有這機會能參加這個茶聚,也很慶幸,我有參加這茶會,不然肯定還迷失在自己的困惑當中。

當天一早便搭車前往新店,說真的,來北部念書那麼久,去台北沒幾趟,都只是為了茶才上台北的。到的時間還早,走在街上看到了二手商店,那一直是我非常喜歡逛的地方,因為能看見許多古董以及茶器具。有別於高雄,這裡的二手商家會開店面,甚至有連鎖,所以比較有系統,看了二間,在其中一間買了一點點小東西,都是茶器具,在另一間無意中看見一把溫酒壺,子母壺那種,一開始還滿喜歡的,但想說不知道行情先別亂買,等等到茶會再問問前輩們。

買東西很開心,就像我最近的狀況,一直買茶,幾近瘋狂。看到一些茶器具,覺得不錯就買了,但沒想到去了茶會才開始驚覺,有時候自己買的茶,似乎是沒甚麼意義的

剛到會場都沒人,一開始還不知道怎麼進去,找了好久看到辦公室有光,原來是瑩瑩前輩,在前輩熱心的款待下,大家也陸陸續續到來。準備完後,茶會便順利開始了。

這次茶會的主題是潽洱茶類,大概在98~02之間,感謝前輩們熱心地提供茶樣,讓我大開眼界,以及前輩們的經驗分享,更是讓我覺得當頭棒喝...以口收茶,這次令我最大的刺激,我想,等等再來娓娓道來

以下是這次茶會的花絮,請各位前輩前往觀看:

http://jft4u.com/chat2/viewthread.php?tid=40570&extra=page%3D1

再次感謝阿德前輩還在茶會結束後特地開南二高在我回學校,讓我原本大約三小時的車程縮短到半小時。更感謝的,是前輩們分享的茶樣,讓後學我寒假能過得更充實。

以下,是我想請各位前輩過目的個人買茶、藏茶觀念:

開始迷上喝茶至今大概快一年了,買的茶、壺、茶器具等等,不算時間在內,光金錢,夠讓我買一輛二手車來開了...但是,一直在想的是,到底自己這樣像無頭蒼蠅般盲目地照自己的計劃這樣研究,到底值不值得。

下面是後學主要在買的茶類以及方法,請前輩們過目:

潽洱茶:

後學的潽洱茶都在同一個朋友那購得,在此想先澄清我很相信他給我的資訊以及觀念,因為自我完全不懂到現在,它一直是以教導以及經驗分享的方式,讓我自己去看去學,而不像一般商人般的洗腦,所以撇開他的因素不談,就我的部分,現在主要都是買生茶為主,放也是放生茶,至於熟茶,是因為爸媽喝得習慣,所以都是買給爸媽喝,身上並不帶多,也不做存茶的動作。那買甚麼生茶?這就是重點了,後學是想說,希望自己在以後能有老茶喝,不需要像現在這樣花很多錢去買老茶,當然,我一再聲明的,我不可能去當商人,決不去做買賣,所以自己夠喝就好,加上現在只是學生,經濟上當然有所考量,所以我都是買剛出廠的新茶,一次頂多也只買二餅,一餅放,一餅現喝。說真的,一餅新的茶,對各位前輩而言那價錢說真得不算甚麼,但對後學而言,那一樣都是一筆負擔。而後學想問的,自己買新茶來放老茶,雖然量太少,但若以自己喝就好為前提,這動作是否有必要?因為這問題後學也聽前輩說過,論現在的茶料和存放的環境,根本和十年前不能比,放了十年後到底會變怎樣根本沒人知道,在加上自己放的方法也不知道對不對,說不定放得不好,一切歸零。

因此,這就是後學在這次茶會後最煩惱的問題了,現在買老茶,動輒上萬,那根本是後學現在幾個月的薪資了,但放新茶有那必要嗎?還是要存一大筆錢再來一次買有年份的茶?畢竟那也是一筆錢,不論大小,也會積少成多。那如果考量到這些,該如何以〝研究〞潽洱茶為前提,來踏入這領域,畢竟買潽洱茶不像買高山茶那樣,以兩來論,至少也要一次買一餅或一磚,但已有年份的茶而言,光那單價就很高了。

現在後學是開始也會買一些年份較淺的老茶來喝,但說真的還不會看,所以想請教各位前輩是否有建議從哪一方向下手,不論是哪茶區、哪茶廠、哪年份、哪價格、哪一款等等,請各位前輩指導。

台灣茶:

其實後學一開始是以想研究台灣的茶為主,沒想到潽洱如此有魅力,所以就跳進那坑中了

說真的我一直想先喝過台灣各地著名的茶,好讓自己能選擇以後想專於研究哪方面,所以一有空就會去產地看看茶山,拜訪茶廠、茶莊主人,一方面一直在看茶書,很希望能給自己多一點資訊來研究。但慶幸的是,台灣茶有時候能跟賣方討論,是否能以茶樣的方式賣我,讓我學習,這樣就算單價很高,若以幾泡的量(後學比較傾向30g),至少自己還能負擔。不知道前輩們是否還有更好的建議,好讓後學能在台灣茶這部分能學習得更快。

話說,自己前陣子竟然也開始買起一點點的台灣茶來存放,想說能放成老茶,只是一直不知道恰不恰當,但還好茶會當天前輩的指點,才驚覺,根本沒用,浪費錢。因為台灣茶放老茶是需要照顧的,不相潽洱茶能放著,只需要注意環境等等的因素,台灣茶還需要一些覆焙等等的工序。還好有前輩這一番話,及時拉住了我,不然一定會一直錯下去,在此先感謝前輩多次的教導!

其他茶類:

後學一直也在看康磚、茯磚、藏茶、六安、六堡、岩茶、日本煎茶等等資訊,一方面是一直很想喝喝看,一方面覺得它們很神祕,因為平常不輕易接觸到。不過這方面至少是自己比較不擔心的,因為自己接觸管道少(雖然一直在找買到它們的管道),不容易碰到,一方面價錢不低,所以除非剛好有機會遇到不然不會刻意去買。

茶具:

一開始也很瘋買壺,但還好我那好茶友看我這樣下去不行,所以自己去學做手捏壺,他不希望我亂花錢買些根本是不好的壺,畢竟來源、價錢都不太我能接近。加上爸爸給我的那二隻老壺,後來變聽從茶友的話:壺,你就不要再買了,用我做得就好,你專心好好研究茶吧!,那手捏壺自泥料到做工都是他親自所能看見的,所以我相信他。至於鐵壺、炭爐、釜等等的我知道現在也買不起,所以就多問、多學、多看,希望累積經驗為將來做準備。

現在就頂多只有在古董市場看到一些小茶器具或老東西,不貴的才買,但積少也會成多,所以就秉持著有用到才買。這方面也不是我擔心的重點。

其實,茶會當天聽了前輩們在談論的茶品,回來後馬上就去查了它們的相關資訊以及市面行情,發現…那樣的價錢,對我而言還真的像媽媽說的:一個還在讀書的學生跟別人瘋甚麼茶…

雖那樣的價錢對我而言幾乎是買新手機、新電腦、新車那樣的程度,但我想,不管如何,不管別人怎麼說,要堅持自己的初衷,以及夢想,只是要為自己尋得最有效率、最佳的一條路。

或許前輩們會認為在後學這樣的狀況下要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困難,但現在都走到這樣有個開端,我想,不可能要我放棄哪一方…就是要以這樣的狀況,找到方法,走下去。因為後學開始發現,自己這樣喝茶也影響了周遭的一些人,也遇到有一些同樣是學生,家裡也只是普通家庭,沒有茶的背景,同樣是在有限的預算下,大家都是愛茶人,它們有時候也會問我這樣的問題,但我也身在這樣的困惑之中,不知道該如何給他們建議。所以我想以這樣的想法提出來,就算去當第一個砲灰,多花點時間、金錢,但若能為以後同樣是想學茶的人多點啟發以及引導的作用,這就是我想做的,請前輩能給後學,以及一些同樣愛茶的後輩們,多點指導,謝謝您們。

最後,是我去了這趟茶會最大的心得:以口收茶,雖然之前在論壇上就已經看過,但這次才真正體會到它的重要。希望自己以後能謹記在心,奉行這要訣。但話說回來,還是要自身實力的培養,這就是後學這次想請教前輩們的問題了。

抱歉講了那麼多,只是抒發一下這幾天的憂鬱,也希望前輩們能過目並指導。

最後還是想問前輩們,在像後學這樣的資金預算下,能如何有效去學潽洱跟高山茶這方面的資訊。

感謝前輩們願意耐心看完後學的心得,不管前輩們的評論為何,在此先謝謝您們!

7

評分人數

  • 阿德

  • 瑩瑩

  • 素還真

  • 小神童

  • 煎茶人

  • a779471530

  • t4u2005

TOP

回復 136# c1028013



試飲2005雙雄(不到是不是這個字)勐板青磚   

茶會結束後第一款喝的茶,也是20102年第一款茶

茶乾硬,條所細,聞起來一開始有一股煙熏味,淡淡的,不過一下子就換成了一點點的甜味。

茶湯濃稠,在洗茶時,就能感受到水面稠稠的。

香氣溫柔,微低陳得香氣中帶點甜香。入口溫和,不苦不澀,有甜甜的感覺,發現最近常喝到這種感覺,應該要開始探討一下是怎樣的狀況下會這樣….

茶湯金黃偏褐,入口能感覺到滑滑的,很順口,茶香在鼻腔中擴散。

這款茶讓我印象很深地,便是他的茶質很濃,回韻在口中縈繞,茶香綿延不絕,舌底生津。

刻意泡成濃淡二種,淡飲茶香清香,回韻清淡;淡濃飲食,入口微微苦,後勁微澀,但是帶來的是那非常濃厚的茶香,生津度十足。

茶底葉子柔軟,厚,葉面有點絨毛,從茶乾能看出此茶的質很棒。

很棒的一款茶,讓我覺得層次很豐富!

6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37# c1028013



試飲,炭培雪中茶



據好友所述,那是他家中珍藏的老茶,阿里山茶區的茶

茶乾褐色偏黑,聞起來有一點點的梅乾香,淡淡的,其中還有些微的焙火味。

熱水才一沖入就有非常香的香氣,烏龍的香氣,裡頭帶點微微的龍眼炭香。

蓋杯蓋一掀開,能聞到蓋上有一點點奶香,入口第一杯一開始除了茶香,沒甚麼特別的感覺,第二口開始,不得了

上顎,以及舌面,尤其是兩側中間,好甜!甜到生津,還是一直流口水那種…感覺到刺激,一直生津,而且還黏黏稠稠的…好酷的感覺…

第二沖,聞起來有微微的奶香,雖然我泡比較淡了點,但是依然不減它的甜,但是卻能讓後韻中,帶點茶香。杯底的冷香,濃濃的花香,粉粉的,很濃郁。

第三沖刻意泡濃一點,去感受它的不同,茶湯濃,入口微苦,但是不是死苦,而是茶的內容物,不過苦感馬上就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那甜甜的生津,在濃茶中,這感覺之間又帶有茶香。

濃茶冷喝,微微的炭培香,倏忽即逝,舌尖及二側感覺微微刺刺的,生津的感覺較慢出現。

抓到時間之後,開始感覺到這茶的真正感覺,沒有太過於刺激的茶感,而是清香中有微微的甜,生津度十足,甜中帶香。

後幾沖變淡之後,又是另一番風味,淡淡茶香中,微微甘甜的口感,到近十泡時顯後勁。

茶乾完整舒展,葉面皺皺的,摸起來,水漬中有炭的粉末!真正的炭培,話說茶湯底部也有一點點炭末沉澱,真的很炭焙。

非常讓我印象深刻的茶,真正有炭焙的感覺,它的陳,讓火味退去,並帶出它的甜,加上茶質原本就很棒,帶出茶的香氣。

謝謝好友讓我有機會嚐到如此難忘的茶,感謝您~~~

今天晚上,一直在忙茶的事,T4U的事,聽取經驗的事,買茶的事,聊茶的事,但是最高興的,能和許多愛茶人一起聊茶,聽取經驗。更讓我開心的,在FB上找到了許多年紀差不多,卻能給與我經驗分享的茶友,非常忙,但卻很充實開心的一夜。

5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38# c1028013


試飲,易武正山古茶樹  

感謝好友特地寄了茶和我分享,讓我考完試的幾天不會無聊,有茶能喝。謝謝^^

這款茶條索非常乾淨,葉子很大,葉面烏黑,上頭帶絨毛,泛著光澤。

洗茶時就能聞到非常濃郁的梅子韻,但我發現,梅子韻中帶點粉粉的香氣,但不知道該如何形如之,腦中搜索也找不出類似的感覺,一方面家裡的易武也還沒到這年紀。

第一沖聞起來沒有非常明顯的香氣,可能剛睡醒,還聞不出來,但入口微香,反而感受不太到梅子韻,微微苦,但馬上帶出它的香甜,它的甜是淡淡的甜,之中帶點蔗香,但不明顯。回韻中,舌面略澀,但一直帶出它的香氣,微微的甜感。

第二沖開始,入口香氣有點轉變,有一點點木香,很像楠木(不知道是不是),一種木頭的香氣,淡淡的。

第三、四沖,木香也趨於明顯,有到的比較濃,感覺比較澀,但是回韻中茶香轉濃郁,而且令舌面生津。

五、六泡茶湯轉甜,特別的是,蓋杯杯蓋的熱香,變成一股很清新的香氣,不像一開始那般低沉。

後幾泡的茶湯,湯色轉深,但奇特的是,茶湯反而轉甜,那股木香依然存在,一直在感覺這到底是甚麼香氣,茶湯用吸的,感覺是很淡的檀香,有點像拜拜的檀香,不過很快就退去了。

本來我們還在討論,確定它到底是不是易武,看了茶底,很明顯地,應該就是易武,大葉底,葉背有白絨毛,茶枝粗,以及那葉子厚而且有彈性,加上那葉脈紋就跟家裡的易武非常像。不敢妄下定論,這事後學的粗斷,請各位前輩指導。

很奇特的一款易武,那香氣讓我一直在思考是甚麼感覺…

最後,還是要謝謝您~^^

3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40# c1028013


    剛考完試有時間,跟同學借了相機,拍了剛剛易武的茶底,看來這幾天能多拍點東西傳上來好了
寒假回來跟老爸討台相機申請帶進學校好了,不然都沒拍到照做紀錄,可惜!
3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41# c1028013


    之前在古董市場買的茶船,請各位前輩幫忙評論一下
很奇怪地,它的裡頭非常乾淨,但外面有被東西燒過的痕跡,全都是灰,用菜瓜布刷很久還是有殘留焦黑
外頭聞起來有煙味,但裡頭又沒有...
3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42# c1028013


   
後學想說把老爸給的那2支壺再貼一次請各位前輩幫忙看一下,雖然之前做手捏壺的好茶友幫忙貼過了,但感覺沒甚麼人看到
黑色的:















3

評分人數

TOP

回復 143# c1028013


   
紅色的:













3

評分人數

  • t4u2005

  • 小神童

  • 煎茶人

TOP

回復 144# c1028013


    回小神童前輩:那是大姑丈在民國70初就送爸爸的,好像是他去大陸買的。
當時老媽還沒嫁過來,當然後學還沒出生。
但是一直放在櫃子上都沒再泡,一開始拿到時,裡頭的茶渣都變成灰了...弄了好久才洗乾淨,自己重養,一開始他室有被有養厚厚的一層茶油,但是被後學洗掉了,因為放了20幾年沒泡,怕怕的。
只是不知道它們的品質到底是算怎樣,是不是真的宜興的,或一些詳細資訊,想說跟老爸說一下
因為爸爸也不懂,反正叫我別打破就好...
1

評分人數

  • 小神童

TOP

回復 144# c1028013


  

試飲───2012年大益龍餅


  

這也是從論壇上前輩分享所得,很開心有機會喝到大益的茶,畢竟自己喝到的機會不多,在此還是先感謝前輩~~~

茶乾壓得比較緊,條索較細,聞起來一開始有點梅子味,但後來是倉味。

洗茶時,倉味能明顯聞出來(應該是倉味,還是大益茶的特點,後學不太知道,請各位前輩指點),但洗了2次之後變退去了。

茶湯深褐,聞起來的味道沒很明顯,不過入口令我意外的是,蠻甜的,之後的回韻,雖然感覺有一點點苦,但是茶香在口中留很久。

冷喝會澀,而且苦,但是回韻的香氣不減,也會回甘。回韻的香氣中有一點點中藥的香氣,感覺很像蔘味,但不太像,一點點類似。

這茶的質量感覺還蠻厚的,雖然有一點點倉味讓我覺得不太習慣,但相信應該有方法能讓它變得更好喝。

剛剛去好茶友的寢室那,特地看了之前他幫我處理的發霉茶,他把茶和竹炭放一起,雖然因為這裡非常潮濕,不趕直接打開接觸空氣,但有用棉紙包覆。發現沒味有退去,茶香又開始出現,感覺有好轉,蠻欣慰的,至少能當作教材讓自己實驗。

心裡不禁想,若霉退去之後,能有很棒的轉變,是不是能把家裡的茶拿來學校這裡當入倉處理…………….

(想歸想,算了吧,生吃都不夠還想曬成乾………………)

3

評分人數

  • t4u2005

  • 松柏

  • 小神童

TOP

返回列表
觀看訪客統計報表
計數器